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教育中教与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0-01-18 03:57池金环
装备制造技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意识信息化高职

池金环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天津300350)

0 前言

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在教学中进一步推进高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使学生有更多可自由支配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多方面的素质、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然而,当前职业院校更多的将信息化的重点放在了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与考核,而对学生未做具体要求,忽略了学生信息化参与教学及信息化能力的培养[1]。因此,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学习中的现状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得到科学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 信息化教育教与学的内涵

教学信息化既具有“技术”的属性,同时也具有“教育”的属性。从技术属性看,教学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从教育属性看,教学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是主体。信息化教育,教育是主体。

(1)信息化的“教”,是指运用系统化教学设计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电子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从而拓展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渠道,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范围的改革过程。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扮演好组织者和主导者的角色,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化教学。

(2)信息化的“学”,是指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能够科学锁定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学习过程的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教学课堂上有组织有计划的知识加工处理与吸收内化的能力,课堂之外的信息化的非正式学习能力。教师从“教学”的角度,学生从“学习”的角度充分运用信息化。让学生不仅成为信息化的受益者,而且成为信息化的使用者、创造者[2]。师生共同提高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化丰富教学过程。

2 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高职院校在学生信息化学习中的现状

①忽视学生信息化学习的应用及培养。

②忽略了高职学生对信息化学习的真正诉求。

③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因不足。

④教师盲目运用信息化,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⑤教师没有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信息化手段选择不合理导致学生兴趣不高。

(2)有效性提升策略的初探

基于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行为、学习技术、学习管理及学习评价几个方面进行改革研究与实施:

①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高职学生学习意识构成分析

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主要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包括问题意识、解决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要自己激励自己,主动挖掘知识的乐趣,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明确信息化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的进步而教学,而不是为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进而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②信息化教学关键成功因素的学习行为分析

将关注点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转变为重视学生信息化学习的应用及培养,从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开展调查,发现学生对信息化了解的程度不够全面、有些学生对政策和制度、教学学习平台、教学支持服务、Mooc、微课等信息化素材了解的很少,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意识,培养信息化环境中学生应用网络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会利用信息化环境中的各种资源,进而能够对信息进行准确的捕捉、筛选及高效的应用[3]。

③教学过程中信息化学习技术运用对策研究

信息化时代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学生的学习技术不能只是简单使用网页、微信等信息手段,并且学生自身也要认识到要培养信息化技术运用能力。教师不仅自身需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也要培养学生加强应用能力,包括如何充分发现和运用信息化资源策略,云平台的翻转课堂式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以及各种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和课堂教学新模式等使用等。

④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高职学生学习管理的培养研究

个别教师在每个知识点都使用信息化手段,导致学生在短短的一堂课内学习内容无主线,抓不住重点,教学思路衔接混乱。教师应关注高职学生对信息化学习的真正诉求,抓住重点、难点及不容易吸收消化的知识点进行信息设计。同时也加强构建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小组及团队的方式延伸学生的学习、实践和交流的渠道,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做好规划和管理。

⑤信息化教学策略在实践教学中应用及学习评价

信息化社会环境中应加强学生的学习评价、学生对学习方式的满意度,以利于教师完善课程,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改进和创新课堂。通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评价,师生共同参与运用信息化,也使学生领悟信息化的内涵,使信息化真正发挥作用,使先进的教育技术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发挥作用[4]。

3 教学改革实施案例

以天津高职学院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对比《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策略实施:

(1)学习意识的实施。课前布置任务,任务可以是观看一分钟视频,问卷调查或者简单问题等方式的,以网络方式互动完成,将知识点深入浅出的抛砖引玉,实施效果是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明显高于无实施的课堂。

(2)学习行为的实施。课堂中部分内容以教学学习平台、Mooc、微课形式开展,且有互动要求,让这些信息化方式逐渐被学生熟悉和习惯使用,实施效果是网络和手机等手段被充分使用,课堂注意力更加集中和有效。

(3)学习技术的实施。对学生不太熟悉的慕课、云课堂、雨课堂及各种新技术和模式课堂上重复和强化使用,课下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实施效果是学生对信息化有了深入的接触,激发了学习兴趣。

(4)学习管理的实施。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及团队的方式合作学习,带着目标和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实施效果是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习合作意识增强。

(5)学习评价的实施。课后安排学生对教师授课和学生自身都进行学习评价,实施效果是明确了教的方向和学的效果,同时学生对未来的学习有一定的规划,最后课程的平均分也高于无实施的课堂。

4 结语

教育信息化只有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学校、落实到课堂,落实到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才能发挥对教育发展具有的革命性影响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方式不同,学生必须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来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将策略途径实战于课堂实践中,教师从“教学”的角度,学生从“学习”的角度充分运用信息化。师生共同提高信息化水平,利用策略研究成果来丰富教学过程。

猜你喜欢
意识信息化高职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