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入画:简论梁铨绘画中“茶渍”的表现与探索

2020-01-19 03:51董朝阳
福建茶叶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文人画禅宗艺术家

董朝阳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北京 100048)

梁铨,1948年出生于上海,擅长于中国画、版画。1964年进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学习,1981年进入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学习并于1983年取得硕士学位。1984年回国,后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1985年进入浙江美院赵无极讲习班研学。1995年后,移居深圳,供职于深圳画院,潜心艺术创作至今。

2015年6月,由策展人王嘉骥策划的“蓄素守中:梁铨三十年绘画作品展”在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顺利举办。王嘉骥在其《“蓄素守中”:梁铨三十年绘画历程初探》一文中指出:“梁铨一直希望能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之中,重拾文雅,于平淡中探精微,在自然中见天趣。2000年之后,他以茶入画,微妙地将自己的哲学观和生活美学态度,兼容并蓄地融入创作之中。”

1 以茶入画,调和中西

梁铨是长期从事抽象绘画创作并取得一定成绩的艺术家之一。他有着国内外双重的学术背景,留学美国期间他一方面审视揣度西方现当代艺术流派以及艺术思潮,从而使他能够积极有效的调和中西方不同的视觉观看维度。虽然他的绘画语言明显融入了西方抽象绘画的视觉表征系统,但是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审美特质仍然凸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梁铨以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为依托,在吸纳西方现当代艺术语言的同时,通过对传统绘画的解读以及对禅宗哲学的体悟,逐步建构其抽象绘画的美学特征。“以茶入画”便是他进入千禧年之后的重要探索之一。

如果说1985年回国执教创作至1995年是他创作的第一个阶段,那么移居深圳专职艺术创作则可以说是他从事创作的第二个阶段。尤其是进入2000年之后,他结合对禅宗的体会,以茶为媒介,以茶渍作为绘画语言,沾染宣纸之上,颇有心得。梁铨2001年的作品《茶和一点点咖啡》便是一例很好的注脚。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它所覆盖的文化价值内涵丰富,中国自古就有“茶禅”一说,令人玩味,静观所得,皆为禅境。梁铨所展现的禅境便是在中西之路上的一次游走抑或可以说成是一次卓有成效的探索。艺术学者夏可君在谈到梁铨绘画时写到:“当梁铨把茶叶的残骸,以茶杯在宣纸上直接盖印,打上带有个人印迹的生活气息,一种日常的生活印迹成为了另一种存在方式,成为了艺术品,这就结合了禅宗的茶禅,即茶不仅为助修之资、养生之术,而且成为悟禅之机,显道表法之具。”茶和咖啡本是生活中的平常之物,经艺术家之手却可以转化成艺术之境。一茶一咖啡可谓是一中一西,当然梁铨并非简单的并置,它所呈现的则可以说成是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茶、咖啡、水、宣纸……每一物都有着自己的灵性和禅意。

茶和一点点咖啡2001 茶、咖啡、色、墨、宣纸拼贴 178×48cm×4

迹 2007 茶、色、墨宣纸拼贴60×90cm

2 以茶为“媒”,诗意盎然

2000年以后梁铨创作的《茶禅之三》、《迹》、《无题》、《笔记之二》、《茶日记201301》、《喝茶去》等一系列作品均以茶为媒材,利用茶渍的浓淡变化来塑造画面,诗意盎然,富予生机。

整体而言,梁铨的绘画是充满诗性的。在中国传统文人美学系统中,茶是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它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小觑。梁铨便是利用了这一点于物质媒介中找到了一种抽象的形式美感。茶色在点染之间萌发出时间的轻盈与消逝,2007年梁铨所创作的《迹》便能极好的说明这一点,艺术家通过控制茶渍在画面中的不同晕染变化去寻找诗性的表达,将茶、色以及墨宣纸拼贴有机的统一起来,抒写性灵,从而将时间之氤氲、生活之安详、生命之沉思以及他对禅宗哲学的体悟浸于纸上,令人回味。正如艺术批评家黄笃所说的那样:“选取非颜料材料的构思主要是对于这些材料背后的文化背景的关注。他把茶看作是代表中国文化表征的符号。梁铨甚至在行为方式上就是一个茶人,对茶理解已不同于一般人,进而把他对于艺术和茶道两方面的理解融合起来。在他看来,茶与艺术血肉相连。与那种传统绘画在内容上表现茶及相关的隐逸思想不同,梁铨对茶道和艺术的融合则体现了某种纯粹的禅宗精神境界。”梁铨以茶为“媒”,不仅特立独行的利用茶渍在画面中的不同变化去体味诗意的情感,而且也拓展了他在材料运用上的思路。

3 茶色相融,化“空”成境

“我的画面不再固守于面面俱到的“满”,而转向对于“空”的追求,风格转变之时,我的心情很平静,甚至没有任何心情。以画面来实现“空”的境界,可以说易如灵机一动,也可以说难如看山跑马。这种“空”和文人画的“空”不尽相同。文人画的以“空”表现“实”,但是如果单纯想表现“空”本身,又当如何行事呢?它绝非是落一笔那么简单,但是如若落了一笔,这一笔落在何处?落笔之处顿时就失去了“空”。落与不落之间不能有任何区别,否则一念之差,全局的境界也就随之成为梦幻泡影了。”梁铨在其所写的《梁铨自述》中坦言他对“空”的理解。他甚至写到:“很长时间,这种“空”的悬而未决成为了我的一块心病。”,可见梁铨本人对于“空”的迷恋与愁思。茶色相融,化“空”成境可以说是艺术家梁铨进入千禧年后作品风格的又一真实写照。中国传统文人画除了所呈现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象之外,其实“空”的追求无时不在,这种“空”不仅具有一种真实性,而且它所凝结的个人情思则更富有人情温度。梁铨想表达的其实更多的是时间之空,生命之空,这或许也是他作品中茶禅哲学的另一种现代阐释。

从艺术家2007年所创作的《茶文字之一》、《茶文字之二》、《茶之道》、《千字文》一系列作品中,我们似乎能够发现梁铨对于“空”的阐释,茶色相融之中,茶渍所晕染的圆点,有实有空,清雅纯朴,自然成趣。一则有着中国传统文人的闲适野逸之心境,二则便如艺术家本人在其自述中所说:“面对这神秘而空阔的世界,我无力争强,就只能示弱。如此而已。”。

4 “茶禅一味”,平淡天真

“茶禅一味”之说本源于赵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语--“吃茶去”。宋代高僧圆悟克勤以禅宗的观念和思辩来品味茶的无穷奥妙,挥毫写下“茶禅一味”。禅在于“悟”,茶亦在于“悟”,“悟”可以说是茶禅一味的本质核心。梁铨“一直以来都以禅宗的信徒自居”,但将佛家的“禅”道转译到创作上,他曾在其自述中写到:“但真正将之印证到自己的创作上,也就是这几年的事”。不得不说,梁铨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将“禅”运用在创作上其实体悟的则是一种思维方式和静观万物的法门。梁铨以茶渍为语,平淡天真,不难想到“茶禅一味”对他的启发和暗示。

从2013年梁铨利用茶、色、墨以及宣纸拼贴创作的《冷泉之三》以及2015年用茶渍色墨创作的《茶海2-1》可以看出,艺术家探索表现的茶渍所融之点类似于宋代“米氏云山”之中所用的“落茄点”,不难发现梁铨的绘画作品中映射出中国文人画系统一以贯之的静谧清雅、平淡天真的品质与情怀,梁铨用素朴简洁的色墨、朴实无华的艺术造诣以及空寂一般的禅学思维呈现了独立创造的精神,代表了他的的艺术操守以及他这一代艺术家对于时代的叩问与思索。精神的表达一直是艺术家不懈追问的命题,中国当代艺术的现代化性转变的症结也在于此,梁铨带着一颗朴素清净的心以及他心心念念的禅宗思想去触摸他所营造的精神世界——茶禅一味,平淡天真。

冷泉之三 2013 茶、色、墨、宣纸拼贴122×92cm

茶海2-1 2015 茶、宣纸180×97cm

5 小结

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进程中,梁铨的绘画作品有着难能可贵的品性,他的作品抽象、淡雅、空灵静谧又极富诗性。品读梁铨的绘画作品,恰似走进中国文人画的美学框架中去,他以禅宗的信徒自居,内敛而平淡,淡雅而清香。有着中西方不同教育背景的他,在旁涉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同时,不乏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吸收和借鉴。他以茶入画,以茶为“媒”,化“空”成境,秉持着一颗禅心在“茶禅一味”中体味着他用茶渍晕染的艺术世界。

猜你喜欢
文人画禅宗艺术家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禅宗软件
灵 山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当代画家 胡石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落叶禅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