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思辨

2020-01-22 06:08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0年48期
关键词:盲目高考作文作文题

押题理由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我们不难发现,全国高考作文已经从一元(话题作文)为主,逐步进入多元(各种命题形式)并存的阶段。任务驱动型作文以其思考方向的多向性、思维特点的多重性给考生以更多的表达自由与理性思辨的空间。2020年的高考作文更凸显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无论是全国卷Ⅰ作文题“管鲍之交”,还是全国卷Ⅲ作文题“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北京卷作文题“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天津卷作文题“中国面孔”,都在考查考生面对一个抽象的命题时,能否从多元、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命题趋势

高考作文命题材料会紧密联系日常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常化大为小,虚实结合,通过对某一关键词(或核心概念)进行多维解说,引导考生对生活进行感性的认知或理性的思索。

高考作文对思维品质的关注是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指向,重视考查考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大势所趋。批判是一种健康的求索,它既不盲目相信,也不盲目拒绝,它要求考生对社会现象要有自己的思考,针对问题能形成具备理论支持的判断。

押题方向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年来,“网红”成为一种现象。最近,一段充满节奏感的“读书”视频——“量子波动速读”走红网络。这让家长趋之若鹜。而教育学者熊丙奇指出,这与之前的“闻声识字”等培训性质类似,“完全没有科学依据,也违反基本的教育常识”。

在后面紧跟着向同一方向行动叫跟。跟,可能步调一致,可能少走弯路,可能快速达到目标,也可能失去自我……

在班级讨论会上,大家对现在网红的不科学行为以及对盲从行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1.整体感知,把握材料的核心话题

这则材料作文是聚焦式话题作文,先给出话题核心词,有的会界定话题核心词的概念(注意不是下定义,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有的则不会;其次辩证地陈述核心词外延的两方面或多方面表现;最后为了让考生有话可说,给出一两句发散性的提示語。这道作文题的核心话题显然是“跟”。

2.分层理解,领会材料内涵

“在后面紧跟着向同一方向行动叫跟。跟,可能步调一致,可能少走弯路,可能快速达到目标,也可能失去自我。”是本次作文的命意所在,抓住了这句话也就准确把握了整个材料的立意重点和写作导向。这一句把上面材料的盲从拓展到“人”“事”“社会”的层面,进一步引导考生激活思维,拓展思维的空间。这样可写的内容就丰富多彩起来,考生也就有更多话可说。

参考立意:避免盲从,实现自己的目标;理性地跟,保持思考;跟然后超越;自出机杼成风骨,跌宕起伏真人生……

例文赏读

理性地跟

◎一考生

近两年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快速兴起,网红产业迎来了一个爆发的时代。许多青少年,紧跟潮流,扎堆进入,最后却发现光阴虚度,网络红人也没做成。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现象呢?我认为跟青少年盲目跟从不无关系。

古有邯郸学步,迷失自我,落人笑柄。

今有想当网红,实力不足,机遇难求。

所以,在人生旅途中,我们要学会思考,理性地跟。

理性地跟,让马伯庸成为天马行空的“文字鬼才”。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马伯庸没有盲目地跟随前人的老路,而是独辟蹊径,用推理对真实材料进行解构和猜想,闯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写作之路,使自己跻身于名家之列。试想,如果当年马伯庸没有勇闯新路,而是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身后,那么,在这个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年代,他能够“飞上蓝天”吗?历史已反复告诉我们,不能盲目跟从他人,应有自己的想法。只有冷静思考,理性地跟,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理性地跟,让东风村成为“电子商务板式家具第一村”。

在宜家家具风靡全球之时,东风村村民紧跟风潮,生产这类风格的家具,在淘宝上大卖特卖。但东风村村民并没有被眼前的利益遮住眼睛,而是开始自己设计、制造家具,坚持创新突破。试想,如果东风村村民面对蝇头小利在那沾沾自喜,会获得“中国淘宝村”的称号吗?如果村民一味地模仿宜家,今天你我能看到一个美丽富饶的新农村吗?正是东风村村民的理性跟随,才有了今天的辉煌。

理性地跟,让中国高铁成为全球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从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车,到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中国高铁已成为我国“走出去”的一张靓丽名片。回望我国高铁发展历程,跟随、学习别人只能取得一时的成功,只有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才不会在时代发展中迷失。如果当时我国同意用“技术换市场”,靠外国高铁巨头在国内做合资企业的模式来推动高铁发展,中国高铁会迎来历史的高光时刻吗?正是中国高铁人学习他国经验,没有生搬硬套、亦步亦趋,而是理性地跟,才最终取得突破,领先西方国家。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做事情不去思考,盲目跟随,最终倒霉的不单单是自己。

最近走红网络的“量子波动速读”,据说能在1到5分钟内看完一本十万字左右的书籍,而且过目不忘,令无数家长趋之若鹜。这明显违背基本教育常识的骗术能够大行其道,我想跟许多家长盲目跟从的心理不无关系。是他们的盲目跟从,才让骗子大肆敛财;是他们的盲目跟从,让孩子成了骗术下的受害者,也抹杀了孩子的童真。可悲可叹!

所以,我们在跟着前人的足迹时,要寻求经验与教训,走出自己的路,更要学会思考,不盲目,不盲从,理性跟随。

理性地跟,才能跟出不负此生的个人天地;

理性地跟,才能跟出不忘初心的伟大时代;

理性地跟,才能达到“云在青天水在瓶”的境界。

诸君,努力吧,理性地跟。

点评

本文很好地示范了“点——线——面”的议论文范式,层层推进,每个典例之后都十分严谨地运用假设论证推理分论点,结构严谨。作文句式整齐,多用短句,富有说服力,值得借鉴。

延伸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1: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做“智者”,显然比较困难。人们认知能力有限,知识存在盲点,网络谣言又善于紧抓时代热点、民生焦点和社会痛点,这些都让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社会危害也更大。

材料2:2020年4月5日,作为武汉首对接种新冠疫苗试验志愿者夫妇,张晶和赵威结束医学隔离观察。对这次参加新冠疫苗志愿者,丈夫笑着说:“难道你真不怕?万一我们俩都没……就只剩小朋友一人了!”张晶说:“不怕,我相信祖国,相信陈薇院士的科研团队。”在信与不信之间,既有理智与情感的纠结,也有人性与灵魂的拷问。

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作文,体现你的思考,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文题第一则材料里,网传的消息是伤害他人名誉和尊严的谣言,是不可信、不能信、不能传播的,对此,我们“不信”的态度要明确、坚定。第二则材料谈到了张晶和赵威夫妇信心满满,无条件地将自己的生命交给祖国的科研团队。这样的“信”,是我们应该肯定、褒扬、赞颂的。

两则材料,一个是呼吁“不能信”,一个是肯定“要相信”,它们的区别就在于面对的对象不同。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信与不信,究竟以什么为依据?该如何“信”,又该如何“不信”?立意一定要高,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相信某事”和“不相信某事”的层面,而要上升到道德、人性、社会的高度。

参考立意:让真相跑过“谣言”;向网络谣言说“不”;相信祖国和人民;赤子情怀,以信为本;不信不立;信任即是大爱。

猜你喜欢
盲目高考作文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盲目剃“满月头”可能对宝宝造成什么伤害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