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学生观与价值观

2020-01-22 14:37黄万平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6期
关键词:学生观道德与法治价值观

黄万平

【内容摘要】《道德与法治》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重要学科,是教育新时期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不论对教育改革而言,还是对学生个人发展而言,它都是一门意义重大的学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出其教材在育人等方面的价值,教师必须要分析并发掘出教材中的学生观与价值观,并以此为据设置符合初中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开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等核心素养的素质培养目标,同时也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学生观;价值观

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时期,加强对初中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培养是保障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的关键。《道德与法治》作为培养初中生道德、思想等观念意识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出其在育人方面的价值。经过不断地拓展与完善,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实现了教学理念、设计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多方面的全面更新,教材中蕴含了更丰富的育人价值,意味著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更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面对全新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发挥出教材中的学生观与价值观的作用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价值观与学生观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价值观是初中教育真正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应秉承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教学理念,结合教材新内容对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提高对学生价值观培养、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度。《道德与法治》的社会性在于通过发掘教材资源,在提高学生思想观念的同时,确保学生能够将思想与实际相结合,在社会生活中加以运用。《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在增强学生价值观念、法治意识的同时,努力培养初中生应用道德观念与法制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结合现实生活中与道德法治观念培养的内容进行生动化、趣味化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强化学生运用能力,实现思想引导与行为约束的结合;《道德与法治》的生命性在于以生为本。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其教学本质目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初中生的发展需求,从意识培养、能力提升、情感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对教材价值进行充分发挥,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道德与法治》的未来性在于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点不仅在于应试,更在于素质。利用教材中对学生思想道德、法治观念等重要素养培养的内容提高学生对个人素质提升的重视,提高学生的主观意识,为学生的未来性发展提供帮助。

所谓学生观,就是教材内容编排对初中生这一教育对象的看法。随着教材内容的更新与完善,更加重视对学生个体差异性、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育的有效性提升,需要给予学生个体差异性更高的关注。《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更新给予了学生个体差异更高的关注,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认识到教材之于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学生观,并做到分类教学、分层指导,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初中生的思维活跃,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虽然很多想法都不切实际,但这正是初中生的优势,教材中也给予了学生创造意识培养更高的关注。

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价值观与学生观的实现

1.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确定合理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早已得到了提升与完善,要发挥教材的价值观与学生观的作用,教师必须要根据教材实际与初中生实际需求确定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需要结合课程标准及要求、法制教育要求及学生的实际道德与法制观念水平等多种内容完成对学期的总目标的确定,为整个学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确立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还应结合教学经验设置阶段性目标,根据教材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设置每一堂课的教学定位、情感意识与能力培养目标等阶段性价值观培养目标。这样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结合的教学方案制定,一方面能够牢牢把握住教学纲领,提高教学目的性,另一方面也能够更有效、更全面充分地发挥出教材的价值观与学生观的作用。

2.重视对生动有趣教学氛围的营造,给予学生主体感受更高的关注

《道德与法治》从本质而言就是将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为人处世的基本素养通过教学的方式对尚未形成正确思想观念的初中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正确引导、统筹培养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渠道提高学生对思想道德、法治观念等社会生活中必备的基础素养的认识与感受。而难以避免的是理论性的内容很容易导致教学过程的枯燥性,不利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内化。因此,要充分发挥教材学生观与价值观的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在教学中就必须要尽可能地降低学生的抵触心理,需要结合初中生的性格特征与兴趣爱好,对教学氛围进行改善,联系生活实际与学生实际营造更生动更有趣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主体感受更高的重视,满足初中生的心理需求,达到改善教学效果、提升《道德与法治》内在价值发挥的教学目标。

3.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

教材中学生观与价值观的体现,必须要充分发挥出学生在道德培养及法治意识培养上的主体性,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效果,进而实现对教材学生观与价值观作用的发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的重视,为学生提供更多主观体验、主动探索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意识与能力的双重培养。为达到这一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设计到教学实践每一个环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案例或影响力较大的相关事迹进行拓展,根据教材内容的教育目标展开思想道德培养或法治观念培养的讨论活动,或者就事件中的某一相关点开展以小组为载体的探究教学模式,确保学生能够结合教材知识参与讨论并积极思考,达到提高学生参与度、提高培养效果的目的。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教师应综合学生的不同需求,引导学生发表看法,在提供学生参与度的同时,教师也能够完成对学生思想道德及法治观念形成中的不足,有利于及时纠正并改善学生的错误观念,达到发挥教材价值观与学生观价值的目的。

结语

在新时期的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教育的关键。《道德与法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担负着更为艰巨的重任。随着教材的更新与完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了更为丰富、更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学生观与价值观,是进一步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在认识到教材所蕴含的价值观与学生观的基础上,对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进行优化。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及初中生发展需求确定教学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为实际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指南,通过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创建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同时调整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曾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学生观与价值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9):81-82.

[2]蔡姗姗.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体现价值观[J].速读(中旬),2019,(3):137.

[3]王颖,丛立新.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J].基础教育课程,2019,(5):20-23.

[4]王兆利.浅谈思想品德教学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J].素质教育论坛,2008(5):147.

[5]潘昌琴.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的学生观[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9):30.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红堡镇中学)

猜你喜欢
学生观道德与法治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外籍教师课堂典型用语及其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措施背后折射出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孔子学生观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启示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外国小说欣赏》的写作价值研究
关于解决大学生上课玩手机问题的思考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