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职医用化学教学困境与对策

2020-01-25 15:43胡建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2期
关键词:医用化学院校

胡建宇

[摘           要]  医用化学是医学的基础,其中包含大量的化学知识和原理,都是学生日后学习其他课程的必备知识。新形势下,想要让学生专业水平得到真正提高,就要对医用化学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让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关    键   词]  中职;医用化学;教学困境;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2-0064-02

当前,就业市场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中职院校作为培养新一代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也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医用化学和医学专业的其他基础课程不同,其将化学知识和医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完善学生知识框架上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得到教师的重视。

一、当前中职医用化学的教学情况

中职院校和普通院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从实际情况上看,中职院校中的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很多学生缺少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不仅如此,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相对较弱,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但是中职学生的上升空间很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劲头很足,对学习的兴趣较高,有着很强的学习意愿。最为主要的是,绝大部分中职学生都会接受大量的实践和实训练习,因此动手能力较强。如果在教学活动中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优点,就可以让教学效果得到提高,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医用化学是医学类专业课程的基础,实用性较强、操作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虽然是医学专业的分支,但其本身也包含大量的化学内容,知识模块烦琐,信息量较大,需要掌握的细节较多。在当前情况下,医学技术条件不断改善,专业领域逐渐扩大,医用化学中的知识也日益丰富,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没有发生改变,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中职医用化学教学存在的困境

从实际调查的情况来看,中职医用化学的教学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化学基础薄弱。由上可知,中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就较为特殊,加上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对生源的限制进一步降低,导致学生层次不一,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最直接的表现为:学生的化学基础不一,差距较大,甚至于一部分学生的化学基础基本为零,如果按照当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教师无法在教学过程中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医用化学知识,那么会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综合素质也无法得到提高。(2)课时安排不够合理。在很多中职院校的医学类专业中都存在医用化学课时较少的问题,但医用化学本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教师和学生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学习任务。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教学安排冲突的情况,无法顾及全局,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提高,教学任务完成难度较大。(3)缺少合适教材参考。当前,医用化学以及相关教材依然是早年間的编写版本,而医学科技和化学研究本身的进展较快,如果教材中的内容没有得到及时更新,那么就会出现所学知识和医学实际不符的现象。在调查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已经落后于实际,不仅无法满足教学课程安排,也不能开展医学实践工作,导致知识点渗透后缺少后续的衔接,学生无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4)教学侧重点差异化。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之外,教学侧重点差异化问题,也是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之一。医学专业实际上有很多不同的分支,不同分支对医用化学的知识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选择侧重点。比如:医学影像类专业主要接触的前沿医学技术,包括核磁共振等学科知识,这就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核化学知识。但大部分教师在授课内容安排和考试试卷设计上都没有体现出这一点,很多教师表示在教学时难以把握侧重点,这会对学生的后期发展产生影响[1]。

三、造成中职医用化学教学困境的原因

中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但自主、独立意识较为缺乏,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动学习,既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没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对实践课程积极性较高,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对理论课程表现出了明显的懈怠感。中职院校中的课程很多,除了医用化学之外,还有很多其他课程,教师如果想要给学生完全补上初三以及高中三年的化学知识,就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在极少的课时中并不可能做到。但是补充必要的基础知识是医用化学中的关键环节,这就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策提出了较高要求,现有的医用化学课程开展的大多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缺少必要的创造力和科研能力。由上可知,教材在实际应用中,无法满足培养技术的教学体系,而教材建设的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体系和内容的发展,从目前来看很多医用化学教学内容都不符合中职教学特色。很多教师以书本为主,虽然能够处理一些教学内容,但对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依然是较为欠缺的,如果是不熟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生,那么就无法形成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必须探索出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要进行改革,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四、解决中职医用化学教学困境的对策

(一)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中职生和本科生最大的差别在于中职学生非常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对专业课程非常熟悉,但是在一些基础课程中则较为陌生。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除了已有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之外,还可以将医用化学知识和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能够让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比如:某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并且在完成理论教学后,给学生留出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加强他们对医用化学的喜爱和兴趣,确保教学活动得到稳定开展[2]。

(二)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解决教学困境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目前来看,翻转课堂、分层教学更符合中职医用化学的教学要求,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缓解教学压力,也可以满足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比如:某中职教师利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再利用网络资源、教材资料等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完成自学任务,并且布置学习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单纯地布置任务是不够的,该名教师还涉及了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学生主动学习,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鼓励其展示学习成果,并且对学习成果做出正确的指导[3]。分层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主要在于个人能力的培养,将二者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思考能力。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建立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学生存在基础差、学科内容难、教学学时较少等问题,需要依靠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解决,适当删除教学过程中理论性较强和后续课程联系较少的内容,增加必要的基础知识。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其他有关学科进行交流,融入和实际生活、岗位工作有关系的内容。比如:基础化学中的渗透压知识,非常贴近生理学知识;缓冲溶液在医学各种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此外,氢键、糖类、杂环化合物等内容,都是生物化学中常见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得到重视。

(三)编写有针对性的教材优化教学框架

在没有国家级规划的教材情况下,院校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学生特点、专业特色,自行编写教材。从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教材必须适用于零基础化学学习者,在教材中完全融入中学化学知识和大学化学知识,让学生可以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相对轻松地消化知识。合适的教材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也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知,不同医学专业分支之间对医用化学的要求不同,因此,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不同科目教师的意见,对教材内容进行完善,确保教材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还可以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相结合,为课堂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同时将教材打造成学生复习的参考资料。比如:某中职院校自主开发教材,配合教学多媒体课件,形成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同时也让整个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化,学生非常容易就可以理解知识,并且构建出科学的知识框架体系。不仅如此,该院校配合教材,同时编写了练习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4]。

(四)合理调整教学培养规划,保证教学落实

除了以上几个对策之外,合理调整教学培养规划,保证教学落实也是解决中职医用化学教学困境的对策之一。中职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综合型人才,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做好知识体系的衔接构建,只有学生构建出完善的知识体系,知识和知识之间形成完整的链接,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比如:可以将一些化学基础知识课程设为选修课,让学生通过参与选修课来完成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减轻医用化学教学压力,为医用化学教学奠定基础。想要从根本上走出医用化学的教学困境,不仅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进行调整,学校也要积极调整教学培养计划。在中职阶段,很多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但理论基础知识体系掌握得并不牢固。实际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而言非常重要,中职院校要从发展现状出发,对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学习过程进行明确的规划,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理论知识教学计划,组建专项教师组,讓理论知识教学得到落实。实践证明,只有学生完全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实际应用学习活动中去。以某中职院校为例,在原有的课程布置安排规划上,为医用化学重新分配课时,从原有的30余课时增加到50余课时,确保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为学生适当补充基础化学知识,让学生形成系统的医用化学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医用化学为中职医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基础理论知识,中职院校应该结合专业情况、学生学习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科学设计医用化学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结合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教学质量得到根本上的提高,培养出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士博,韦雨忻,马汉俊,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讨:以医用化学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4):136-137.

[2]鞠丽颖.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7(8):113.

[3]李晓娜,岳文青,刘雅茹,等.在医用化学教学中运用CBL对培养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7):684-687.

[4]周璐.新形势下中职本《医用化学》教学困境与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3):18-20.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医用化学院校
医用生物敷料栓对肛肠病术后疗效的观察
改良医用防护服的穿着舒适性与防护性能分析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医疗器械:千亿市场面临洗牌
奇妙的化学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