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教育现状与应对策略

2020-01-25 15:43张小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2期
关键词:护理人员护理中职

张小莉

[摘           要]  中职护理教育是培养护理人员的途径之一,护理人员是服务于患者的天使。没有护理人员的执着坚守和辛勤付出,患者无从康复,医者难尽其才。护理人员要向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就必须具备高超的专业素养,而这一救死扶伤、安身立命的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进入新时代,面对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和广大群众对健康的新需求,培养一批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护理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了,这也是中职护理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顺应发展的担当。

[关    键   词]  中职护理;教育现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2-0066-02

南丁格尔誓言这样说:“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勿为有损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慎守病人家务及秘密。竭诚协助医生之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这既是护理工作的最高标准,也是培养护理队伍的基本要求。新时期,必须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持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理事业与社会经济协調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一、护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护理人员的培养输出直接关系医疗事业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指出:“护理工作是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截至2017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80万,占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的42.3%,较2008年护士条例颁发前的167.8万增长了126.5%。与2010年相比,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1.52人提高到2.74人,全国医护比从1∶0.85提高到1∶1.1,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的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各级各类医学院校不断培养输出,护士队伍的学历结构持续改善,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比从2010年的51.3%提高到2017年的67%。截止到2017年,优质护理服务已经实现了三级医院全覆盖,近90%的二级医院也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患者看病就医的获得感明显增强。根据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效果评估显示,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最高。以上充分说明了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患者康复水平

我们经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就充分说明护理工作在医疗服务工作中的重要性。早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现代护理学鼻祖南丁格尔通过提高护理水平,使英军伤员死亡率从42%迅速下降到了2.2%,世界为之震惊,她说:“优秀的护士,其实扮演着不亚于医师的重要角色。”中国首届“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奖获得者陈训如教授曾形象地比喻说:“医疗和护理就像车子的左右两个轮子,缺了哪个,车都无法正常行驶。”可以说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一环,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疗效果能不能达到、患者能不能顺利康复、家属能不能对医疗服务满意。而这项专业技能,就来自学校。

(三)护理人员的医德医风直接影响医患关系改善

南丁格尔说过:“护士其实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而南丁格尔本人也被赞誉为“克里米亚天使”“提灯女神”。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和家属平常见到最多、最忙碌的身影就是护士;在医疗服务中,与患者和家属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最广泛、最持续的就属护理工作了。护理人员工作中的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次操作,直接影响到患者及其家属在就医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最终关系到能不能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而护理人员良好的医德医风从哪里来呢?最为关键的就是学校的护理教育和影响,只有让护理人员在学校的“蹲苗”期内接受全过程、不间断、无缝隙的医德医风教育,在今后才能让他们用良好的医德为广大患者和家属服务。

二、护理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基础学科多,特长教育少

从目前中职护理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仍采取“三段式”(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方式仍显得较为传统、单一。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忽视了专业的特殊性、实践性,公共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比例还存在不合理,普遍存在基础医学课门类齐全、比重偏大、占用学时较多的问题,根据学生特长、爱好、成绩进行“一专多能”的针对性教育较少,学生科目学得多、学精学透的少,在临床和实习期经常出现“什么都学过、就是不会做”的问题。

(二)理论授课多,实际操作少

目前中职卫生学校在教学方式上仍是“灌输式”“强迫型”教育,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讲、学生听、互动少。加之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接触书本多、操作机会少,导致他们学习与实践脱节,实际动手能力差,影响了专业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三)实习轮岗多,获得经验少

据调查了解,护理实习人员在实习期间大多成了在职护士的“超级替补”,经常实践的是取药加药、更换输液瓶、送标本、护送患者等简单的护理活动,偶尔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却因为业务不熟、操作不当被临时撤换。一些护理人员虽然有“抛头露面”的机会,但仍是手忙脚乱、疲于应付,甚至关键操作需要带教老师协助才能勉强完成,操作结束后却没有抓紧时间来总结反思、改进提升,导致护理工作效率低下、质量不高,始终跨不过“门外汉”到“内行人”这道坎。

三、提升中职护理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策略

(一)牢记教育初心,培养有用之人

干好工作,关键在人,护理工作也是如此。作为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中职护理学校,初衷就是为人民健康事业培养和输送关键时候用得上、靠得住的“守护神”。学校和教师必须从关乎卫生计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利益的高度出发,对办学的初衷、教学的目的来一次深度审视,坚持问题导向,不怕揭丑亮短,静下心想一想是否背离了办学之初的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方向,看一看培养输送的学生是否能担得起救死扶伤的重任,查一查个别学科是否成了“应试教育”中培养“考试机器”的傀儡,坚决杜绝办学商业化、功利化,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培养具有高尚医德、精湛技术的护理人才上来。

(二)优化课程设置,加大教学投入

专业人才需要通过专业化的手段来培养。目前,不管是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大部分中职卫生学校都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护理专业人才教育培养,“一专多能”的特长生培养慢、数量少,上岗不能上手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首先应从课程设置改革入手,主动对接医院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提供给学生进入临床医疗机构见习的机会,实行学校与医院“双培双带”的模式,进行“一对一”全程跟踪教育管理,转变以往按部就班、“扎根教室”的传统教学模式,让他们在学中干、干中学,真正把理论学精、学透、学活。同时,要加大教学投入力度,追踪现代医疗科技发展步伐,引进新理念、新仪器、新设备,切实开阔师生眼界,掌握最新知识技能,让他们能够始终紧跟医学的发展步伐。

(三)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能

提升护理专业教育质量,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组织机构,完善理论教学和临床实习管理体系,通过建立教学科研质量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教学科研工作的调控和督查。要根据现实发展需要,持续深化教学工作制度建设,对现行规章制度进行归纳梳理,制订或修订各项制度、岗位职责及评价标准,使教学质量管理有据可依。要针对日常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成立教学科研攻关小组,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予以倾斜支持,让他们积极大胆探索新的、管用的、学生易接受的教学模式,力争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定期座谈、学生评教评学、建立学生之家等措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有效解决学生的困难和问题,為管理工作奠定“感情基础”。

(四)强化师资培养,打造过硬队伍

教师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只有建设一支专业高效的教师队伍,才能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护理人才。应在工作中坚持三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经验分享,建立健全教师定期交流机制,及时召开教学研讨交流会,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让年轻教师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更加注重学习培训,更多地采取“走出去”的办法,让广大教师到先进地区学习经验,真正做到博采众家所长、提升自我能力;更加注重激励关怀,建强管好用活教师人才队伍,健全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方面的相关制度,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尽力帮助解决他们在职称评定、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营造爱才、惜才、育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护理教育工作的根本就是为医疗机构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只要护理教育的践行者能够重视护理教育之根本,不断更新护理教育之理念,顺应医疗事业的发展,不断强化个人之修养,积极探索护理教育之方法,理清人才培养之路径,才能为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出优秀的护理工作人员,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廖小利,汪迪,王秀华,等.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J].护理学杂志,2015,30(16):9-12.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护理人员护理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