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对中职生家庭教育的思考

2020-01-25 15:43刘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学中职家长

刘霜

[摘           要]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思潮或学派,其核心是强调人的价值,以帮助人们获得幸福为目标。以分析中职生的家庭教育当前存在的相关问题,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提出对家庭教育的相关思考,旨在为中职生的家庭教育工作增添一分力量。

[关    键   词]  积极心理学;中职生;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8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2-0076-02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思潮或学派,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中正式提出这一概念,2002年,斯奈德和佩洛斯主编的《积极心理学手册》正式出版,之后积极心理学正式出现[1]。随后积极心理学得到普遍关注与重视,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是强调人的价值,以帮助人们获得幸福为目标。其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三个方面,主观水平上的积极情绪体验研究、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其中,第三个层面积极组织系统既包括社会大系统,也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1]。因此笔者认为,积极心理学是从积极角度出发,用积极的角度思考,对人们众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进行研究,以提升人们的积极情绪体验,培养人们的积极人格特质,构建积极组织系统,充分挖掘人类潜能,让人学会体验主观幸福感、愉悦感、爱等,思考人们如何更好地生活和发展,保持生命的最佳状态。

二、中职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家和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注重技能人才的培养。近年来职业教育免学费、政府加大投资力度等,致使生源数量增加,但是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导致综合质量的有效提升,中职生群体存在逃课、旷课、厌学、打架等问题,且近年来,中职学生发生抑郁倾向、抑郁症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并且,社会对中职生群体的评价也有待提高。

通过班级管理工作可以了解到,大部分的中职学生具有思维敏捷、有个性、有想法、动手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等多方面优点,但是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共同培养。曾有学者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占70%、学校教育占20%、社会教育占10%,通过数据可见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比例和重要性,学生的幸福成长、积极的情绪体验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但是通过了解发现,很多中职生的家长还是存在着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事,只要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一切的责任都应该交给学校和老师等观点。殊不知,这样的观点给学校教育带来了隐患,更摧毁了多少中职生的人生与梦想,家庭才真正是一个人心灵呵护的港湾。因此,中职生的家庭教育还是存在着普遍的一些问题,特别是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尤为明显,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整理归纳如下。

(一)家庭客观环境的影响

通过近些年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担任班主任以后,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家访,不难发现,中职学生的很多家庭环境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父母离异、单亲家庭、家庭关系不和谐、留守家庭、有家暴等诸多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些家长自顾不暇,很难将自己的注意力关注到学生的教育上,甚至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例如,班级中有一女生A,父母的离异对A的影响还是很大的。A活泼开朗、擅长交际,但是却因男女交往不当被记过处分,且经常找各种理由迟到、请假,“问题”不断。与之交谈,A说其妈妈支持她谈恋爱,甚至觉得多交几个男朋友没关系。与之母亲交谈,发现其对孩子的管教力不从心,自己离异较早,对女儿恋爱观的形成没有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平常与孩子相处时间较少,没有共同语言,给予的更多的是满足女儿物质的需求,过度相信自己的孩子,帮孩子撒谎请假等。通过案例可知,在关系失调的家庭环境中,很难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甚至父母不当的价值观,会导致学生产生认知偏差,形成一些不良性格特征、人格特征等。

(二)家长主观态度的影响

在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严格,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只上了职中,就意味着人生没有希望了,便对孩子自暴自弃,放任不管;有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不是读书的料,考上职中就是学个技术,读书无用;有的家长重男轻女,对女儿的不认可导致学生性格古怪、交际能力缺乏等,他们通过自我贬低、缺乏尊重的方式降低了对学生的管教标准,从而在主观态度上对学生的家庭教育产生了影响。例如,学生B,对待学习存在无所谓的态度,上课睡觉更是家常便饭,班主任、任课老师、德育主任都对其进行过教育,但是根本没什么明显改变。随后与之父亲沟通了解到,该父亲也表示出自己的孩子只要能毕业就可以了,对其学习成绩不在乎等想法。有这样的家庭教育,孩子怎么可能在学校注重学习呢?怎么能较好地尊敬师长呢?所以,家长对学生的主观态度影响着学生自信心、影响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及幸福和爱的体验。

(三)家长自我认识的缺失

通过了解,大部分中职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偏低,或部分是社会较为底层的一些群体,他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水平较低,甚至有的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些家长只限于严厉的管教甚至“管控”,觉得作为父母,孩子就应该完全顺从,从而过于“权威”,导致孩子极度厌倦父母的教育、厌学,甚至仇恨社会;有的家长则觉得家庭教育就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物质需要,无条件地“爱”孩子,从而导致孩子骄纵、攀比、懒惰等众多问题的出现。如果学生出现问题,他们只会将问题怪罪到孩子身上,认为孩子“不懂事”“不心疼父母”等。也很少会从自身角度来认识到自己家庭教育的问题,只希望老师能多管教、学校多管教,有的即使意识到了,也不会寻求科学的途径进行改变和完善。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对中职生家庭教育的思考

(一)家长以积极的态度来接受自己

想要让孩子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感受快乐和幸福,那家长则应自己先用积极的情绪来接受自己,这样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家长每天都生活在抱怨、愤怒等负面情绪中,又如何来让自己的孩子形成积极的人格、幸福的人生呢?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因此家长“言传身教”的作用必不可少。

那家长如何才能以积极的态度来接受自己呢?首先,家长需要爱自己,只有自己爱自己,别人才会更加爱你,这样你输出的爱才是双份的爱,是真正的“正能量”的爱。其次,家长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力;通过经常的体育锻炼等途径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通过终生学习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成长。通过这些方法,家长可以积极改变自己,从而积极影响其他的家庭成员;通过积极地接受和提升自己,力争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里孩子的成长,这是其他因素很难替代的。

(二)家长以积极的角度看待孩子的“问题”

家长在做好自我表率的情况下,还要学会以积极的角度看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谓的“问题”,要把孩子每一次犯的错误当作孩子成长的机会,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用暴力的语言甚至严苛的惩罚行为来管束孩子,可能这样会让孩子短时间内“服从”,但这样只是表面上“赢了”孩子,而并非“赢得”孩子。例如,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考上中职学校就对孩子彻底失去希望了,其实换个角度,学生在职业学校里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可以通过技能大赛等多种渠道晋升学业,既学习了专业技能,又不影响学历提升,为何要全盘否定“考上中职”这一“问题”呢?其实,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研究表明,在教养关系中,教养的方式应该注重,但“关系”更优于一切。如何形成良好的家庭关系呢?在每一件“问题事件”中,家長首先考虑的不应该是事件表象,而是要认可孩子的感觉,理解孩子。其次,要弄清楚孩子为何会这样,要明白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只有做到理解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孩子。最后,家长应该启发孩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全盘否定,因为遇到问题最终是要顺利地将问题解决,从而做到“赢得”孩子,而非“赢了”孩子。通过积极的角度看待每一次孩子的“问题”,家长会发现其实自己的孩子身上还是有很多闪光点的,孩子也会在每一次的交流过程中提升自信心,获得更多的价值感和幸福感。

(三)社会注重引导家长积极参与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

前文已分析,部分中职生的家长阶层文化学习程度偏低,家庭教育的意识淡薄,知识的储备量影响着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当今社会虽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相关社会部门和学校等教育机构也会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宣传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但普及度远远不够,家长能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学习的途径相对狭窄,甚至有的家长还从没有关注过,因此社会组织还需积极营造家庭教育的宣讲环境与氛围,例如学校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引导家长理念上重视,行动上积极参与;定期用公众号推送的方式来积极引导家长关注中职生的家庭教育问题。

另外,家长应将自己所学的教育方法积极实施。有些中职学生的家长认为,孩子都这么大了,都有自己的主见了,管不了了,也不愿意多管。其实不然,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中职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重要人生阶段,家长要更加尊重孩子,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因为很可能在中职生的小学、初中生涯里,这些都是缺失的。例如,家长可通过运用“亮点原则”提升孩子的自信心等多种科学方法,来弥补和改善中职生价值感缺失、人格缺失等多方面问题。

总之,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科学的家庭教育,当前,积极心理学给家庭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开阔的视角,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以积极的角度思考家庭教育过程中的不足,并用积极有效的方法来弥补,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和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出乐观、开朗、人格健全的孩子。

参考文献:

陶新华.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心理学中职家长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没有用”的心理学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家长错了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跟踪导练(二)5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