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制”背景下的数学教学

2020-01-25 15:43王文芝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双元制专业课校企

王文芝

[摘           要]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巨大成功,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向德国职业教育学习的浪潮。我国派出了不少专家学者赴德国考察学习,才有了今天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教学方法也应与时俱进,才能适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职教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万计的“蓝金领”的人才而努力。

[关    键   词]  双元制;数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2-0096-02

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前景,如今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中职学校原有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文化课的设置及内容远远落后于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随之而来的课程设置及内容的改革就成为我们职教人研讨的课题。中职数学究竟如何改革?我们曾困惑过。然而,从“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和十九大报告对职业教育的论述中去审视中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会给我们理清思路,指明方向。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中国完全照搬是行不通的,根据我国的国情,找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学校作为“双元制”教学模式试点单位,也派出专业课的老师去德国考察学习、借鉴成功的经验,指导我校的教育改革。从“双元制”的教育理念和现如今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去审视我国的教育改革,不难看出:我国的职业教育仅是一个初级阶段,有极为广阔的空间。这其中有很多制约校企合作进程的因素,如缺少法律保障措施、缺少经费、缺少政府的支持、学校主动但企业被动,等等,但这些都不是我们坐以待毙的理由。我们要只争朝夕,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教学工作做起,脚踏实地投入中职教育的改革之中,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

下面是我校在“双元制”背景下数学教学的几点尝试。

一、补齐短板,夯实基础是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根本保障

地基在房屋建筑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越是高大的建筑,它的地基就更深厚,一个学生要想在学业上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就,一定要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国际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我国加入职业教育的学生都是高考和中考落榜的学生,甚至是高中或初中流失的学生,即使念完高三或初三的学生,他们的高考或中考的文化课成绩也是很低的。数学成绩更为低下,如果不把没有学好的数学知识补上来,把缺失的文化课补齐,怎么能完成国家规划教材的教学任务和能力目标呢?又怎么能学好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呢?职业学校的学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不会,又怎么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我国的制造业正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迅速发展,需要数以万计的劳动大军充实到各个劳动岗位,职业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职业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它需要我们职教人脚踏实地,履职尽责。我们数学组全体教师在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对入学新生的现状做了认真的研究,一致认为:不放弃每一个中职学生,既然他们选择了中职教育,说明他们还有求知欲,他们还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补齐他们缺失的文化知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授业解惑就是教师的初心,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就是我们职教人的使命。教师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摸底考试,展开有针对性的辅导。按学生的层次划分学习小组,不同的学习小组补习的内容也不同。班级由多个学习小组组成,比如:不会解方程的学生就编到同一个学习小组,补习的资料以数学校本教材为主。数学校本教材是针对我校学生的现状及专业特点编写的,它涵盖了初中数学的所有知识点,并配以典型例题和大量的习题,解决了师生补习数学的资料问题。经过一个阶段的课外辅导,学生收获很多,受益匪浅。有学生高兴地说:“通过这次数学补习,我才知道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公式表达式,并理解了sinA,cosA,tanA符号的意义。”帮助学生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端正了学习态度,为完成中职阶段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参与生产实践,激发数学课改的思路

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下的职业学校的学生,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工厂、企业实习,他们的教师既是学生的师傅又是学校的老师,这种“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把德国的职业教育办得如此辉煌。为此,我国曾派出不少专家学者考察学习,才有了现在的“工学结合、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职教模式。现已成为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主导模式。“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引进,它告诉我们办公室备课、黑板种田过于陈旧。这种教学方法和思路已是“过去式”,打造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才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根本所在。就拿我们学校来说(现已是一所国家级的示范校),双师型教师少之又少,绝大多数的教师是从校门进校门的青年教师,他们本身就缺乏实训、实习,没有实践经验。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要让学生学到前沿的、高端的技能,所学为所用,教师就必须深入工厂、企业中去,深入实习、实训基地去,深入校企合作中去,展开调研,参与课程设置和设计,掌握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已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指明了方向。成功的经验、先进的技术、领先的理念总是要借鉴、学习的。我是职业教育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曾经在企业的职业高中任教五年,这期间由于我经常率领学生到车间实习、劳动,并与工人师傅经常接触,用我的数学知识帮助工人师傅解决不少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让我领悟到了数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诸多应用。更重要的是让我领悟到了数学课应该“讲什么,怎么讲”的道理。作为在中职学校工作近四十载的老教师,在我即将离开工作岗位的今天,迎来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春天,党和国家乃至社会从没有向今天这样如此重视职业教育,我深感欣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各级职教领导抓好、落到实处的首要工作,它关乎我国的职业教育能走多远、能不能办好的关键。“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总是春”的道理,人人皆知。近几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职学校的改革精神,克服教师课时多、教学任务重、没有经费等多种困难,千方百计地为教师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机会深入企业、实训基地学习和开展调研。当理论教学与深入企业调研活动发生冲突时,就利用公休日、寒暑假的时间进行调研。虽说我们按照“十三五”教育规划的要求还有差距。但这和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已经是迈出了可喜可贺的第一步。年轻教师深入企业、深入学生工作岗位的调研活动的实践,使他们对“工学结合、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和“双元制”的教育理念的内涵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到工厂企业和学生的实习基地中去,不仅给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增长了教师的阅历,提高了教师的实践、实习的技能与技巧,培养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引发了教师课程改革的思路,为进一步开展“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通过开展实训和实习的体验,懂得了数学课怎么讲,讲什么是学生需要的,是工作需要的,是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的,这种做法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今天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三、所学为所用,让数学知识在学习专业知识中发挥更大的功效

由于中职的改革,实习、实训力度加大,数学课时数相应减少,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仅有两年半。第六学期就开始顶岗实习了。按照中职学校国家数学规划教材去讲解,有很多知识是讲不完的。这其中包括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必备的基础知识。如何制定各个专业的数学教学计划和内容就显得更为重要。如何做出符合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数学教学内容呢?谈何容易,我们要参与专业课的课程建设,聆听专业课老师的教学,了解学习该专业课所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这样做出的数学教学计划和内容才能让学生所学为所用。因此,我利用教研时间和课余时间制定各个专业的数学知识平台,不同的专业,授课的内容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内容先后的顺序也可能不同,这种侧重点完全不同的数学教学平台,大大缓解了课时数不足的矛盾。冲出了统编教材的束缚,做到了教学内容和顺序的及时调整。这样的数学教学平台由专业课老师和数学课老师共同制定。既有实用性,又有可操作性。例如,为了使机电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制图、绘图这门专业基础课程,数学教师就要先进行“立体几何”知识讲解,其目的是让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后,再来学习制图课,这样安排教学效果更好。又如,坐标定位在数控专业编程技术中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在做教学计划时就要加大“解析几何”课时比例,必要时还有补充“极坐标”知识及“空间解析几何”知识。这种教学内容及时调整、章节顺序及时更换的数学教学平台,在教学实践中有良好的效果,使数学课的工具价值淋漓尽致地發挥出来,使数学知识融入专业课程之中,使数学课真正成为专业课的工具,让数学知识在学习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中发挥更大的功能和效率。

以上仅仅是本人在“双元制”教学体系背景下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有益尝试。愿我们职教人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履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课改,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大军而努力工作。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双元制专业课校企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英语笔记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