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智学校职业劳动技能教育的实施

2020-01-25 15:43顾灵妙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2期
关键词:智障劳动职业

顾灵妙

[摘           要]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特殊教育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智障学生的教育与发展不仅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家庭,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为使智障学生在受教育期间得到缺陷补偿,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及生存能力,缓解智障学生生活就业困难,帮助智障学生家长解决后顾之忧,根据智障学生个体需求、社会需求,学校以职业劳动教育为抓手,对智障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提供有效的锻炼和实践机会,寻找适合智障学生就业的岗位,为智障学生引领一条发展、生存之路,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真正体现。

[关    键   词]  智障学生;职业劳动;就业;终身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2-0128-02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智障学生的职业劳动教育就在于培养智障学生自立于社会的、独立生存的能力。

一、以生存教育为基础,确立劳动培训目标

“生存”是指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发挥自己的潜能,与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不断输入、输出的动态过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获取新知,从而求得人类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在1972年《学会生存》报告中,埃德加·富尔曾提出“构成工作的基础”的“四个基本设想”,其中第三个设想是“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智障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人格的人,一个公民,同样承担着服务家庭、服务社会的义务。但我校毕业的几届智障学生情况统计数字显示,参加工作的仅占10.8%,90%的学生因无从劳动就业,或闭门自守,或四处游逛,无法走上自己的人生之路。

重视智障学生生存问题,培养他们良好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就必须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铺路。智障学生由于大脑发育迟缓,认知能力、生活能力和个性发展较弱,缺乏终身发展的物质条件。即使经过学校的特殊教育,他们仍然缺乏有效的互动机会和社会参与,缺乏进入社会必备的综合能力,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因此,对智障学生进行职业劳动教育就是为他们提供终身的服务,解决个人发展迟缓与社会化要求之间这一突出的矛盾,帮助他们成功地完成过渡,使他们获得相对独立的成人生活,能和普通人一样走出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这是特殊教育一个重要的教育领域。

二、以生存发展为抓手,完善劳动技能培训过程

20世纪初,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主张:“尽量发展”残疾儿童的天赋才能,使其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一分子,同时使他们能享受到人类应有的幸福。她认为日常生活习惯、社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应当是低能儿童需要学习掌握的内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

因此,從智障学生职业劳动教育的迫切性出发,学校在市、区政府,残联,教育局的支持帮助下,开设了无锡市首家“智障学生劳动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它标志着学校智障学生的职业劳动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多年的智障学生劳动技能教育中,学校通过不断研究、不断实践、不断创新,遵循自立、支持、回顾、个别化、社会化等教育原则进行培训,使智障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从培训形式、方法、内容、课程设置、教师专业训练到就业渠道的探索都得到完善和发展。

(一)建立支持系统,培养自强自立

自立自强是残疾人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进行智障学生职业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残疾人的基本认识已经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真心实意将他们看成富有生活潜力、具有相当能力的人。尊重智障学生的内心愿望和他们对生活的希望,让他们在系统的劳动技能的学习中树立自信心,确立责任心,这也是国际社会成年智力残疾人康复的新趋势。

同时,智障学生由于自身障碍及环境等因素,在培养他们自立自强原则的前提下,还需要建立支持系统,这是当前国际社会开展智障学生康复训练服务的主要方式。在劳动培训中,学生大部分或部分过程能独立完成,但在从事某些关键环节操作时,难以达到需要的程度,就采用“帮助”“扶持”“点拨”的方法来达到需要的程度。这就是利用一定的资源和方法促进或改善智障学生的功能,使他们在正常环境中获得机会、资源和关系,从而增强他们的独立性能力、满意度,以获得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学会劳动技能。

(二)坚持循序渐进,培养个性发展

在从事生产劳动时,智障学生时常会产生遗忘和疏漏,教师阶段性地帮助他们回顾已学过的劳动技能,经常提醒他们某一技能的重点、要点,同时注意方法的科学性与趣味性,使他们在周而复始、循环的训练中巩固学习的本领,掌握劳动的方法、规律,培养劳动的品质,使他们在劳动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学会劳动,在劳动中学会生存。

不可否认,每个智障学生都具有显著的个别差异,在教学时,学校采取个案管理的思路,来规划和实施职业劳动技能培训,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按年级段,为他们制订年度职业劳动技能学习的目标及要求,提供切合他们个别需要的教学方案和内容。同时,每一个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及个体培训计划,进行跟踪、记录和考核,同时还有家长参与的家庭劳动培训的个别计划。通过个别化教育原则,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为优秀的学生构建创新、完善自我的平台;另一方面提供持续有针对性的服务,让每个学生得到培养、参与竞争的机会,塑造学生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挫折的良好心理品质。同时,个别化教育还能促进整个培训集体的发展。

在培训中,我们看到智障学生缺乏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学校应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沟通,为学生参与社区生活提供机会、创造条件。通过教育培训,学生本人能具备积极地参与社区生活的能力,在社区中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和义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其次,学校尽量保持与学生家长、社区、实习单位的联系,让学生能从容地融入社会。

(三)坚持科学培训,体验生存价值

有的放矢的培训过程还需要实事求是、科学定位。学校制订弹性培训计划,依据现有的教育资源、市场的实际需求、学生的实际情况,初步拟定高年级学生三年职业培训计划,同时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建立职业培训学生学习档案,跟踪考核。集体培训和个别教育相结合,采用弹性教育、小步子教育,滚动培训,并进行技能展示;专家讲授、社会服务,定点实习,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不断探索智障学生劳动就业的前景,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用。

在一般的生活自理、自我服务等劳动培训内容上,学校在高年级相继开设了家政、串珠、手工香皂、烹饪、汽车美容、面点制作等课程。目前,已完成了烹饪、串珠、面点制作、手工香皂、汽车美容等相关校本教材及教学大纲。同时还对计划中的课程不断改革与充实,根据市场需要、学生实际进行补充教学。

在培训形式上,采用课堂教学与生活教学、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个体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安排教师认真讲授,还手把手地给予指導。学校创设智障学生“星语工作室”“开心农场”“爱心洗车房”作为学生实践操作的重要场所,进行培训、教育的延伸。

在培训方法上,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把课堂教学和社区教育相融合,安排学生走进大型超市、菜场、社区、工厂等地参观、学习、开展劳动实习,学会做好服务工作。另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义卖、回报社会、奉献爱心等教育活动,积极把学习技术与学会做人、学会劳动与培养习惯、行为矫正与康复发展结合起来。

事实证明,通过让智障学生亲自参加劳动,动手操作实践,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激发劳动热情,培养劳动兴趣,体验自我价值,尝试劳动创造财富、创造美的喜悦;还可培养学生细心、耐心、恒心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开发大脑、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爱劳动、能办事、喜学习、会生活的基本品质,从而为智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求职业培训新路

让教育生活化,国外许多学者早有见地。美国学者柯克(Kirk)将智力落后教育的目标描述为职业适应、社会适应和个人适应;日本的教育课程目标中提出的智力落后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自理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适应。

200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提出智障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为智障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所进行的职业劳动教育、职业技术培训,要考虑到他们毕业后能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立足社会。积极、务实、科学发展残疾人职业劳动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以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制订配套的课程计划,做缜密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论证,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只有这样智障学生职业劳动教育才能充满活力和生命力。

学校高年级职业培训中心走向社会,实行开门办学,通过厂校挂钩、产教结合主动争取社会参与和支持,及时了解社会的动态和需求。学校选择汽车美容店洗车工、超市理货员、福利企业操作工、餐饮食堂保洁员等这些与市场适应的岗位,设立实习基地,应对市场需求,定人定岗进行劳动职业培训。

智障学生职业劳动教育,关键还在于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学校对教师进行了系统的培训,通过外出参观考察、专家讲座、教学研讨、理论学习,培养和锻炼了学校的教师。教师培训学生,坚持做到严在情理之中,抓在细微之处,爱在思想深处,用在关键时刻。坚持培养智障学生一技之长,使之成为自立于社会的劳动者。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自编职业劳动教育培训用书,建立培训档案,积累资料,精益求精,走进工厂、超市、社会,和学员们一起早出晚归,用恒心、细心、决心,慰抚了一个个受伤的心灵,以教师的博爱之心与无私奉献书写出教育的真谛。

智障学生职业劳动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各界的支持。这样,职业劳动教育的师资、场地、经费才能得到最大的保障,学生的就业才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开展智障学生职业劳动教育无疑对社会、对学校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也给智障学生走入社会、融入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助力和支持。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坚持对智障学生进行职业劳动教育,坚持改革创新,为智障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智障学生定能与正常人一样自食其力,为建设和谐社会出力。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智障劳动职业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让智障儿童喜爱上美术课
具身体验:培智体育教学的实践
为智障孩子撑起一把青春伞
智障儿童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热爱劳动
我爱的职业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