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创新中的促进作用

2020-01-25 13:34林红艳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5期
关键词:促进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德育

林红艳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征程,许多传统文化在社会的发展以及进步中流传至今,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要当代人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在教育当中要充分施展自身的优势,在小学的德育创新教育中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小学生的传承理念,培养更多的国之栋梁。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德育;创新;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5-154-02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先人的智慧结晶,是民族的财富。在小学的德育创新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小学生受传统文化的熏染,具有强烈的民族感与自豪感,提升其道德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国家重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育出现疏忽,就会让小学生的身心受到影响。在小学时期不但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阶段,也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时期。现今社会,常常会出现校园暴力事件,此种惨痛事件的出现,通常源自学生身心没有良好的发展。此种行为体现出学生出现扭曲的心理,需要教师与家长给予正确的思想引导,不要把责任全部推给学生。那么,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在德育创新教育中,能够让学生增强道德素养,综合提升全面素质。

(一)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在小学时期,学生通常会受周边环境与氛围的干扰,极易导致三观偏差的情况。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在小学德育创新教育当中,能够引导学生对道德以及责任等的正确认识,形成正确的三观意识。在小学的德育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助于学生养成尊师重道、诚实守信等良好的习惯。

(二)帮助小学生强化其思想道德以及文明素养

伴随人们快节奏生活形势下,很多小学生对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认知不够清晰,重点体现在很多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常识知识没有更多的了解,因此具有文化意识浅薄的状况。根据此种状况更要深刻的小学德育创新教育工作中引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小学生思想道德以及文明素养,培养其自身的民族感以及自豪感。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在小学德育创新教育中具体体现内容

(一)培养小学生礼仪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重点核心之一就在于礼,遵守礼仪规范能够有助于小学生在社交当中美化个人形象,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具有更好的道德礼仪,能够给他人留有更好的印象。因此,在小学德育创新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要培养小学生对于礼仪规范以及道德礼仪的认识,使小学生清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礼仪知识,规范其思想行为,提升自身礼仪文化方面的素养。

(二)培养小学生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先国后家。教师要增强对小学生的爱国教育,让小学生感受国家对于家庭与个人的重要作用,促进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认真学习,增强其自身的使命感与荣誉感,将个人价值实现最大化。教师在弘扬传统文化过程中,要综合当下时政要点提升爱国主义精神,与小学生产生共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为日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培养小学生孝道文化意识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孝道也是关键体现之处,是形成社会道德的基础。因为小学生年纪较小的特性,在小学思想启蒙的重要时期就要培养其孝道意识,增强对孝道文化教育的融入力度,有助于小学生了解孝道履行孝道。孝道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成的一个分支,在履行孝道过程中,推动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使得个人价值能力有所提升。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创新教育中的具体实行措施

(一)基于生活细微处着手,宣扬礼教文化

若要充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礼教文化,小学老师就要基于小学生的生活细节着手,在具体生活以及学习中强化小学生礼仪知识的教育,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礼仪素养,使小学生在生活细节处做到礼仪行为,提高小学生的自身道德素养。在实际生活与学习中老师可在各个方面对小学生展开礼教思想的教育。比如,小学生向他人借还东西、向同学老师请教问题时,言语中加上请字,能够提高个人的礼仪素养。在其余方面寻求他人帮助时也要加上请字,然后在说句谢谢,以表感谢。在课上教学学习过程中,各位学生都需要维持课堂纪律,保持安静,认真、仔细的听课。在这样细微处的礼仪行为不但是对个人思想品质的践行,也是对于他人的尊重。在老师进入或离开教室时,小学生要起立问好代表尊敬老师。另外,见到老师时要微笑问好。在具体生活当中,小学生要在细微处强化个人礼教文化的养成与习惯,保持个人的良好品德形象。例如,基于落座礼仪,男生和女生存在一定区别,女生要坐在椅子的三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二位置,双腿并其,男生不能跷二郎腿,端正坐姿,保证个人的礼仪道德形象。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给老幼妇孺让座。

(二)基于社会焦点着手,弘扬爱国精神

若要积极传播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思想,小学教师需要在德育创新教育中融入社会焦点对小学生展开爱国教育。小学生经过对社会焦点展开全面的认知,就能够产生共鸣深刻体会当中所富含的爱国思想,让小学生内心形成爱国主义思想意识,让其充分践行爱国行为,形成自身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比如,曾经发生的钓鱼岛事件。因为小学生基本不关注此类国际性的新闻,小学教师就需要在德育创新教育当中对此进行描述和分析,有助于小学生感受到当中富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小学生能够经过此事件了解我国当时所面对的隐患以及安全问题,小学生就会具有强烈的护国意识,深层次的感受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重任。小学教师可以多对小学生普及此类社会焦点,有助于小学生在社会焦点中提升爱国情操,明确认识个人所担负的责任与使命。

(三)基于周边事情着手,传承孝道文化

小学教师若要在德育创新教育中强化培养小学生的孝道文化,就可在小学生的具体生活着手,展开孝道文化的融入和行为践行。基于身边小事着手,综合自身具体生活的教学模式,可以大大增强小学生深层次的了解孝道、履行孝道并将其传承下去,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小学教师教育小学生在生活各方面要孝顺长辈,不管任何事情都要表现对长辈的尊重与孝敬。比如,在家庭生活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小学生放学后可帮助父母洗菜、做饭等,每天早起后床被自己整理,尽量帮助父母做些家务。在洗衣服时,将衣物颜色和种类分放,方便父母分类洗涤,甚至帮助父母清洗衣物。另外,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家长最为关注的事情,老师教育小学生要认真学习、奋发图强,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

结束语

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根基,必须要不断继承与发展,才能够让其作用与价值有效的充分发挥。目前,在小学德育创新教育中,要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开发教学资源,让小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德育创新活动,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进而让小学生可以提升道德素养,提高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邱志聪.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创新中的促进作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08期

[2]罗国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9年05期

[3]李镜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的研究[J].名师在线;2019年13期

[4]陈水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实践[J].新课程(综合版);2019年04期

(作者单位:惠州市博罗县罗阳第五小学,广东   博罗   516100)

猜你喜欢
促进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德育
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的促进作用探究
OBTL模式下形成性评估在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冬奥会对张家口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发展策略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企业文化对党建政工的促进作用解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