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术中人员流动对腹部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及其预测效果分析

2020-02-05 13:19童晓红秦志玲韩美洁李园园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时段状况腹部

童晓红 秦志玲 韩美洁 李园园

腹部手术主要是针对消化道肿瘤、阑尾炎、腹股沟疝、胆囊结石、泌尿系统肿瘤等疾病进行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胃手术、胰腺手术、肠道手术、脾切除术、胆道手术、阑尾切除术、肝脏手术等。但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因为自身皮下脂肪厚以及抵抗力不佳等特点,很容易出现皮下出血、脂肪液化,再加上术中无菌操作不到位,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较高。一旦出现手术部位感染,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也会延迟术后康复进程,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加重其经济负担。感染严重者可能会引发全身性感染、多处器官功能障碍,甚至会造成死亡,容易引起医疗纠纷[1-3]。有研究表明[4],手术过程中人员流动量会直接对层流洁净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数量产生影响,空气中细菌数量越高,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风险性越高。本研究探讨手术室术中人员流动状况与腹部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进入医院实施腹部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手术时间均在120 min以上;所有入选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条件:精神疾病意识障碍患者;严重传染性皮肤疾病者;患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免疫系统异常者;手术耐受力弱者。将其中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15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未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18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90例,女95例;年龄30~78岁,平均49.71±2.12岁;收缩压(SBP)130~145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138.65±1.05 mmHg;舒张压(DBP)75~90 mmHg,平均 80.65±1.05 mmHg;心率81~99次/min,平均90.00±6.60次/min;体温36~37.40 ℃,平均36.82±0.25 ℃;体质量65~85 kg,平均76.05±1.45 kg。病例组男7例,女8例;年龄31~79岁,平均50.16±2.19岁;SBP 132~143 mmHg,平均138.62±1.03 mmHg;DBP73~89 mmHg,平均80.67±1.03 mmHg;心率80~98次/min,平均89.95±7.00次/min;体温36.50~37.30 ℃,平均36.80±0.22 ℃;体质量66~84 kg,平均76.00±1.55 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现场调查

将手术时间按照30 min分段,由专门人员负责观察记录各时段手术室人员流动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手术室术中人员流动状况对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绘制ROC,以手术室术中人员流动状况为状态变量,以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作为自变量,观察曲线下面积(AUC),检验手术室术中人员流动状况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价值,AUC≤0.5说明无预测价值,AUC在0.5~0.7之间说明预测价值较低,AUC在0.7~0.9之间说明预测价值较好,AUC>0.9说明预测价值很好。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室术中人员流动状况

病例组与对照组第一时段手术室内的人员流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第二时段、第三时段、第四时段、第五时段时手术室内的人员流动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室术中人员流动状况比较(次)

2.2 术中人员流动状况对术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价值

ROC曲线结果显示,手术室术中人员流动的AUC为0.722(P<0.05),表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见图1。最佳截断取值为10.108时,预测的灵敏度达到86.67,特异度达到97.30,临床一致性非常高(Kappa=0.769),表明具有临床使用价值,见表2。

图1 术中人员流动状况预测术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ROC曲线图

2.3 术中人员流动状况预测术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结果(表2)

表2 术中人员流动状况预测术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结果

3 讨 论

有研究表明[5],手术部位感染不仅会增加患者术后死亡风险,也会加重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近年来也有研究发现[6-7],手术室的空气质量对切口感染率有很大影响,并且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很大程度上与手术过程中人员流动有关。

手术部位感染主要分为浅部感染及深部感染,其中浅表部位感染主要涉及皮肤及皮下组织;深部感染涉及筋膜、肌肉、脏器或腔隙感染涉及术中操作的部位。一旦出现深部感染可能会导致手术失败,还可能会引发全身性感染、多处器官功能障碍,甚至会造成死亡。尤其是针对老年患者而言,其心脑血管机能衰退,心脏储备功能较差,会出现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给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且病死风险也较大。本研究中结果显示,两组第一时段手术室内人员流动情况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而病例组第二时段、第三时段、第四时段、第五时段时手术室内的人员流动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室术中人员流动状况对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有影响。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手术室术中人员流动预测手术部位感染的AUC为0.722,>0.7,预测价值较好。表明手术室术中人员流动状况对腹部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有影响,是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且人员流动次数越高,术后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风险性越强。空气中本身存在大量的粉尘,不仅含有各种环境污染物,同时也是细菌附着的主要载体。因此,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空气洁净程度。随着尘埃粒子数的不断增加不但会带来化学污染物,也会携带大量潜在的致病菌,增加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风险。在手术室的密闭环境下,尘埃粒子主要来源于人员活动过程中激起的地面沉降粒子、人员自身和仪器设备等散落粒子。若手术室人员流动较为频繁,门开关就会频繁,这就打破了手术室相对封闭的无菌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室的空气流向,导致室外污染物的入侵[8-10],并且出入手术室的医护人员自身也会携带一定的致病菌,空气流向的改变也会加快人体细菌在空气中散落速度,继而使环境中的细菌含量增加[11-13]。术中人员流动次数越大,手术室内细菌含量越多,对手术中患者带来的感染威胁越大。

手术时间的长短和进入手术室的总人次是对人员流动量产生影响的两个主要因素,在手术时间不可控制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格限制手术过程中人员的流动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医务人员在进入手术室时,应严格执行消毒步骤,穿戴好手术帽、手套、手术服等;若是没有必要尽量远离手术区。也可在手术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手术部位致病菌,如在缝合腹部切口前,使用大量消毒剂清洗腹部切口,冲洗干净坏死的组织和血液,降低感染的发生[14-15]。

综上所述,手术室术中人员流动状况对腹部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有影响,是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且人员流动次数越高,术后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风险性越强,故手术室管理者应予以高度重视,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猜你喜欢
时段状况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四个养生黄金时段,你抓住了吗
第70届黄金时段艾美奖主要奖项提名
安全感,你有吗?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组织状况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
女子腹部健美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