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调查
——基于社会分层视角

2020-02-13 05:22杨彩如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失业者社会阶层阶层

杨彩如,王 亚,陈 曦

(1.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东莞 523808;2.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00)

社区体育的概念较多,引用较多的是王凯珍提出的概念,认为社区体育是以社区的环境和设计为基础,以社区人员为主体,满足社区成员体育需求,达到增强身心健康和增加成员感情为目的而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王凯珍,2004),是伴随着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社会体育现象,社区体育推进了体育社会化进程,弥补和完善了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结构体系。从社会学的学科视角研究社区体育时则主要关注的是社区体育参与者,这就涉及到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这一社会背景。如社会新阶层的产生和各阶层间的关系等。有研究提到中国社会已由传统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演变为如今的“十大社会阶层”,即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农业劳动者、产业工人、商业服务业员工、个体工商户、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经理人员和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陆学艺,2002)。那么,社区体育参与者属于哪些社会阶层?影响社区体育各社会阶层参与者体育社会化的因素有哪些?社区体育参与者的社会分层与参与体育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性?社会分层与消费和生活方式的关系研究等?究其理论包括后现代主义理论和社会再生产理论。这两种相互对立的理论也凸显了社会分层与参与体育之间关系研究的理论意义。本研究认为 社区体育的研究文献较少,广州市作为我国重要发达城市,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对其社区体育进行实证研究应该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州市天河区、越秀区、荔湾区和白云区四个区的1200人为研究对象。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分层调查。层次分为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农业劳动者、产业工人、商业服务业员工、个体工商户、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经理人员和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等10个层次,每个层次12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网络资料和图书馆的现场资料,以“社会分层、社区体育”等关键词获取相关文献资料90余篇。

1.2.2 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采用《广州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调查问卷》,采取抽样的方法对本研究所需的样本进行调查,于2018年7~9月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问卷1134 份,有效问卷1100份,有效回收率为91.7%。在调查问卷使用前,对问卷内容效度进行了专家评定,10名相关专家中,7名专家认为问卷内容有效,3名专家认为问卷内容基本有效。

1.2.3 数理统计法

研究用excel2003和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前后测试数据进行处理,采用了卡方检验对不同阶层间进行了比较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分层情况

调查对象包括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农业劳动者,产业工人,商业服务业员工,个体工商户,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经理人员和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等10个阶层人员,每个阶层人员各占一定的比例。从调查的人员分配看,各个层次的人员数都基本一致(具体见表1)。

2.2 广州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

本研究从八个方面调查了10个阶层人员的健身目的。(见表2)

表1 人数分配情况

表2 不同社会阶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情况(%)

表2结果显示,不同阶层人员参与锻炼的目的有所不同,以健身最多。其中,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与其他的阶层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3 广州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

表3 不同社会阶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情况(%)

表3结果显示,不同社会层次人员在体育参与项目上存在差异,其中以小球类、游泳、大球类、跑步、散步、广场舞最受欢迎。

2.4 广州市不同社会阶层人员参与体育锻炼的场所情况

表4 不同社会阶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场所选择情况(%)

表4结果显示,选择健身房、小区广场以及公园为健身场所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健身场所。其中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以健身房为主要健身场所;而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则以小区广场为主要健身场所。除此之外,公园也是这些阶层中选择较多的健身场所。

2.5 广州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情况

表5 不同社会阶层居民每月的体育健身消费情况(%)

结果显示(表5)广州市的体育消费整体偏低。每月体育消费1000元以上所占比例为0的阶层包括了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每月体育消费500元以上的所占比例为0。可以看出这些阶层人员收入的减少,体育消费的支出也相应递减。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农业劳动者和产业工人与其他各社会阶层间的体育消费情况存在统计学上显著差异(P﹤0.05)。

2.6 广州市不同社会阶层人员的体育认知

表6 不同社会阶层人员的体育认知情况

表6结果显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人员认为体育健身很重要占35.1%,是十个阶层中占比例最高的,其次是经理人员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人员。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各社会阶层间的体育认知情况存在统计学上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3.1 广州市不同社会阶层人员的健身目的不同

各阶层人员在健身目的上存在不同,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体育锻炼的目的主要在于健身、娱乐和社交,这可能与这个阶层的人都是公务员,收入稳定且有保证等有关。经理人员阶层的健身目的是健身、社交和娱乐,经理人员相对工作性质要灵活一些,所以社交方面的目的较为明确。私营企业主阶层主要健身目的为社交、防病和健身,这个阶层的人员也是比较忙碌的,作为一个企业的负责人除了保持健身外更重要的是经营企业,所以社交目的十分明确。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加班熬夜,因此他们多以休闲和娱乐为目的。个体工商阶层人员的主要目的是休闲,这是本调查没有想到的,但也说明不同阶层人员的目的可能与他们的职业相结合。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和农业劳动者阶层收入低,所以防病是他们健身的主要目的。

3.2 广州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参与健身的项目不同

在健身项目的选择上,不同阶层也有很大的差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由不同人群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决定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这几个阶层在项目选择上多选择小球类项目、游泳和大球类项目等,像游泳项目必须有游泳池,没有泳池没法开展,这对地方的发达程度有要求,而这几个层次的人员基本住在城镇,为他们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创造了条件。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农业劳动者,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产业工人,个体工商户和商业服务业员工主要选择了跑步、散步和广场舞。这些项目的运动场地普及率较高,而且也不需要进行体育消费,所以选择这些项目,可能与他们的消费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3.3 广州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的体育健身场所和消费水平不同

从结果可以看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人员的健身场所主要选健身房和小区广场,健身房是需要消费的,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才愿意选择到健身房健身。他们的月平均体育消费水平甚至能达到1000元以上。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和办事人员阶层喜欢到健身房和公园健身,他们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可以进行一些体育消费,同时他们的工作场所多在办公大楼里,接触大自然少,所以他们偏爱公园健身。这个阶层的体育水平调查结果显示也是比较高的。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个体工商户,产业工人,商业服务业员工和农业劳动者的人员主要选择小区广场和公园进行健身,这些场所不需要消费,这可能是他们选择这些场所的主要原因。

3.4 广州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的体育认知情况不同

不同阶层对体育认知有所不同,私营企业主、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和经理人员阶层人员认为体育重要的比例占60%以上,其他层次认为体育重要的比例在50%左右。说明社会的上层人员对体育的认知程度更好一些,这可能与知识面有关,知识面广的阶层更容易发现体育的多重功能;另外,与工作性质有关,比如脑力劳动为主的人,接触的一些体育知识也多,所以认知度高,而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人员,平时由于体力劳动大,身体疲劳明显,接触体育知识又少的话,就会导致对体育的认知度低。

4 结论与建议

4.1 不同收入、职业、社会阶层的社区居民,其健身目的具有差异性,所以在开展社区体育时可以根据社区人群特点,针对性地选择项目和场所,以满足主要参与人群的需求,以需求带动参与,从而提升社区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实用性。

4.2 居民的社区体育消费水平受其经济能力的制约,经济能力较高者的体育活动选择范围自然比较广,而中、低收入者对体育健身项目的选择范围较窄,体育素质提升难以得到保证,因此要改善此类居民的社区体育质量,应从改善社区体育经济性入手,可以适当加大体育场所的惠民力度,以照顾中、低收入居民。

4.3 社区体育推进了体育社会化进程,对社会个体也大有裨益,然而不同社会阶层的社区居民,或因环境、教育、工作有别,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差异化理解,尤其是相当一部分社会阶层的人对体育的重要性认知仍有不足,无疑降低了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因此社区体育指导员要根据不同社会阶层人员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意识及体育知识的普及工作,不断增强不同社会阶层人员的体育参与度。

猜你喜欢
失业者社会阶层阶层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浅谈新时期下湖南统战工作格局对新社会阶层人士的重要性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意愿和行为的比较研究
法失业者拒绝工作机会要受罚
19世纪20年代不同阶层的民国女子影像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国企重组若引发下岗潮善待民企可吸纳失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