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竞技体操协同发展研究

2020-02-13 05:22叶强华陈立农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体操粤港澳大湾

陈 宇, 叶强华, 陈立农

(1.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3;2.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地位独特而突出,是继我国京津冀都市圈、长三角经济带之后的第三个战略核心区。2017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共建粤港澳世界级大湾区,既是粤港澳区域经济、社会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与动力支撑点,承载着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战略功能,也是国家借助港澳国际窗口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探索,是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枢纽;此外,也是构建港澳经济长远发展动力,成功实践“一国两制”、达致港澳长远繁荣稳定和凝聚港澳向心力的重要措施[1]。区域文化建设是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支点,以竞技体操协同发展带动区域竞技体育文化深度融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体操的协同发展、共同提高,为本文的出发点。由于粤港澳三地存在着两种制度、三种关税、三种法律,所以粤港澳大湾区竞技体操协同发展必须要突破跨境行政壁垒和制度束缚,建立一种 “举国体制与市场制度相结合”的新型管理制度,推动三地竞技体操统筹协同有序的发展,并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这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1 粤港澳竞技体操协同发展的意义

粤港澳三地竞技体操发展不均衡,呈阶梯式发展,广东是竞技体操大省,整体实力上有明显的优势;香港近年来竞技体操的发展也有上升趋势,开始与国际接轨,在许多国际大赛上也能获得奖牌;澳门竞技体操发展较为缓慢,与粤港两地相比有一定的距离,三地竞技体操协同发展有明显的内在需求。通过竞技体操协同发展,发挥广东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与港澳地区共建竞技体操的“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平台,鉴于世界其它三大湾区“既是经济发动机,又是文化中心”现状[2],从粤港澳竞技体操的战略协同、资源协同、文化协同和运作模式协同角度出发,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发展,提高三地竞技体操实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湾区竞技体操团队,同时,也是体育协同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为我国区域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找新的发展模式。

2 粤港澳竞技体操发展现状

广东是我国竞技体操强省,也是国家体操重点项目布局所在地,多年来都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不但向国家队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体操运动员,而且在国际赛场上争金夺银,收获颇丰。港澳地区由于历史原因,竞技体操发展的相对缓慢,缺乏精英运动员。但香港近年来竞技体操得到了快速发展,涌现出如石伟雄等一批优秀的体操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香港体操新生代的代表。澳门在长达400多年的殖民统治下,受“重智轻体”的影响,竞技体操的发展与其他体育项目一样比较缓慢,在亚洲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以下我们试图从三个方面对粤港澳的竞技体操现状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2.1 政策方面

中国体操在经历了旧体制的辉煌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3],为了适应新时代体操发展的需要,2017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制订并印发的《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 。 《指导意见》的出台,为体操事业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9年5月颁发的《关于快乐体操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是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进一步推广普及体操项目,扩大体操人口,维护和保障快乐体操的良性发展,做好快乐体操与竞技体操有效衔接,使之成为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有效补充。从这两个文件不难看出,努力培养后备人才是保障我国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香港也很早就将体操列入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并把体操、游泳、体能和对抗性运动称为“体育自强”四大活动,将体操与教育深度结合,对普及体操运动和扩大体操运动人口有深刻的影响。但是受体制机制的制,以及场馆、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大部分体操运动员和其他项目一样都在进行业余训练,不但训练的强度不大,训练的连续性等也受到了限制,很难培养出高水平运动员。

澳门在回归后体育方面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政府开始规范体育管理体制,建设体育场馆,承办体育赛事(比如承办了东亚运动会),这段时期大力的促进了澳门体育事业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澳门竞技体育的大部分项目还是处于业余水平,体操也概莫能外,发展速度非常缓慢。

2.2 竞赛方面(见表1)

表1 2019全国体操锦标赛暨世锦赛选拔赛总积分排名

体操是广东的强项,也是广东的优势项目,每年都会承办许多大型赛事,如2019年全国体操锦标赛暨世锦赛选拔赛在广东肇庆举行,2019年国际体联世界挑战杯也在广东肇庆举行,2019年7月举办了广东省青少年体操锦标赛和和广州市青少年体操锦标赛,2020年全国体操锦标赛暨2020年东京奥运会选拔赛也定在了广东肇庆。广东省通过举办大型国际、国内的赛事来推动竞技体操的发展,以赛促训、以赛促练的竟训模式,为广东省培养出很多国际、国内顶尖的体操运动员。

表2 2019/2020年度香港地区体操比赛时间

2019年全国体操锦标赛暨世锦赛选拔赛在肇庆新区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八一南昌、广西、河北、福建等21支体操队共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体操运动员参加,其中包括奥运冠军张成龙,世界冠军肖若腾、邓书弟、林超攀、邹敬园、刘洋等体操名将。其中广东体操队共获4枚金牌,总积分排名第一,从参赛人数到总积分排名广东竞技体操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香港为了普及体操,吸引更多人参与体操活动,香港体操总会定期举办不同体操项目的同乐日、示范表演、训练班及比赛等。从表2可以看出,香港地区一年不同体操项目的比赛有近十场,为体操爱好者提供许多展示的舞台。近年来香港本地体操运动员在各大型体操赛事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其中黄晓盈和石伟雄历史性获得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参赛资格,黄晓盈平衡木项目的自创上法被国际体操联盟命名为Wong Hui Ying Angel。石伟雄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历史性取得跳马金牌,2015年第六届亚洲竞技体操锦标赛中获得跳马金牌和单杠银牌,并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蝉联跳马冠军。吴翘允的两个吊环动作被国际体操联盟命名为Ng Kiu Chung和Ng Kiu Chung2。亚运会成为香港体操的主要目标。

澳门受葡萄牙殖民统治影响,体育运动不受重视,发展非常缓慢。1999年回归祖国后,先后承办了2005年东亚运动会、2006年葡语系奥林匹克委员会总会运动会、2007年第二届亚洲室内运动会。并在2015年东亚运动会上澳门队的徐伟获得男子鞍马金牌。通过一系列的赛事,澳门的体育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因为起步比较晚,尤其是体操项目在澳门受重视程度不够,体操练习人口少,所以发展比较缓慢。

2.3 人才培养方面

从2015年的格拉斯哥体操世锦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竞技体操成绩下滑到历史最低点,竞技体操后备人才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中国是一个竞技体操强国并非一个竞技体操大国,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与美国、日本有很大的差距。广东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保持着传统的三级训练体制,从少儿业余体校到体操训练基地再到高水平专业队三个阶段,这三级训练体制可以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规划,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有效合理的配置资源,这样能快速提高运动员的成绩。但是由于体操项目的特殊性,很多家长都不愿意把孩子送到少儿体校练习体操,造成从源头体操练习人口数量减少,后阶段体操人才选拔越来越困难。港澳地区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还是基本保留欧洲体育的特色,以学校、协会和俱乐部的培养模式,将竞技体操推向市场,市场化,同时还保证了体操后备人才的教育与训练的并行机制,能有效地解决体操训练人口问题[4]。但是由于政府缺乏有效的管理,竞技体操长期处于业余性,竞技体操的发展总体上比较落后,尤其是澳门。

2.4 比赛交流方面

在竞技体操方面,粤港澳三地的交流较少,从近几年广东省举办的一些体操竞赛看,都很难看到港、澳的队伍参加。在少儿体操方面,每一年香港举办相关比赛会邀请广州市荔湾区、海珠区等体校参加比赛,但由于经费问题,少儿体校过去香港交流的也越来越少了。广东省是体操强省,具有非常大的优势;香港近几年竞技体操开始与国际接轨,发展比较快;澳门竞技体操发展非常缓慢。粤港澳竞技体操呈梯度性发展,加强粤港澳地区竞技体操的交流非常有必要,粤港澳大湾区竞技体操协同发展,使三个地区的竞技体操水平发展均衡,可以更好地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竞技体操的国家地位和国际地位。

3 粤港澳竞技体操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

3.1 粤港澳竞技体操协同发展的可行性

粤港澳竞技体操协同发展实质上对粤港澳三地资源禀赋、区位特征、城市经济以及人文社会因素的选择,是实现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

3.1.1 资源禀赋

资源禀赋是区域协同发展最基础的条件,粤港澳三地根据自己在竞技体操上的优势进行分工合作。广东省是竞技体操强省,从政策、资金、场地、教练都有它独特的优势,广东省在进行分工合作上可以做到教练互通、场地共享等资源共用模式,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打造粤港澳竞技体操的国际竞争力。港澳地区由于受欧洲体育的影响,学校体操发展比较成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教结合”模式,这一模式也是国内很多专家正在探讨的问题。从资源禀赋角度看粤港澳竞技体操协同发展具备最基础条件。

3.1.2 区位特征

地理位置和交通也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粤港澳大湾区位于“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经济圈融合点,是国际化窗口城市交汇处及新海上之路的桥头堡[5]。从地理位置看香港临近深圳,澳门临近珠海,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和莲塘新口岸、南沙大桥等已陆续开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一小时生活圈”已基本成型,来往各城市方便快捷,促进人才流动。粤港澳大湾区竞技体操协同发展具备比较好的区位优势。

3.1.3 经济文化因素

城市经济的繁荣是体育事业的物质基础,同时体育的经济效益也能带动城市的繁荣。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从经济规模、外向程度、产业形态、城市竞争力方面看,粤港澳大湾区已具备建设一流湾区的初始条件。2016年大湾区城市群的GDP总量已经达到1.34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旧金山湾区,未来有望超过东京湾区[5]。粤港澳自古以来在文化方面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它们属于珠江三角洲文化圈,文化交流与融合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粤港澳庞大的经济规模和高度的文化同一性为竞技体操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基础条件。

从资源禀赋、区位特征、城市经济以及文化因素方面看,粤港澳大湾区竞技体操协同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

3.2 粤港澳竞技体操协同发展的难点

粤港澳三地是两种体制、三个关税区、三种法律体系的异质城市群,如何突破跨境行政壁垒和体制束缚,有效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协同发展成为三地协同发展的主要问题[1]。由于不同的体制造就粤港澳竞技体操也存在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广东省沿用的是举国体制,政府利用行政权力调动一切资源、整合多方力量,推动并达成目标实现的工作方式和运作机制。港澳沿用的是西方的市场管理体制,其中民间组织体操总会发挥了很大作用,通过社会和市场的高度融合去发展体操项目。因为管理体制不同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一、粤港澳三地竞技体操的水平相差很大,形成一个显著的梯度;二、港澳竞技体操后备人才体系不够完善,很大程度制约了竞技体操发展;三、因为政治制度、交通、文化等因素造成了三地在竞技体操项目上交流较少,从而制约了三地竞技体操的协同发展。

4 粤港澳竞技体操协同发展的策略

4.1 利用协同学原理加强三地竞技体操统筹规划

协同发展指能够协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相互协作完成某一目标,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7]。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由于三地地域邻近、历史同源与资源禀赋各具优势等因素,协同合作历史已久,协同内容也不断的扩大。粤港澳竞技体操的协同发展符合国家的大局观,将三地竞技体操的战略、资源、文化和运作模式协同统筹规划,可以提高大湾区竞技体操的整体实力。

4.1.1 战略协同发展

战略是为达成某一目标而制定的宏观规划,竞技体操发展战略是为实现竞技体操的全局性目标作出的指导工作的总体规划,竞技体操的目标就是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在比赛中夺得奖牌和奖杯,因此竞技体操的一切工作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竞技体操的战略协同,是指多个主体树立一个共同的战略目标,按照统一的计划或意图协调一致的发展。从目前三地竞技体操发展来看,广东竞技体操战略与全国竞技体操战略一致,以获得“奥运会”奖牌为奋斗目标,香港竞技体操以获得“亚运会” 奖牌为目标,而澳门竞技体操是以获得“东亚运动会” 奖牌为目标,虽然目前粤港澳三地竞技体操的目标不一致,但是可以通过战略的协同发展,根据不同阶段,树立共同的战略目标,统筹规划,粤港澳竞技体操为同一战略目标努力,提高竞技体操的整体实力。

4.1.2 资源协同发展

粤港澳竞技体操资源协同,是将三地的教练、场地、技术、资金等资源实现共享,推动大湾区竞技体操共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首个体育类的联盟是“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教育与发展联盟”,于2018年11月24日在广州体育学院成立,搭建了一个大湾区体育教育交流、发展、共建的平台。竞技体操也需要搭建一个类似这种“共生”平台,促进交流、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形成常态化的体操联盟合作交流工作机制,共同提升合作层次,共享联盟成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竞技体操整体实力的发展。

4.1.3 文化协同发展

鉴于世界范围其他三大湾区“既是经济发展动机,也是文化中心”的现状,粤港澳大湾区的顶层设计中必须有文化因素的支撑[2]。粤港澳自古以来在历史、人口、语言和文化方面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它们属于珠江三角洲文化圈,同属岭南文化、广府文化,大部分时期处于同一的文化体系中[6]。由于香港、澳门被殖民统治,粤港澳走向了不同的文化发展道路。回归后的港澳虽然与内地交流增多,但是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还是很难消除文化之间的隔阂。通过大湾区青年体育文化交流会,奥运金牌运动员访港澳等一系列体育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大湾区体育文化的协同发展,使粤港澳回归文化同源的道路上,大湾区体育文化的协同对竞技体操的共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4.1.4 运行模式协同发展

粤港澳三地是两种体制、三个关税区、三种法律体系的异质城市群,造就了三地竞技体操的运行模式完全不同 。广东沿用着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优势在于目标明确,可以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对快速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有很大帮助,其后备人才体系保持着传统的三级训练体制,少儿业余体校到体操训练基地再到高水平专业队三个阶段。港澳地区是沿用西方的市场体育制度,其社会与市场参与度高,“体教”模式比较完善,后备人才从学校和社会俱乐部选拔。粤港澳竞技体操两种不同的运行模式,各有各的优势和缺点,将两种运行模式优势互补,使粤港澳群众体操、学校体操和竞技体操协同发展,共建一个完善的运行模式,为竞技体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4.2 利用梯度推移方法缩小粤港澳竞技体操差距

“梯度推移”源于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总结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然而区域经济学家认为: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经济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客观上已形成一种经济技术梯度,有梯度就有空间推移。梯度推移有三种效应力量:极化效应、回程效应和扩散效应,其中扩散效应促使地区差距缩小[9]。

表3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广东、香港和澳门体操比赛成绩

从表3可以看出,在第十三届运动会上粤港澳竞技体操整体实力上已经形成了梯度,虽然梯度理论适用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体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其发展也会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梯度理论也适用于区域体育的发展。

4.2.1 创造粤港澳竞技体操多个增长极

广东以政策、教练、场地、资金等方面绝对优势占据了粤港澳竞技体操的高地,香港属于中间地带,澳门竞技体操整体较弱处于低梯度。从不均衡发展理论来看,增长首先会在一个地区发生,这个地区就会成为区域内的增长极,增长极具备先天的优势条件,可以吸附周边各种资源,产生回流效应,快速发展。通过竞技体操政策导向,在广东和港澳地区依次打造多个增长极。广东可以在广州、东莞和中山等地先打造竞技体操增长极,通过各地竞技体操政策合作,影响竞技体操的发展预期,从而引导资源的流向,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广东竞技体操在全国的优势。竞技体操落后港澳地区要加快发展步伐,要充分利用不均衡发展所创造的发展机会,积极利用发达地区、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克服回流效应,发展自己的增长极,进而相互带动实现共同发展。创造粤港澳竞技体操多个增长极,利用回流效应,吸引发展资源,提高本地区竞技体操发展速度。

4.2.2 利用扩散效应缩小粤港澳竞技体操差距

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内部空间已经紧迫,各项发展成本较高,资源结构需要调整升级,各种发展资源就会向周边欠发达地区流动,寻找新的增长机遇,这时扩散效应就会超过回流效应起主要作用,周边欠发达地区发展速度加快[10]。如果广东地区竞技体操发展到一定规模,它相应的发展资源会扩散到低梯度港澳地区,港澳地区利用资源回流,发展当地的竞技体操;同样香港地区竞技体操发展到一定规模,发展资源也会扩散到低梯度澳门地区,带动澳门竞技体操发展。如果澳门地区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增长极,使澳门竞技体操快速发展,同样澳门地区的优势资源也能扩散到粤港地区,带动他们发展,梯度推移是一个多维的双向扩散现象。如何放大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并克服回流效应,关键问题在各地区对竞技体操发展政策制定与导向。放大粤港澳各地区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提高大湾区竞技体操整体实力,需要统筹规划大湾区竞技体操的发展政策,加强三地竞技体操制度的顶层设计,建立协调、沟通的联络机制,最终通过扩散效应逐渐缩小粤港澳竞技体操差距。

从东部地区率先开放到西部大开发,再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都是利用了梯度推移理论,国家领导也曾经说过:“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粤港澳大湾区竞技体操利用梯度推理理论缩小差距,为实现粤港澳竞技体操均衡发展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大湾区竞技体操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也为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10]

5 结语

粤港澳三地是两种体制、三个关税区、三种法律体系的异质城市群,由于不同的体制造就粤港澳竞技体操也存在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广东省沿用的是举国体制,政府利用行政权力调动一切资源,整合多方力量,推动并达成目标实现的工作方式和运作机制;港澳沿用的是西方的资本主义市场管理体制,其民间组织——体操总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通过社会和市场的高度融合去发展体操项目。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带来了训练体制的差异,使得三地的竞技体操发展水平不同,粤处于明显的高水平地位,香港据中游,澳门的发展水平处于劣势。如何突破行政壁垒和体制束缚,有效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协同发展成为三地协同发展的主要问题。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与动力支撑点,承载着辐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战略功能,是国家借助港澳国际窗口,构建开放型新体制的重要探索,是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也是构建港澳长远发展的动力。粤港澳大湾区的成立为三地竞技体操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也使得粤港澳大湾区竞技体操协同发展成为可能。

猜你喜欢
体操粤港澳大湾
诗画里的中国 首届京粤港澳青少年儿童诗歌节暨第三届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儿童艺术交流周
2022DMP大湾区工业博览会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编读往来
粤港澳大湾区:差异就是最大的价值存在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头脑体操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