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域文化传统节庆民俗体育的对比研究
——以岭南文化和齐鲁文化为例

2020-02-13 05:22李久芬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舞狮舞龙齐鲁

郑 健, 张 婷, 李久芬

(广州中医药大学 体育健康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文化记忆理论认为:“节日和仪式是文化记忆最重要的传承和演示方式”[1]。在传统节庆民俗体育中,节日和仪式同时存在,自然而然地成为文化记忆的载体。正如民俗学专家苑利教授所说:“传统节日及其民俗活动是存在于传统文化中的“富矿”,能够代表一方地域文化并为当地民众社会所认可[2]。”比如:春节舞龙舞狮,端午划龙舟,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传统节庆民俗体育有着较强的地域性文化特征,不同的地域特征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俗体育活动。分属不同地域文化的岭南民俗体育和齐鲁民俗体育在传统节庆中既有着共通之处,又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本文则以岭南文化与齐鲁文化为例,对不同地域文化间传统节庆中民俗体育活动加以对比研究,从内容的差异性来窥探其存在的价值及其合理性。由于中国人重视过节,传统节日几乎每个月都有,本研究仅选取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具有丰富多彩民俗节庆活动的传统节日进行研究。

1 岭南节庆民俗体育活动与齐鲁节庆民俗体育活动的比较

1.1 区域民俗体育文化特征的比较

1.1.1 岭南民俗体育文化及其特征

五岭以南,素称岭南。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岭南文化经历由自身原生文化为基础,逐渐接受和亦如中原文化及其他外来文化,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性思想文化的过程[6]。在岭南地区,民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与传统节日息息相关的民俗体育活动(如春节的醒狮、元宵节的迎灯、端午节的赛龙舟)真实反映了岭南人民的日常社会生活。

1.1.2 齐鲁民俗体育文化及其特征

齐鲁文化是集地域与文化于一体的概念,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以古代齐国和鲁国为中心所形成的地域文化圈。齐鲁之地儒家、道家、兵家、墨家、阴阳家、医家等思想形成的“精神的气候”对该地域文化特色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诸子百家活动的主要区域[7]。在齐鲁地域形成的民俗体育活动势必受到多方面思想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价值取向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特征。特别是受“崇文尚武、注重德义、以和为贵”等思想和伦理观念影响,斗鸡、秋千、蹴鞠、飞鸢(放飞筝)的民俗体育活动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

1.2 节庆民俗体育活动的比较

1.2.1 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文化。

在岭南地区,春节期间民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主要春色活动。比如潮汕新春的“赛大标”,是最具岭南特色的新春游艺巡行活动,在游艺巡行中,配有仪仗队、腰鼓舞、花环舞、扇子舞、剑术舞、英歌舞、舞狮、舞龙等民俗活动。在活动中往往全村青壮劳力都要出动,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在粤西茂名、吴川还有舞龙、舞狮、舞凤、舞鳌鱼、舞麒麟等民俗体育活动[5]。即使同一民俗体育活动在各地区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如春节的舞龙活动就有灯龙、布龙、稻草龙、板凳龙、猪笼龙、花环龙、火龙等区分[6]。在齐鲁地区,每逢春节,就会看到踩高跷、扭秧歌、舞狮舞龙、跑旱船等民俗体育活动,成为中国传统民间娱乐文化的代表。这些活动具有较强的表演性, 体现了民俗体育与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融合。特别是齐鲁秧歌,可谓遍布齐鲁大地的各个角落,其中鲁北的鼓子秧歌、胶东半岛的胶州秧歌与海阳秧歌被称为“三大秧歌”,2006 年同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保皇、升级、刮风等牌技类民俗活动,也成为齐鲁人民春节期间广为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

表1 岭南节庆民俗体育活动与齐鲁节庆民俗体育的对比

1.2.2 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古人称夜为“宵”,所以元宵节的庆祝活动主要在正月十五的晚上举行。元宵之夜,人民赏花灯、猜灯谜,在灯会上逐渐兴起了各种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其中扭秧歌、踩高跷、舞龙灯等民俗体育活动也成为元宵节庆祝活动的主要内容[7]。

在岭南地区,元宵节主要民俗体育活动有舞狮、舞龙、舞虎、迎灯、行通济桥等。其中,舞龙活动颇具地方特色,传统节日舞龙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有着悠久的传统历史,不但掀起节日的喜庆气氛,而且让村民记住锣鼓喧天、龙飞凤舞的热闹祥和景象[8]。在粤东丰顺、兴宁、五华、河源等县市盛行“烧火龙”的民俗活动。“烧火龙”点然后,吐出火珠,接着全身放出绮丽的光彩,千万道各色各样火花交织一起,火龙在火海中翻腾,气势壮观。在大埔茶阳地区的花环龙、客家人的舞虎活动也都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9]。迎灯活动更是岭南地区在元宵节里一项重要的民俗体育活动,经常的迎灯活动吸引了大批从各地慕名而来的群 众,其中平远船灯、兴宁花灯、五华迎灯声名远播。此外,行通济桥在广东佛山广为流传,在元宵节当晚,人们齐集通济桥前,默念“行通济,无闭翳”,祈求好运。

在齐鲁地区,元宵节中开展的民俗体育活动与春节期间相差不大,主要是踩高跷、扭秧歌、舞狮舞龙、跑旱船、荡秋千等活动。此外,在元宵期间,跳百索(跳绳)、踢毽子、走百病等民俗活动在齐鲁地区广为流传。其中,“走百病” 属于妇女元宵夜避灾祈福的一项民俗活动,元宵节当晚,妇女相伴而行,有桥必过。认为这样可以祛病延年,消灾免祸。山东元宵节“走百病”习俗和广东佛山的“行通济桥”习俗有异曲同工之处,一来进行有氧运动,锻炼身体。二来在元宵节表达美好的愿景,祈求平安。

1.2.3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一个伤感肃穆的特殊节日,其主要活动是祭祖扫墓。因此,清明节期间的民俗体育活动相对比较安静、轻快,祭祖扫墓过后以踏青游玩为主要活动。

岭南地区春来早,清明时节,万物复苏,农事渐忙,人们趁此机会尽情游玩, 民俗体育活动多为郊外踏青游玩,踏青是一项历史悠久且十分普及的健身活动。

在齐鲁地区,清明节的民俗体育活动相对较多。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人们纷纷进行各种游乐活动。除了踏青(清明踏了青,不害脚痛病——当地谚语)以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斗鸡(蛋)等民俗体育活动。清明放风筝是齐鲁大地普遍流行的习俗,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带走疾病和晦气。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潍坊风筝,潍坊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节”为风筝运动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享誉国内外。此外, 在齐鲁大地还有斗鸡、儿童斗鸡蛋(也叫碰鸡蛋)等游戏娱乐、放松身心的民俗体育活动。

1.2.4 端午节

端午节是富有鲜明传统特色的节日,是一个存活了两千多年,而两千多年后又受到更多人关注的传统节日。提到端午节的民俗体育活动,人们往往会想到“划龙舟”,现在逐渐演变成一项富有节庆气氛的传统体育赛事——龙舟竞渡。此外, 还有射箭、打马球、打石仗、抢鸭子等民俗体育活动,为端午节的竞技性增色不少。

每逢端午节前后,岭南地区都要举行隆重的赛龙舟活动。场面宏大、精彩激烈的龙舟赛事给人们带来了一场难忘的民俗体育盛会。无论是专业的龙舟竞渡赛事,还是民间自行组织的扒龙舟活动,可谓是人山人海。特别是在各村内或村与村之间进行的民间赛事,几乎全村的人都要参与,群众基础浓厚,成为了岭南地区最为盛大的民俗活动。

齐鲁地区端午期间在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划龙舟的习俗,由于天气、水域等地理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地区是以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出现。

1.2.5 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为“团圆节”,是阖家团圆、品饼赏月的传统节日,其家庭化色彩较为浓郁。每逢中秋佳节,人们采取通俗欢快、喜庆祥和的活动来寄托他们祈盼团圆的心愿,于是各种各样的纪念形式应运而生,逐渐演变成今天这样各民族、各地域形式不尽相同,却主脉一系的多姿多彩的中秋节纪念活动[15]。

八月十五中秋节,在岭南俗称“月光诞”。“广式月饼”等岭南饮食文化, 驰名中外。中秋节赏灯会、吃月饼增添了节日亮点,还会看到舞火龙、耍禄仔等民俗体育活动。在齐鲁地区,也主要是赏花灯、吃月饼、盼团圆的习俗。在赏灯游玩过程中,可以看到舞龙、舞狮等颇具特色的民俗体育活动。

2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2.1.1 许多民俗体育活动与传统节日有着紧密的联系,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传统节庆民俗体育活动,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民俗文化活动。民俗体育活动可以通过传统节日得到继承和发展,同时也烘托和渲染了传统节日气氛,为传统节日增添的活力,相比其他民俗体育,传统节庆民俗体育更具有传承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2.1.2 特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传统节庆民俗体育活动属于周期性的民俗文化活动,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地域性。舞狮、舞龙(灯)、划龙舟等民俗体育活动在岭南地区传统节庆中可谓常见,而踩高跷、扭秧歌、舞狮舞龙、跑旱船、荡秋千、放风筝等民俗活动在齐鲁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2.1.3 传统节庆民俗体育活动具有不同的地域传统和表达形式,即使同一民俗体育活动也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同样是舞狮活动,在岭南地区和齐鲁地区差异性很大,有着南狮、北狮之分,同样是南狮,又可分为南海大头狮、鹤山鸭嘴狮、清远鸡公狮等不同流派,但随着现代生活的需要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其多样性和特色日渐式微,文化趋同现象日益严重,社会教育功能也随之减弱。传统节庆民俗体育活动最具代表性的项目当属舞龙舞狮、赛龙舟、放风筝(龙狮运动、龙舟竞渡、风筝运动),现已由传统的民俗体育活动逐渐改良成为国家体育比赛正式项目,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高度认可。

猜你喜欢
舞狮舞龙齐鲁
舞狮献瑞
齐鲁声音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舞龙
迷宫弯弯绕
水下舞狮
齐鲁声音
舞龙舞狮进校园
齐鲁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