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赛艇运动员专项知觉运动技能研究*

2020-02-13 05:22陈彦端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健将赛艇学历

祝 捷,陈彦端 ,胡 月

(1.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保健系,广东 广州 510663;2.广东省船艇训练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0;3.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0381)

专项知觉运动技能是赛艇运动员竞技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从赛艇的专项特征看,赛艇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不仅需要满足一定的体能和力量素质要求,还需要运动员在专项动作执行过程中拥有对人、艇、桨、水具有良好的专项知觉能力,并结合知觉线索对动作进行调整和反馈,从而实现技术动作的高效、连贯、协调和稳定。因此,专项知觉能力是赛艇心理专项技能的核心,其关键知觉线索包括身体姿势、桨叶出入水的角度和深度、桨叶划幅、桨频、滑座速度、艇速、艇平衡等(茅洁,2011)。这些专项认知因素是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的基石与催化剂。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探索了如羽毛球、足球、篮球、网球、自行车、长跑、射箭、摔跤、柔道、散手和自由式滑雪等多类型运动项目的知觉运动技能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知觉训练方法,有效提高了专项训练效果。中国赛艇运动虽已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了一定优异成绩,但仅靠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或赛艇器材的革新难以获得运动成绩的突破。因此,有效的专项运动技能训练方法是我国赛艇运动竞技水平达到或赶超赛艇运动发达国家的关键路径。

虽然国内研究中已有一些关于运动员专项知觉运动技能的研究成果出现,但所涉项目仍以球类项目为主,对体能耐力性项目的研究几乎是盲区。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已开发的《我国赛艇运动员专项知觉运动技能问卷》对我国赛艇运动员的专项知觉运动技能的现状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我国赛艇运动员专项知觉运动技能的发展规律,为后期研究赛艇运动员专项知觉运动技能的训练方法提供重要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国13个省市的476名赛舰运动员,其中男性运动员244名,女性232名;一线运动员160名,占总调查人数的33.6%,二线运动员134名,占总调查人数的28.2%,三线运动员182名,占总调查人数的38.2%。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自编的《我国赛艇运动员专项知觉运动技能问卷》。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试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训练年限、运动等级、具体项目(多人艇或单人艇)、桨位、个人最好成绩以及所在队别(一队、二队、三队)等。第二部分是被试者的专项知觉运动技能,包括自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艇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桨状态知觉运动技能3个维度,共34个条目。其中自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又包含自身用力知觉和自身体能知觉等2个子维度;艇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又包含艇速状态、艇平衡、艇音和滑座运动状态等4个子维度;桨状态知觉运动技能又包含划桨效果、划桨动作、桨频调控能力和桨力调控能力等4个子维度。问卷所有条目均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方式,从“1”至“5”依次表示“一点都不符合”“有一点符合”“不能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维度得分越高,标明该队员在该维度上的知觉水平越高;总得分越高,表明该运动员的相关知觉运动技能水平越高。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除艇速状态知觉运动技能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为0.67外,其他维度分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均在0.70以上。三因素模型拟合指数为: X2/df=3.38,低于5,CFI、IFI、GFI和NFI均大于0.90;RMSEA为0.071,且小于0.08;RMR为0.043,且小于0.05,说明因子结构模型拟合较好,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抽取代表不同地域、不同项目发展水平和运动队发展规模的湖北、广东、山东、辽宁、福建、陕西、贵州、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等13个省市的赛艇一线、二线、三线运动员进行调查。为保证施测结果的真实性,问卷以匿名方式填答,采用现场发放问卷并现场回收的方式进行。问卷发放人员经过统一培训,熟悉问卷内容及操作程序,并能熟练回答被试者所提出的有关问题。有效确保问卷发放流程及回收流程的规范统一。问卷填答之前,问卷发放人员告知被试者本次调查所获结果将完全保密,调查内容不针对任何人,仅做分析研究之用,以有效保障问卷内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6份,回收497份,经逐一检查,剔除有规律作答和数据缺省较多的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476份,有效率为94.1%。

1.2.2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 20.0与EXCELL软件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赛艇运动员专项知觉技能水平总体水平分析

赛艇运动员专项知觉运动技能得分分值范围为1~5,从1到5表示技能从低到高不同水平。调研结果显示,我国赛艇运动员专项知觉运动技能总体平均得分3.82±0.52,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三个子维度自身状态知觉、桨状态知觉、艇身状态知觉的平均分由高到低分别为3.84±0.60,3.60±0.57,3.41±0.60。人的认知能力中,本体感觉是最先发展的认知能力,其次才是视觉、听觉等(蒋笃运,2013),这可能是自身知觉水平最高的原因。此外,从赛艇运动的项目特点来看,桨是赛艇运动员通过手来进行直接操控的比赛器械,因此对桨状态的知觉与调控能力优于艇身状态知觉。

进一步分析三个子维度下的二级维度得到,他们的平均分在3.88±0.69-3.19±0.77之间(表1)。其中,自身体能状态知觉运动技能水平最高(3.88±0.69),这可能与赛艇是一个典型的体能耐力型项目有关。赛艇运动员在划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关注自身体能状态,如在2000m的划行距离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航段合理分配体能及调整相应技术动作、战术方案等。其次,运动员对桨频的知觉调控能力也很重要(3.66±0.74)。赛艇运动属于竞速类项目,如何以最大艇速在最短时间内通过终点是其制胜关键,其中桨频是影响这一关键的重要因素,因此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十分重视在保证划水效果的前提下获得最高桨频这一专项能力的培养,运动员的桨频知觉运动技能水平也较高。另外,滑座运动状态知觉运动技能(3.30±0.85)和艇音知觉运动技能得分(3.19±0.77)最低,滑座运动状态知觉运动技能水平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运动员坐于滑座之上,臀部的感觉神经在臀大肌的包裹下反应较不灵敏,运动员对滑座运动状态的敏感度降低,而艇音知觉运动技能水平较低可能与艇与水摩擦发出的声音较易受到赛艇开放式比赛环境中其他因素的干扰有关。

表1 我国赛艇运动员专项知觉运动技能二级维度总体水平的描述性统计(N=476)

2.2 不同性别赛艇运动员专项知觉技能水平分析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性别赛艇运动员专项知觉技能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男性赛艇运动员专项知觉技能及各维度得分普遍高于女性,其中艇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总分及其子维度艇平衡知觉运动技能得分,与划桨动作知觉运动技能总分及其子维度划桨动作状态和桨力状态的得分在性别上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表2)。以上结果说明性别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员的知觉运动技能水平的发展。男性在操作性技能、运动技能和空间知觉等方面比女性更具优势(宋辉,1990),这导致在赛艇运动中,男性运动员在艇身状态的觉知、艇平衡状况和划桨动作的控制、桨力的觉知与调控等方面表现更佳。

表2 男女赛艇运动员专项知觉技能水平差异分析(N=476)

2.3 不同学历赛艇运动员专项知觉技能水平分析

2.3.1 自身状态知觉技能

不同学历运动员自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及各维度均分在3.63±.65-4.05±.66之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学历运动员的自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F=4.67, P<.05)及其子维度自身体能状态(F=4.16, P<.05)和自身用力状态(F=5.44, P<.01)均具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学历越高,自身状态知觉技能水平越高(图1)。

图1 不同学历赛艇运动员自身状态知觉技能比较

进一步采用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大学及以上学历组运动员的自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及其子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学历组。大学及以上学历运动员的自身体能状态知觉运动技能得分显著高于高中学历运动员,高中学历运动员的自身用力知觉运动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组运动员(表3)。

表3 我国赛艇运动员的自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在不同学历上的事后多重比较分析(N=476)

2.3.2 艇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

不同学历运动员艇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及各维度均分在3.11±.86-3.66±.66之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除艇平衡状态知觉子维度外,不同学历运动员的艇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F=3.32, P<.05)及其子维度艇音状态知觉(F=3.34, P<.05)、滑座运动知觉(F=3.74, P<.05)和艇速状态知觉(F=4.00, P<.05)均存在显著差异(图2)。

图2 不同学历赛艇运动员舰身状态知觉技能比较

进一步采用事后多重比较分析发现,艇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总体上,大学及大学以上组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高中和初中及以下组;艇音状态知觉子维度上,大学及大学以上组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组;滑座运动状态知觉和艇速状态知觉两子维度上,大学及大学以上组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组(具体见表4)。总的来说,学历越高,艇身状态知觉技能水平越高,大学生及以上学历运动员的技能水平表现最佳。

表4 我国赛艇运动员艇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在不同学历上的事后多重比较分析(N=476)

2.3.3 桨状态知觉运动技能

不同学历运动员桨状态知觉运动技能及各维度均分在3.37±.69-3.97±.66之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桨状态知觉运动技能(F=5.95, P<.01)及其子维度桨频状态知觉(F=6.77, P<.01)、划桨动作状态(F=7.46, P<.01)在学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图2)。

图3 不同学历赛艇运动员桨状态知觉技能比较

进一步采用事后多重比较分析发现,桨状态知觉运动技能、桨频知觉运动技能、划桨动作知觉运动技能上大学及大学以上组运动员与初中及以下组运动员之间的差异达到异常显著水平,具体表现为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的运动员技能水平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学历运动员(见表5)。这说明受教育水平越高,运动员对于正确划桨动作的理解和领悟以及掌握程度越高,对自身划桨动作的觉知越清晰。

综合分析不同学历赛艇运动员的专项知觉技能结果发现,赛艇运动员的学历水平越高,其专项知觉技能水平越高,其中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组与其他两组运动员的差异尤为显著。这说明,学历可能是赛艇运动员专项知觉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运动员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运动员的理解力、感受力、分析力等认知能力随之提升,他们对划行中的本体感觉,船艇的速度和行进状态、划桨的动作、入水的角度以及桨叶的运行轨迹等的把握更准确。从赛艇运动项目自身发展

表5 我国赛艇运动员桨状态知觉运动技能在不同学历上的事后多重比较分析(N=476)

规律来看,赛艇运动员选材多从12~14岁的青少年中进行挑选,正值小学至初中的学龄阶段,初涉赛艇项目的小队员技术水平较低,对于项目特征的了解较为初浅,无法形成理性的科学认知,更多依靠教练的传授进行训练,因而其专项知觉运动技能水平与其他学历运动员相比更低。而拥有大学学历或进入大学学习的运动员已是成年人,心智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已趋成熟,多年的训练也导致他们的专项技术越来越高,且对赛艇项目特征、致胜规律,自身体能状态以及技术动作特点等都有了较为准确的认知,因此他们的专项知觉运动技能水平与初中及以下学历运动员之间呈显著差异。此外,各学历运动员的艇平衡知觉运动技能水平差异不显著。平衡觉解决的是能不能划的问题,是赛艇运动的基础指标,即运动员只有具有良好的平衡觉才能让赛艇平稳地在水面划行,因而是从选材阶段开始就被考量的一个核心要素,因而其在个学历组运动员之间差异不显著。

2.4 不同运动等级赛艇运动员专项知觉技能水平分析

2.4.1 自身状态知觉技能

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的自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及各维度均分在3.50±.74-4.18±.49之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自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F=7.59, P<.001)及其子维度自身体能状态(F=7.09, P<.001)和自身用力状态(F=8.10, P<.001)在运动等级具有显著差异(见图4)。

进一步采用事后多重比较分析发现,自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及其两个子维度上,健将级运动员的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其他运动级别运动员,一级运动员的技能得分显著高于二级运动员(具体见表6)。总体而言,运动等级越高,其自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水平越高,健将级和一级运动员在自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水平上明显优于其他运动等级的运动员。

图4 不同运动等级赛艇运动员自身状态知觉技能比较

维度(I)运动等级(J)运动等级均差(I-J)P自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三级及以下二级一级二级.11.193一级-.10.110健将级-.36<.001一级-.21<.05健将级-.47<.001健将级-.26<.01自身体能状态三级及以下二级一级二级.14.159一级-.12.104健将级-.38<.001一级-.26<.01健将级-.52<.001健将级-.26<.01自身用力状态三级及以下二级一级二级.16.097一级-.10.135健将级-.39<.001一级-.27<.01健将级-.55<.001健将级-.28<.01

2.4.2 艇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

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的艇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及各维度均分在3.02±.90-3.96±.42之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艇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F=6.40, P<.001)及其子维度艇音知觉(F=2.75, P<.05)、艇平衡状态(F=3.47, P<.05)、滑座运动状态知觉(F=4.04, P<.01)和艇速知觉(F=9.13, P<.001)在不同运动等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见图5)。

进一步事后多重比较发现(见表7),艇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和其子维度艇平衡状态上,健将级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其他运动级别运动员,一级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二级运动员。艇音状态子维度上,健将级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二级运动员和三级及以下运动员。滑座运动状态上,健将级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二级运动员和三级及以下运动员,一级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三级及以下运动员。艇速状态上,健将级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其他运动级别运动员,一级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二级运动员和三级及以下运动员。总体而言,健将级运动员的艇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水平尤为突出,一级运动员相较三级及以下运动员也具有较大优势。

图5 不同运动等级赛艇运动员艇身状态知觉技能比较

维度(I)运动等级(J)运动等级均差(I-J)P艇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三级及以下二级一级二级.074.400一级-.10.102健将级-.34<.001一级-.18<.05健将级-.42<.001健将级-.24<.01艇音状态三级及以下二级一级二级.12.301一级-.07.417健将级-.26<.05一级-.18.101健将级-.38<.01健将级-.20.088艇平衡状态三级及以下二级一级二级.15.161一级-.01.848健将级-.26<.05一级-.16.118健将级-.40<.01健将级-.24<.05滑座运动状态三级及以下二级一级二级.06.608一级-.19<.05健将级-.42=.001一级-.12.326健将级-.36<.05健将级-.23.063艇速状态三级及以下二级一级二级.10.305一级-.14<.05健将级-.43<.001一级-.24<.01健将级-.53<.001健将级-.29<.01

2.4.3 桨状态知觉运动技能

不同运动级别运动员桨状态知觉运动技能及各维度均分在3.33±.76-4.14±.58之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桨状态知觉运动技能(F=11.43, P<.001)及其子维度划桨效果状态(F=5.85, P=.001)、桨频状态知觉(F=11.31, P<.001)、划桨动作状态(F=10.94, P<.001)和桨力状态(F=3.27, P<.05)在运动等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图6)。

图6 不同运动等级赛艇运动员桨状态知觉技能比较

进一步多重比较分析发现(见表8),桨状态知觉运动技能及其子维度桨频状态知觉、划桨动作状态上,健将级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其他运动级别运动员,一级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二级运动员和三级及以下运动员。划桨效果状态子维度上,健将级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其他运动级别运动员。桨力状态上,健将级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二级运动员和三级及以下运动员,一级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三级及以下运动员。总体而言,运动等级越高,其桨状态知觉运动能力越好,健将级和一级运动员的桨状态知觉运动技能水平明显优于其他运动等级的运动员。

表8 我国赛艇运动员桨状态知觉运动技能在不同运动等级上的多重比较分析(N=476)

综上所述,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的专项知觉技能水平具有显著差异,运动等级越高,其专项知觉技能水平越高。从各维度来看,健将级运动员在自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维度及其二级维度,艇身状态、艇速状态、桨状态、划桨效果、桨频、桨动作知觉运动技能上,显著高于其他等级运动员;一级运动员在自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及其二级维度、艇身状态、桨状态、桨频、划桨动作知觉运动技能上,显著高于二级运动员也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知觉运动技能与运动等级和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密切相关,竞技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对自身状态的觉知水平越高。这与董德龙(2007)的研究一致,其发现不同运动水平的运动员在运动知觉及思维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当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对自身状态更为了解,能够及时调整对技战术,对时空位置和速度的感知也更佳。特别是经过长期训练后的高等级运动员,其本体感受器更为灵敏,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和动作偏自动化,本体感受器能够更为敏锐、准确地感知肌肉、肌腱和关节的不同状态,大脑对肌肉运动分析能力及动作准确性的判断更为精确。董德龙(2007)和祝自新(2011)也认为,运动表象、运动知觉及思维能力可以显著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3 结论

3.1 我国赛艇运动员的专项知觉运动技能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三个一级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自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艇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桨状态知觉运动技能。三个一级维度的子维度中,自身体能状态知觉运动技能水平最高,艇音知觉运动技能水平最低。

3.2 不同性别赛艇运动员的专项知觉运动技能水平不同。具体而言,男性赛艇运动员的专项知觉运动技能得分高于女性,但仅表现在艇身状态知觉运动技能及其子维度艇平衡知觉、划桨动作知觉运动技能及其子维度划桨动作状态、桨力状态等几个方面。

3.3 不同学历赛艇运动员的专项知觉运动技能水平不同。具体而言,运动员的学历水平越高,其专项知觉运动技能水平越高,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运动员的专项知觉技能普遍优于其他学历组。

3.4 不同运动等级赛艇运动员的专项知觉运动技能不同。具体而言,运动员的运动等级越高,其专项知觉运动技能,其中健将级运动员的专项知觉技能普遍优于其他运动等级运动员。

猜你喜欢
健将赛艇学历
帆船与赛艇
赛艇队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袁修钧
无量山的精灵『体操健将』长臂猿
“牛剑赛艇”存活190年的秘密
膨胀学历
运动小健将
知识无力感
乒乓球
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