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半切还是全切?

2020-02-13 10:00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侯大卫
江苏卫生保健 2020年4期
关键词:腺叶原发灶危险度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 侯大卫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法,大部分患者经过手术预后良好。让很多患者纠结的主要是做全切(全甲状腺切除术)还是半切(甲状腺腺叶切除)呢?

顾名思义,全切就是切除全部甲状腺;而半切一般是指切除甲状腺左右两叶中的一叶。要了解哪种方法更好,首先要了解甲状腺癌常见的类型有: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型癌、甲状腺髓样癌、甲状腺未分化癌。病理类型不同,手术方式选择的原则也不尽相同。前两种类型占甲状腺癌的90%以上,本文所述主要针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型癌。

其实,目前尚没有有力的证据说明哪种手术方式更具优势,手术方式的选择要遵循个体化的原则,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两者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吧!

全甲状腺切除术

优点:可一次性治疗多灶性病变(这在甲状腺癌中比较常见);甲状腺球蛋白可以作为肿瘤标志物,监控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利于术后碘131治疗;减少肿瘤复发和再次手术的概率(特别是对复发中、高危患者);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术后分期和危险度分层。

缺点:全甲状腺切除术后,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永久性甲减,须终身服用甲状腺素;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受损和(或)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增大。

全甲状腺切除的适用证:童年期有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原发灶最大直径>4cm;多癌灶,尤其是双侧癌灶;不良的病理亚型,如乳头状癌的高细胞型、柱状细胞型、弥漫硬化型、实体亚型,滤泡癌广泛浸润型,低分化型甲状腺癌;已有远处转移,需行术后碘131治疗;伴有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伴有腺外侵犯(如气管、食管、颈动脉或纵隔侵犯等)。

全甲状腺切除术的相对适应证是:肿瘤最大直径介于1~4cm之间。伴有甲状腺癌高危因素或合并对侧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优点:并发症少,有利于保护甲状旁腺功能、减少对侧喉返神经损伤;80%的患者可以维持正常甲状腺功能。

缺点:这种术式可能遗漏对侧甲状腺内的微小病灶;不利于术后通过甲状腺球蛋白检测肿瘤是否复发;如果术后经评估需要碘131治疗,则要进行再次手术切除残留的甲状腺。

甲状腺腺叶适应证:局限于一侧腺叶内的单发甲状腺癌,并且肿瘤原发灶≤1cm,复发危险度低、无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接触史、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对侧腺叶内无结节。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相对适应证为:局限于一侧腺叶内的单发甲状腺癌,并且肿瘤原发灶≤4cm、复发危险度低、对侧腺叶内无结节、微小浸润型甲状腺滤泡癌。

可见,选择半切还是全切要根据肿瘤的直径大小、病灶多少、是否外侵、有无转移、有无肿瘤残留、有无射线接触史以及是否术后需要碘131治疗等因素进行判定。当然,尽管了解了这些,患者自己来决定半切还是全切是比较困难的,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和医生交流,以便医生根据病情和患者意愿作出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猜你喜欢
腺叶原发灶危险度
胃间质瘤超声双重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内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水平变化分析
如何正确运用χ2检验——高维表资料相对危险度分析与SAS实现
胃肠道间质瘤的MRI征象与不同危险度的相关性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观察
腺叶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预后效果的分析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分析
甲状腺手术中不同手术方式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