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低色素人群在不同血糖分层下其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

2020-02-14 07:45王金金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色素贫血受试者

王金金,衣 萍,王 芳,龚 倩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检验科,上海 201700)

不健康的饮食结构、不科学的生活模式以及人口老龄化等综合因素,导致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指出中国糖尿病以2型糖尿病为主,1型糖尿病及其他类型糖尿病少见。2013年全国调查中显示,2型糖尿病患病率10.4%,男性(占11.1%)高于女性(占9.6%);而经济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占12%)高于农村(占8.9%);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63%,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4%[1]。

基于庞大的糖尿病患者,快速检测、尽早诊断、快速评估血糖控制水平及预测并发症就显得尤其重要。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作为糖尿病长期监测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HbAlc的生成与血红蛋白的水平和质量有着直接关系。有研究显示,溶血性贫血时可导致HbA1c水平降低;缺铁性贫血可引起HbAlc水平升高,其水平升高程度取决于贫血的程度[2]。笔者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低色素性贫血(MCH<27 pg)可引起正常妊娠期妇女HbAlc水平的升高[3]。缺铁是引起低色素性贫血的主要因素,由于孕妇是个特殊人群,低色素对除孕妇之外的其他健康人群的HbAlc水平的影响目前仍未明确。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18年糖尿病诊疗标准,本研究将血糖分层水平的临界切点选择为5.6 mmol/L和7.0 mmol/L,通过测定上海青浦地区14 849例患者血液中空腹血糖(FBG)、HbAlc的水平,探讨不同FBG分层下,不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对HbAlc水平的影响,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门诊就诊者14 849例,其中男性5 873例,年龄18~90岁,平均(48.2±14.3)岁,女8 976例,年龄18~80岁,平均(43.1±13.9)岁。纳入标准:(1)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18年糖尿病诊疗标准,空腹至少8 h以上,FBG≥7.0 mmol/L;(2)近期无过量饮酒、吸烟、肥胖、家族遗传病史的成年男女。排除标准:(1)患有心、肝、肾功能不全者;(2)患有影响HbA1c检测结果的患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变异等);(3)长期口服影响血糖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4)妊娠期妇女;(5)1个月内有外伤手术史的人员。

1.2方法

1.2.1样本采集 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于清晨安静状态下空腹抽取受试者静脉血2 mL,立即轻轻颠倒5~8次充分混均,2 h内进行HbA1c和血常规的检测;抽取静脉血5 mL于无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中,30 min内离心,测定血糖。

1.2.2研究方法 HbA1c使用全自动HbA1c分析仪(购自日本Tosoh公司,型号HLC-723G8),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并使用配套的校准品和质控品;血糖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购自日本日立公司,型号7600),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试剂购自日本积水公司;各项目测定均有稳定的室内质量控制和良好的室间质评作为准确度的保证。

2 结 果

2.1FBG<5.6 mmol/L时,MCH<27 pg与MCH≥27 pg受试者HbA1c和FBG水平的比较 在FBG<5.6 mmol/L的8 160例受试者中,MCH<27 pg的受试者HbA1c水平显著高于MCH≥27 pg的受试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42)。见表1。

表1 FBG<5.6 mmol/L时,MCH<27 pg与MCH≥27 pg受试者HbA1c和FBG水平比较

2.2FBG为5.6~<7.0 mmol/L时,MCH<27 pg与MCH≥27 pg受试者HbA1c和FBG水平的比较 在FBG为5.6~<7.0 mmol/L的2 880例受试者中,MCH<27 pg的受试者HbA1c水平明显高于MCH≥27 pg的受试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但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见表2。

2.3FBG≥7.0 mmol/L时,MCH<27 pg与MCH≥27 pg受试者HbA1c和FBG水平的比较 在FBG≥7.0 mmol/L的3 809例受试者中,MCH<27 pg的受试者与MCH≥27 pg的受试者HbA1c和FBG水平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FBG为5.6~<7.0 mmol/L时,MCH<27 pg与MCH≥27 pg受试者HbA1c和FBG水平的比较

表3 FBG≥7.0 mmol/L时,MCH<27 pg与MCH≥27 pg受试者HbA1c和FBG水平的比较

3 讨 论

糖尿病的并发症对人体危害较大,因此应该监测并控制血糖水平,加强糖尿病的诊断与预防,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减少糖尿病相关的各种并发症的风险。HbAlc作为评价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是糖尿病筛查、血糖控制及疗效评估的有效指标,它可以反映6~8周内血糖的平均水平。HbA1c是人体血液中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β链氨基末端缬氨酸残基以共价键结合的稳定化合物,具有生物学变异低,分析前稳定性高,不受短期因素如饮食、运动、应激、血糖临时变动及急性改变等的影响,采血时间比较灵活机动等优点,已广泛用于糖尿病筛查、血糖控制以及评价糖尿病血糖治疗方案等方面[4-10]。ADA标准指出,在糖尿病诊断和检查中要合理进行HbA1c的检测。如果测得的HbA1c与血糖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不一致,应考虑血红蛋白变异(如血红蛋白病)干扰HbA1c检测的可能性,并考虑用避免干扰的方法或血浆血糖的标准诊断糖尿病;另外,在红细胞更新速度加快的情况下,如镰状细胞病、妊娠(妊娠中期和晚期)、血液透析、近期失血或输血、或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等情况下,则应仅以血糖标准来诊断糖尿病[11-12]。

HbA1c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检验方法、不稳定产物、血红蛋白变异体、化学衍生物、红细胞生存时间、药物的影响、标本质量、抗凝剂的选择等方面。有研究显示,不同MCH对HbA1c水平有一定影响[13],而本课题组之前的研究也发现低色素性贫血可引起妊娠期健康妇女HbA1c水平的假性升高[3]。然而目前对于不同地区不同血糖分层人群的MCH对HbA1c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课题在排除受试者疾病和检测方法等因素对HbA1c的影响后,对上海市青浦区MCH在不同血糖分层人群中对其HbA1c水平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FBG<7.0 mmol/L时,MCH<27 pg受试者的HbA1c水平明显高于MCH≥27 pg受试者,说明低色素可引起HbA1c水平的升高;而在FBG≥7.0 mmol/L时,低色素却对HbA1c水平影响不大。本研究表明,在FBG<7.0 mmol/L时,MCH对HbA1c水平有影响,会引起与血糖水平不相符的升高,而这种升高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有研究表明,年龄增加会导致血糖升高,从而使得与葡萄糖作用生成的HbA1c也随之增多,尤其是进入老龄以后表现更为明显[14]。PANI等[15]、SACKS等[16]和金宏伟等[10]研究发现,HbA1c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直至80岁以上才转为平缓,在HbA1c<6.5%的非糖尿病个体HbA1c每年可增加0.010%~0.012%。因此年龄是与HbA1c显著相关的因素,可以作为HbA1c的独立影响因子[17]。但本课题组没有对年龄进行分组来研究不同血糖分层下MCH对HbA1c的影响,因此,本课题组下一步将对同一年龄组低色素人群在不同血糖分层下对其HbA1c的影响进行研究。

4 结 论

通过研究上海市青浦区低色素人群在不同血糖分层下对其HbAIc的影响,发现在FBG<7.0 mmol/L的人群中,如果血液中MCH<27 pg,其HbA1c水平有假性升高(与血糖水平不相符的升高)。而这种低色素对HbAlc的影响会随着血糖的升高(FBG≥7.0 mmol/L)而逐渐消失,这一结果可为临床糖代谢异常的患者对糖尿病的诊断提供的理论依据和治疗参考。因此当FBG<7.0 mmol/L时,如果患者HbAlc水平升高并同时合并有低色素性(MCH<27 pg)贫血时,应慎重解释和报告其HbAlc的结果,以免给临床造成错误的结论。

猜你喜欢
色素贫血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色素热舞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听话”的色素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贫血了?先别急着补铁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男人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