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经腹手术治疗结肠憩室炎引起的结肠瘘并致腹膜后脓肿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2020-02-18 01:59彭禹薛伟李泽东周钧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瘘口肠镜脓肿

彭禹,薛伟,李泽东,周钧

(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普通外科,湖南 长沙 410000;2.湖南省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 普通外科,湖南 益阳 413000)

结肠憩室炎引起结肠瘘并致腹膜后脓肿形成临床少见,2017年3月—2017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1 例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左肾积水、左肾周感染、腰背部脓肿并破溃的患者,完善造瘘口造影、钡灌肠,均为阴性结果,经肠镜和脓肿切开冲洗流出物证实为结肠瘘。组织全院大会诊,讨论诊断及治疗,采取控制血糖、血压,营养支持治疗,脓肿切开冲洗引流术,更换D-J管,肠镜辅助下金属夹堵瘘口等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64 岁,因“检查发现左腰背部脓 肿10 个月,破溃1个月余”于2017年3月7日入院。患者2016年5月感左腰背部疼痛,大便频次增多,解稀水样便。遂于2016年5月10日在当地医院行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盆腔B 超提示:⑴ 左肾下部延伸至腰大肌内混合包块,考虑脓肿;⑵ 左肾中度积水并左侧输尿管上段增厚,考虑上述脓肿所致。腹部C T 示:左肾、左肾周、左侧腰大肌、髂腰肌多发异常信号。在当地医院予行左输尿管镜检+D-J 管置入术,患者腰背背部疼痛症状缓解。出院后定期复查,并于2016年8月,2016年12月予以左侧D-J管更换。2016年12月后患者自觉腰背部包块增大,并于1 个月余破裂,流出脓性分泌物,伴粪渣。再次在当地医院泌尿外科就诊,于2017年 2月行腹部CT示:左肾积水,左侧泌尿系D-J管留置术后;左侧腰背部脓肿,贯穿腹壁内外;腹壁及臀部皮下水肿(图1);肠镜示:结肠多发憩室,憩室周围脓肿?诊断考虑:⑴ 左侧腰背部脓肿:结肠憩室并穿孔可能性大;⑵ 左肾周感染;⑶ 左肾积水;⑷ 结肠多发憩室;⑸ 高血压I级;⑹ I型糖尿病。予以降糖、降压、抗感染、白蛋白培补、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具体不详),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断与治疗,遂入我院就诊。

入院查体:血压167/90 mmHg(1 mmHg= 0.133 kPa),神志清楚,平卧位,查体合作。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01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左腰背部可见一瘘口,造口袋可见少量脓性液体流出,皮肤稍发红,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左腰背部及臀部可触及一大小约10 cm×10 cm包块,皮温高,皮下有波动感。入院相关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43×109/L,血红蛋白93 g/L,红细胞计数3.05×1012/L,白蛋白32.8 g/L,尿隐血(尿常规)5~10+ERY/μL,尿白细胞脂酶75++Leu/μL,镜检红细胞2~7/HP,镜检白细胞0~4/HP,造瘘口造影:符合腰背部臀部脓肿破裂,未见肠道显影,建议结合临床(图2A)。肠镜示:⑴ 降结肠(内镜下估计位置)凹陷:肠瘘?(图2B); ⑵ 结肠多发溃疡,性质待定;⑶ 结肠多发憩室。钡灌肠:⑴ 肠道显影正常,未见明显肠瘘,请结合临床(图2C)。

图2 入院检查情况

1.2 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例患者症状、体征、既往史、实验室检查、内科合并症,考虑患者老年,营养状况差,肠瘘病因不明,遂完善检查,于2017年3月16日组织内分泌科、放射科、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消化内科行全院大会诊,会诊意见如下:⑴ 左侧腰背部脓肿,慢性结肠瘘可能性大;⑵ 左肾周感染;⑶ 左肾积水;⑷ 左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后;⑸ 高血压I级;⑹ I型糖尿病;⑺ 结肠多发憩室。根据讨论,如选择手术治疗,可能出现手术创伤、打击大,治疗时间长,预后差。采取的治疗方法:⑴ 控制血糖、血压、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⑵ 行脓肿切开冲洗引流术;⑶ 更换D-J管;⑷ 内镜下肠瘘关闭。

3月17日在局麻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中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见有脓液流出,伴有粪渣,挤压腰背部及臀部皮肤,探查脓腔约20 cm×15 cm,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分别于脓肿破溃处扩开组织放置引流管,左侧髂腰部、骶尾部放置引流管(图3),于脓肿破溃处引流管予以甲硝唑、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脓腔,冲洗液可从左侧髂腰部、骶尾部引流管流出。术后予以禁食、输人血白蛋白培补、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3月23日患者于膀胱镜室行左侧输尿管D-J管更换术,术中见左侧D-J管小结石附着,顺利更换左侧D-J管;3月24日患者于消化内科行降结肠瘘内镜下金属夹堵瘘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建议:暂禁食,择期行下消化道碘油造影。4月5日患者复查脓腔引流管造影,可见少量脓腔,较前明显缩小,引流管通畅,局部皮肤正常。

图3 引流管放置情况

2 结 果

明确肠瘘,采取控制血糖、血压,营养支持治疗,脓肿切开冲洗引流术,更D-J管后,行结肠瘘内镜下金属夹堵瘘术后,禁食1 周,恢复流质、半流质饮食。继续监测、控制血糖、血压,期间精神、体质明显好转,大小便正常。脓腔引流管予以甲硝唑、生理盐水交替脓腔引流管冲洗 (2~3次/d),于2017年5月10日拔出脓腔引流管出院。出院后随诊,患者精神、体质良好,日常活动可,近两月体质量增加约5 kg。于2017年6月底复查肠镜、全腹部CT(图4),患者左肾周、输尿管间隙清楚,瘘口金属夹固定,原脓腔引流管口愈合良好,无压痛,皮下未触及明显异常。

图4 复查结果

3 讨 论

3.1 结肠瘘的病因及诊断

结肠瘘按瘘口位置可分为结肠外瘘及结肠内瘘,结肠外瘘的两端瘘口分别位于结肠和体表。病因可能是相关肠道病变,包括炎症性和肿瘤性两种。炎症性疾患包括结肠憩室炎(本病例)、炎性肠病、放射性肠炎、阑尾脓肿等。肿瘤性疾患主要是结肠癌。也可能由手术因素引起,如操作不当,结肠吻合口和封闭端的裂开或吻合口结肠组织不健康、残留肿瘤、憩室、炎性病变等。结肠内瘘的瘘口分别位于结肠和其他空腔脏器,多因结肠肿瘤或瘘管相关的其他脏器的肿瘤引起,如胃结肠瘘由胃癌引起,结肠膀胱瘘由结肠癌或膀胱癌引起,肝曲结肠癌引起的十二指肠结肠瘘。胆囊炎症或结肠肿瘤可引起胆囊结肠瘘,重症胰腺炎致结肠坏死引起胰结肠瘘。复发性消化性溃疡所致的胃空肠结肠瘘是结肠内瘘的一种特殊形式,另外也可以出现在肾脏疾病、卵巢疾病及一些先天性疾病中[1-3]。可见肠瘘的发生大部分与医源性有关,也与患者相临近器官疾病和自身有关。但是对于肠瘘的诊断往往比较困难,在传统观念认为,腹部胃肠手术后或创伤的患者有腹膜炎体征,甚至引流液有胆汁及粪样液体可明确肠瘘,甚至任何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出现腹膜炎症状,不明原因发热和ARDS时,也应考虑肠瘘出现。目前多数专家认为,CT与消化道造影是早期诊断肠外瘘最有效的手段,如CT不能明确肠瘘的发生,还可使用60%的泛影葡胺经口、胃管、空肠造瘘口甚至是引流管造影,明确有无肠瘘。但对于非手术引起的结肠瘘,患者症状有时可能不明显,出现临近系统、器官症状。比如本例患者首次就诊时出现左腰部疼痛,完善检查,只考虑到泌尿系统疾病。所以对于结肠疾病,应该从肠道本身包括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方面系统检查,以免引起漏诊、误诊。纤维结肠镜使结肠瘘的诊断更直接,内镜下可发现肠壁的瘘口、憩室等病变。但如果患者有憩室炎,正处于急性期,行纤维电子肠镜也可能造成憩室穿孔,出血等并发症,须慎重选择[4]。CT或MRI检查对确定原发病的性质、病变的范围及制订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5-6]。

3.2 结肠瘘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结肠瘘的处理取决于患者当时全身情况和基础疾病。患者可能有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均应一一纠正。本例患者有糖尿病,长期营养不良,并既往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同时低蛋白血症是营养不良-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标志。低蛋白血症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造成血管内外液体平衡的失调,引起机体营养不良性水肿。其中肠壁水肿可压迫肠壁静脉造成静脉壁塌陷,肠管血管血液回流障碍,严重者甚至压迫肠壁动脉,造成憩室局部缺血,憩室炎穿孔或反复发作[7-9],这就更能验证本例结肠瘘由憩室炎穿孔所致,此病例发现腹腔有严重的感染,已波及左侧肾脏、输尿管,腹膜后形成脓肿等。此时,如盲目采取探查切除肠管、强行分离,极易造成分离困难。大出血和腹膜后组织损伤。因此,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应优先放在抗感染和充分引流上。充分引流尤为重要,腹膜后脓肿感染未能得到有效的引流,抗生素无法控制患者的中毒症状。此患者外瘘瘘口较小,且没有弥漫性腹膜炎和远端梗阻,脓液药敏培养可见屎肠球菌,所以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8 h静滴抗感染、控制血糖、血压、输白蛋白培补、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保守治疗。詹文华[10]认为结肠瘘患者全身情况稳定、炎症消退后,应作必要的相关检查,了解致瘘病因,瘘口位置,有无瘘管行径死腔,瘘口与其他脏器的关系,瘘口远端肠段有无病变和梗阻等。结肠外瘘可行瘘口造影、钡灌肠和结肠镜检查,对于久治不愈的结肠瘘,应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和进行上述必要的检查后,考虑手术治疗。瘘口炎症明显者,应作近端造口,暂时改流粪道。瘘口的手术处理应在局部炎症消退3个月后进行,有学者甚至主张1年后处理。手术前认真进行瘘口近、远端肠道准备至关重要,是吻合成功的关键。结肠外瘘的手术主要是瘘管和相关结肠的局部切除,吻合应在组织健康的肠段进行。对于炎症严重不能施行一期手术者,可行临时性的近端结肠造口,3个月后再行切除。尽量切除病变肠段,保证吻合的肠管组织的健康至关重要。在结肠憩室病,特别在结肠脓肿形成时,小肠受累成为炎症团块并非少见。这种情况下,结肠小肠之间可形成瘘管。处理这种情况应切除包括连同受累结肠小肠的整块切除,再作小肠结肠吻合。在严重感染和脓肿形成病例,须延期作结肠吻合,但如情况许可,小肠连续性的恢复尽量在初次手术进行。憩室病的感染、脓肿等可导致少见的结肠阴道瘘,应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作病变肠段的切除并行端对端的吻合,必要时作临时性的横结肠造口。

本例患者结肠瘘发现晚,已合并感染、脓肿形成,高龄,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内科疾病,一般情况差,手术风险大,手术预后差。并且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结肠瘘非手术微创治疗的可行性不断增加。一是肠内、外营养应用技术成,二是肠镜普及操作技术的提高,三是结肠位于消化道的末端,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功能保持完好,几乎所有的营养物质均能在瘘口近端的肠道被吸收。因此,结肠瘘与胃、小肠等上消化道瘘不同,极少能够造成内环境失衡和营养不良。结肠瘘保守治疗的方法之一,即瘘口的堵压。国内外肠瘘堵压方法很多。Miranda等[11]采用锥形的生物肛门栓治疗结肠皮肤瘘。刘影等[12]采用气囊导尿管进行瘘口堵压。宋岗等[13]采用小于体外瘘口半径的乳胶管系牵引线经皮肤瘘口内置肠腔闭瘘。唐亮等[14]采用肠镜辅助纽扣内置肠腔堵压治疗大肠吻合口瘘。相比常规手术治疗,内窥镜治疗提供了减少手术机会,加快了瘘口的愈合。所以待患者基础疾病得到控制,全身情况好转后,根据近年来专家学者临床治疗方法,笔者调整思路,最后采用肠镜辅助下将金属夹内置肠腔内直接堵压瘘口的方法。患者通过综合治疗后取得了十分满意的疗效,但由于病例数少,本资料只是对结肠憩室炎引起结肠瘘予以治疗,对结肠术后患者出现吻合口瘘、泌尿系统疾病引起肠瘘等病例尚未遇到。我们初浅体会到本治疗方法的优点:⑴ 疗效确切;⑵ 免去患者多次手术,治疗时间短、恢复快、费用少,也有助医患关系的改善;⑶ 肠镜对瘘道局部条件要求不高,只要肠镜进入肠腔,就可评估进行堵瘘治疗;⑷ 特别适合于基础疾病多,伴有严重结肠瘘并发症的中老年患者;⑸ 笔者认为综合保守治疗结肠瘘,肠镜下金属夹堵瘘方法是一种实用性强的微创治疗技术,也为临床肠瘘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瘘口肠镜脓肿
大肠癌高危人群肠镜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模式与效果分析
和爽联合莫沙必利在肠镜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超声下瘘口压迫加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肱假性动脉瘤17例临床改良探究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瘘口定位与内镜手术21例分析
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的疗效分析
微氧渗透辅助负压封闭治疗在食管癌三切口术后颈部吻合口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