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性肝移植与再次肝切除治疗术后复发性肝癌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2020-02-18 01:59高本见罗佳刘莹仲富瑞杨小李苏松李波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肝移植复发性生存率

高本见,罗佳,刘莹,仲富瑞,杨小李,苏松,李波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1.肝胆外科 2.肿瘤科,四川 泸州 646000)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居于恶性肿瘤的 第6位和第4位[1]。目前,外科手术(肝移植和肝切除)是肝癌最有效的根治性方法[2-3]。肝移植是唯一能同时根治肝内肿瘤和肝硬化的手段,其总体疗效优于肝切除治疗[4]。但供肝来源短缺、治疗费用高昂等因素,严重限制了肝移植的应用与发展。因此,肝切除是肝癌首选的治疗方式,但术后总体疗效不佳,约70%的患者在5年内出现肿瘤复发[5-6]。复发性肝癌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再次肝切除术(repeat hepatectomy,RH)、区域性局部治疗、全身性治疗等[7-8]。对于可切除的复发性肝癌,RH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约50%~60%,但无瘤生存率显著降低[9-11]。

Majno等[12]于2000年首先提出了挽救性肝移植(salvage liver transplantation,SLT)概念,即对肝癌患者先采取肝切除治疗,术后肝癌复发或发生肝功能衰竭时再行肝移植。近年来,SLT逐渐被大家认可,有研究[13-14]报道,SLT治疗复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甚至可达到与早期肝移植相似的预后。然而,比较SLT和RH治疗复发性肝癌的报道较少、研究结果不一,目前尚不清楚哪种治疗方式更有利于患者。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回顾已发表的文献,通过Meta分析评估SLT与RH在治疗术后复发性肝癌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检索的英文数据库有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文数据库有知网、万方、维普,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19年8月,中文检索词包括:复发性肝细胞癌、挽救性肝移植、抢救性肝移植、再次肝切除术。英文检索词包括: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alvage Liver Transplantation,Repeat Hepatectomy,Repeat Liver Resection。根据检索所得到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再检索,以提高符合条件的文献检出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⑴ 研究对象为肝切除术后复发性肝细胞癌的患者;⑵ 文献报道了SLT和RH在治疗复发性肝癌疗效方面的比较;⑶ 观察指标至少包括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病死率、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等指标中的一项;⑷ 如果研究是基于重叠的患者,则纳入最新的或完整的研究,语种包括中文和英文。排除标准:⑴ 合并肝外转移者,或者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其他疾病;⑵ 单独研究SLT或RH治疗复发性肝癌的文献;⑶ 单个研究单种治疗病例数<10例; ⑷ 综述、评论、病例报告等非对照性研究的文献。

1.3 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估

由2位作者独立提取纳入研究的数据并比较结果。如有分歧则通过讨论或征求第3位作者协助解决。采用标准化数据采集方法,仔细提取数据。每项研究收集的数据包括:作者、发表年份、国家、病例人数、平均年龄、男女比例、肿瘤大小。结局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病死率、总体生存率以及无瘤生存率。采用文献质量评价量表(Newcastle-Ottowa Scale,NOS)评估回顾性队列研究(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RCS),分别从患者选择、研究组的可比性及结局评估3个方面进行文献质量评分,总分9分,当得分≥5分认为是高质量研究[1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及其95%CI表示。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I2检验分析,若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I2<50%,P>0.1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FE)合并效应量;若存在明显异质性(I2>50%,P<0.10),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RE)分析。对于无法定量合成的指标,通过描述性分析予以定性评价。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共检索出文献782篇,最终纳入6篇文献[16-21],其中1篇中文文献,5篇英文文献,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共650例患者(SLT组134例,RH组516例)。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1,质量评价结果见表2,纳入研究均为高质量研究。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Figure1 Literature screening process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Table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表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估Table2 Quality assessment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2.2 Meta 分析结果

2.2.1 总体生存率 纳入文献中有5 篇[16-18,20-21]比较了1、3、5年总体生存率。⑴ 1年总体生存率: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0.27,I2=23%),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eta 分析结果显示,SLT 组与RH 组1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70,95% CI=0.82~3.53,P=0.15)(图2A)。⑵ 3年总体生存率: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0.21,I2=3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eta 分析结果显示,SLT 组与RH 组3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0,95% CI=0.70~1.72,P=0.67)(图2B)。⑶ 5年总体生存率: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0.36,I2=9%),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eta 分析结果显示,SLT 组5年总体生存率高于RH 组,差异有 统 计学意义(OR=1.56,95% CI=1.03~2.37,P=0.04)(图2C)。

2.2.2 无瘤生存率 纳入文献中有5 篇[16-18,20-21]比较了1、3、5年无瘤生存率。⑴ 1年无瘤生存率: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0.88,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eta 分析结果显示,SLT 组1年无瘤生存率明显优于RH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91,95% CI=3.16~11.05,P<0.00001)(图3A)。⑵ 3年无瘤生存率: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0.21,I2=32%),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eta 分析结果显示,SLT 组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优于RH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98,95% CI=2.57~6.16,P<0.00001) (图3B)。⑶ 5年无瘤生存率:各研究间存在明显异质性(P=0.02,I2=67%),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Meta 分析结果显示,SLT 组5年无瘤生存率明显优于RH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37,95% CI=2.03~9.44,P=0.0002)(图3C)。

图2 总体生存率比较 Figure2 Comparison of the overall survival rate rate

2.2.3 术后并发症 纳入文献中有4 篇[17-20]比较了术后并发症情况,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0.22,I2=33%),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eta 分析结果显示,SLT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RH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67,95% CI= 2.72~8.01,P<0.00001)(图4)。

2.2.4 围手术期病死率 纳入文献中有5 篇[16-19,21]比较了围手术期病死率,各研究间存在明显异质性(P=0.10,I2=53%),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Meta 分析结果显示,SLT 组与RH 组围手术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3.92,95% CI= 0.41~37.80,P=0.24)(图5)。

2.2.5 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纳入文献中有2 篇 比较了术中出血量,Yamashita 等[18]报道了SLT组与RH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4690± 59014.4)mL 和(596.3±764.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Zhang 等[20]报道了SLT 组与RH 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77.78±552.45)mL 及(264.6±31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 篇文献[20]报道了住院时间,SLT 组与RH 组住院时间分别为(35±21)d 和(20±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

图3 无瘤生存率比较 Figure3 Comparison of the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

图4 术后并发症比较Figure4 Comparison of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图5 围手术期病死率比较Figure5 Comparison of the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2.3 敏感度分析及发表偏倚

异质性检验表明,5年无瘤生存率(P=0.02,I2=67%)、围手术期病死率(P=0.10,I2=53%)存在明显异质性,故使用逐一剔除文献法进行敏感度分析。在剔除过程中,每组异质性变化不明显,且结局指标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分析结果较为稳定。该Meta分析各项结局指标纳入的文献均<10篇,故未使用漏斗图来检测发表偏倚。

3 讨 论

肝癌复发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也是肝癌治疗领域面临的难点问题[22]。尽管对复发性肝癌强调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但临床上RH仍是首选治疗手段[23]。然而,复发性肝癌患者的残余肝脏容积不足、基础肝功能受损以及严重的腹腔粘连都为RH提出了挑战,导致只有不足30%的患者适合RH[24]。近十几年来,肝移植逐渐在肝癌复发的治疗中得到应用。SLT的治疗策略首先由Majno等[12]提出,联合肝切除术和肝移植两种治疗方式,其优点在于:既降低了患者等待肝移植期间肿瘤进展风险,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肝匮乏问题、减少肝移植需求,使有限的供肝资源分配更为合理,同时推迟了免疫抑制剂的使用[25]。相关报道表明了SLT治疗肝癌复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3-14,26-27], 但也有部分报道提出了质疑,Shan等[28]的研究发现,与一期肝移植相比,SLT术后总体生存率以及无瘤生存率均较低。近来一项Meta分析[29]结果同样提示SLT的累积生存时间、无病生存率较一期肝移植低。同时SLT还存在一定争议:由于患者有肝切除手术史,解剖结构的改变、严重的腹腔粘连等增加了SLT的手术风险及难度;并且部分患者的复发病灶不局限于肝内,导致丧失肝移植的机会[30]。因此,SLT治疗复发性肝癌仍存在诸多分歧。本研究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综合已发表的数据,分析比较SLT和RH在治疗复发性肝癌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RH比较,SLT在复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⑴ SLT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其原因在于全肝切除更有助于彻底清除肿瘤,同时治疗潜在的肝脏病变(如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预防残余肝脏再次发生原发性肝癌[31]。且该结论与纳入文献[16-18,20-21]研究结果基本一致。⑵ SLT组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较高。由于RH术后复发率更高,而肝癌再次复发后手术切除的可能性降低,其治疗方式以姑息性为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长期生存[17]。但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RH组要明显优于SLT组。这与两种手术方式的不同密切相关,相对于肝切除术,肝移植手术更为复杂,并且创伤更大,从而导致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住院时间较长。两种治疗方式在1、3年总体生存率以及围手术期病死率上无显著差别。Chan等[32]的研究评估了SLT、RH和射频消融对复发肝癌的疗效,结果表明SLT组的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RH组和射频消融组,但SLT组和RH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相当,均明显优于射频消融组。Ma 等[17]通过倾向评分匹配的方法比较了SLT与RH对复发性肝癌的疗效,研究发现SLT组的5年无瘤生存率及 5年总体生存率均明显优于RH组,与本Meta分析结果类似。鉴于这2篇文献来源于相同的通讯作者及机构,可能有重叠的资料,故只纳入了Ma等[17]的最新研究。Wang等[33]的Meta分析中比较了SLT与非移植手段(包括RH、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等)治疗复发性肝癌的疗效,表明SLT组的无瘤生存率及5年总生存率均明显优于非移植手段组;亚组分析示SLT组的3、5年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RH组,而在总体生存率方面,两者并无统计学差异。

虽然,本研究表明SLT治疗复发性肝癌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但只适用于部分患者。目前尚无复发性肝癌行SLT的统一入选标准,各移植中心多参考Milan标准[34](即单发肿瘤,直径≤5 cm,或多发肿瘤、数目≤3个且最大直径≤3 cm)选择患者[30]。按此标准筛选,SLT可获得与一期肝移植相当的长期预后[35]。然而,有研究[36]发现,只有25%左右的复发性肝癌患者符合Milan标准,若严格参照该入选标准,则意味着约75%的患者将失去SLT的机会。 此外,还有UCSF标准、杭州标准等不同的肝移植选择标准。Hu等[37]研究表明,符合杭州标准的SLT患者与在Milan标准内的SLT患者相比,两组的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无显著差异,但杭州标准可增加患者的入选率(56.6% vs.30.1%),明显扩大了SLT的适宜人群。因此,对于复发性肝癌行SLT的入选标准不应局限于Milan标准,必要时应结合患者全身情况、肿瘤生物学行为以及供体情况等综合考虑,使更多的复发性肝癌患者受益于SLT[30]。

然而,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纳入文献均为回顾性研究,且样本量较小,可信度降低。第二,因本研究纳入文献小于10篇,故未做漏斗图来评估发表偏倚。第三,分析5年无瘤生存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时,研究间存在明显异质性,故使用了随机效应模型,可能削弱总体结果的证据。因此,该研究结果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对于复发性肝癌的治疗,RH具有术中出血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等优势,但SLT可明显改善术后无瘤生存率,获得较好的长期预后。因此,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应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及肝源短缺现状,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猜你喜欢
肝移植复发性生存率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肝移植术后HCV感染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加速康复外科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
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进展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让活体肝移植研究走上世界前沿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