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肾脏病伴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临床分析

2020-02-22 09:53蓝梅金陈勇平丘美兰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抗凝剂透析液代偿

蓝梅金 陈勇平 丘美兰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肾内科,福建龙岩 364000

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随着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上终末期肾脏病(ESRD)合并肝硬化患者也不断增加,但因受肝硬化失代偿期凝血功能、蛋白质代谢、血容量重新分布等的病理生理特点的影响,这类ESRD患者的替代治疗也异于非肝炎患者的透析治疗,是临床中相对棘手、存在争议的问题[1]。血液净化治疗措施中,血液透析(HD)与腹膜透析(PD)皆有利于清除患者体内毒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和钙磷代谢紊乱,改善患者内环境,延长患者生存期,但血液净化模式和其各自的特点的不同,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也存在差异[2]。为探讨HD与PD的临床效果及影响,以我院2003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53例ESRD伴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透析方式的疗效和并发症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3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ESRD伴肝硬化失代偿患者53例,根据患者透析方式不同分组,HD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68.3±4.8)岁;血管通路:4例右侧颈内静脉带Cuff半永久管,25例自体动静脉内瘘。PD组24例,男11例,女13例,平均年龄(68.5±4.9)岁;腹膜透析管:鹅颈管8例,直管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确诊为ESRD伴肝硬化失代偿;具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具有较好依从性,根据临床要求进行规律透析治疗。排除标准:合并肝性脑病;透析前存在消化道大出血;合并心脏泵功能障碍;治疗前存在肺部感染、脑出血、恶性肿瘤等疾病。

1.2 方法

两组透析治疗前后,皆给予其他基础治疗,如贫血予促红素(山东阿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S20030021)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者予纠正电解质紊乱、高脂血症给予降血脂治疗,糖尿病给予降糖治疗等[3]。

HD组透析液选择常规碳酸氢盐透析液,每周透析治疗2~3次,每次透析治疗4h,流量220~250mL/min,每 次 超 滤1000~3000mL[4],抗凝剂低分子肝素钠(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H10980114)3200U,血小板低、有出血倾向时用阿加曲班(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H20050918)10~20mg;部分患者血压降低,透析中予白蛋白10g或50%葡萄糖注射液100mL输入[5]。

PD组以外科手术方法置入腹透管,透析液选择1.5%、2.5%葡萄糖透析液[6]。治疗模式为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每日更换腹透液3~4次,每次腹透液剂量为2000mL[7]。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年后的生存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透析治疗前与治疗2年后各临床指标变化。其中,生存质量以KDQOL-SFTM1.2生存质量评分表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8]。临床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清蛋白(ALB)三项。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透析治疗前、治疗2年后各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透析治疗前PLT、eGFR、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年后,两组eGFR水平皆明显降低,HD组下降幅度较PD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PLT明显降低,PD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B水平皆上升,HD组上升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透析治疗前、治疗2年后各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透析治疗前、治疗2年后各指标比较(±s)

组别 PLT(×109/L) eGFR[mL/(min·1.73m2)] ALB(g/L)治疗前 治疗2年后 治疗前 治疗2年后 治疗前 治疗2年后HD组(n=29) 96.70±15.00 70.85±14.35 9.68±3.25 4.32±1.25 29.21±3.30 33.30±3.65 PD组(n=24) 96.73±14.88 96.55±13.85 9.72±3.21 6.92±1.87 29.27±3.35 30.15±3.61 t 0.007 6.593 0.044 5.997 0.067 3.143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治疗2年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2年后,PD组生存质量评分为(68.85±7.23)分,高于HD组的(61.30±7.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0,P<0.05)。

2.3 两组治疗2年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2年后,两组高血压、消化道出血、败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出血、腹膜炎、透析时抽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2年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ESRD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病的终末阶段,早期无明显不适,随着病情加重,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机体毒素蓄积量增多,引起全身多系统症状[9]。肝硬化失代偿期是肝脏出现慢性肝衰竭的阶段,也属于肝硬化终末期,患者肝脏代偿能力逐渐消失,并产生门静脉高压、消化道出血、腹水等症状,引发腹腔感染、肝性脑病等并发症[10]。ESRD伴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需肾脏替代治疗,HD与PD皆能够起到清除毒素、纠正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改善机体内环境的作用,但HD需使用抗凝剂,目前使用的主要是低分子肝素钠、达肝素钠等抗凝剂,部分患者使用阿加曲班,肝素类抗凝剂可导致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加重肝硬化导致的血小板下降水平、凝血功能的紊乱,增加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另外,HD可使有效血容量出现较大波动、机体内环境渗透压改变大,增加肝性脑病发生率[11]。同时,PD因异物植入和反复的换液操作,增加腹腔感染发生率,而PD液中伴随清蛋白的流失不利于低蛋白血症的纠正,造成腹腔积液增多、浮肿加剧,引发有效血容量不足、继发低血压等情况[12]。所以在血液净化治疗方案中,选择何种透析方式成为临床一大难题。本研究两组患者分别进行HD与PD,结果提示,PD能够起到引流腹水的作用,改善腹胀症状[13],且PD不需要应用抗凝药物,对机体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能够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也能够有效保护残余肾功能,受肝硬化失代偿期影响较小[14]。临床疗效上,通过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后各指标变化可以发现,PD治疗的患者在血小板计数上无明显变化,肾小球滤过率虽有下降,但较HD治疗患者下降幅度更小,对残余肾功能的保护效果略优于HD。另外,PD治疗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高于HD治疗的患者,也说明PD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上效果更好。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PD组腹膜炎高于HD组,皮下出血和透析时抽搐发生率低于HD组,这也说明PD治疗近期疗效更好,是较理想的血液净化方法[15]。

综上所述,ESRD伴肝硬化失代偿患者HD和PD的临床效果不同,PD可作为推荐的初始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长期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需进一步跟踪随访。

猜你喜欢
抗凝剂透析液代偿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抗病毒治疗促进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研究进展
不同品牌腹膜透析液变更对透析充分性的短期影响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超纯透析液与常规透析液对患者透析质量的影响
含糖透析液对非糖尿病维持性 血液透析患者血糖血压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抗凝剂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在预防皮下出血中的应用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迟发性腹膜透析液渗漏的CT诊断及分析
带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0年角膜内皮失代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