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鸡蛋到小鸡*
——大班幼儿孵小鸡的活动

2020-02-22 09:42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油田中心第二幼儿园
幼儿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丫丫小鸡鸡蛋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油田中心第二幼儿园 张 杰 桂 英

周一来园后,禹泽兴奋地跟伙伴们说他家里有个孵化箱,可以孵化小动物。伙伴们很好奇,问他什么是孵化箱、孵化箱怎么孵小动物,禹泽说了半天,大家也没明白。笔者决定追随幼儿的兴趣,便邀请禹泽的爸爸来园助教。几天之后,禹泽的爸爸抱了一个孵化箱来到班里。幼儿争先恐后地围观孵化箱:“这是什么啊?干什么用的呢?”禹泽说:“这个就是孵化小动物的。”丫丫看了一眼说:“一个白色泡沫箱啊,我家也有泡沫箱。”禹泽赶紧解释:“看,上面还有温度呢。”

一、孵什么?

“有了孵化箱,你们想孵什么?”笔者向幼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丫丫说:“我想孵乌龟蛋,我从来没有见过怎么孵小乌龟。”豆豆说:“我也没见过怎么孵乌龟。”糖宝说:“我觉得可以孵鸡蛋。”思硕说:“也可以孵鸭蛋。”幼儿的想法五花八门,还有幼儿想孵蛇蛋、鳄鱼蛋、鹌鹑蛋、鸵鸟蛋等。

笔者问:“可我们只有一个孵化箱,一次只能孵一种小动物,怎么办?”丫丫说:“我先说的,所以要先孵小乌龟。”“不行。”有些幼儿不同意。幼儿争着要孵自己最喜欢的那个,怎么办呢?这时候,禹泽说:“你们别争了,看看我带来了什么。”说着径直走进卧室,小心翼翼地抱出一个塑料袋。豆豆问:“这是什么?好多鸡蛋啊,这是拿过来让我们吃的鸡蛋吗?”禹泽笑着说:“这是可以孵小鸡的蛋。”福音好奇地问:“真的可以孵小鸡吗?你在哪儿拿的蛋啊?”禹泽一边说一边用手比画着:“这是我从奶奶家拿过来的。奶奶家养了好多的鸡。”“太棒了!可以孵小鸡啦!”幼儿拍着手欢呼着。丫丫问:“等下次我找到乌龟蛋,可以孵乌龟吗?”禹泽大方地回应道:“可以,孵化箱让你用。”丫丫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在选择孵什么蛋的过程中,幼儿产生了分歧。笔者没有直接提出建议,而是提示幼儿只有一个孵化箱且一次只能孵一种小动物。当看到禹泽已经准备好鸡蛋时,马上能孵小鸡的现实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就连执意坚持孵乌龟蛋的丫丫也以商量的口吻征求禹泽的意见——以后找到乌龟蛋再孵。他们通过妥协、接纳的态度解决了问题。

二、小鸡从哪里来?

顺着幼儿的话题,笔者问他们:“你们知道小鸡宝宝是从哪里来的吗?”钰晴说:“是鸡妈妈那里孵出来的。”德博说:“是禹泽家的母鸡和公鸡带来的。”禹泽说:“公鸡不行,只有母鸡,母鸡温暖。”糖宝说:“鸡妈妈搁那儿蹲一会儿之后,它要出去找点食物,宝宝们就搁那透透气,要是不透气会闷死的。等鸡妈妈回来继续蹲下孵化它的小鸡宝宝。”思硕说:“鸡蛋一点一点裂开了,小鸡在鸡妈妈屁股底下就出来了。”

笔者问:“母鸡为什么要蹲下孵它的宝宝呢?”萌萌说:“母鸡蹲下来用身体盖住小鸡,小鸡温暖了才能出来啊。”笔者继续问:“我们没有鸡妈妈,也想孵出小鸡,该怎么办呢?”禹泽笑着说:“这个难不倒我,我们可以用孵化箱啊。”

笔者从与幼儿的交流中能看出有些幼儿见过母鸡孵小鸡,还知道孵小鸡时鸡蛋需要温暖、透气的环境条件。这些经验有利于幼儿理解孵化箱保持温暖的意义。幼儿对用孵化箱孵小鸡充满了期待。

三、怎样孵小鸡?

浩瀚问:“用孵化箱怎么孵小鸡呢?”这时,禹泽从袋子里掏出了一个蛋说:“把鸡蛋放在孵化箱里面就可以了。”爱动脑筋的易谦问:“是把鸡蛋直接放到箱子里面吗?”禹泽低头想了一会儿,说:“好像不是。”又转头问还没有离开幼儿园的爸爸:“爸爸,箱子里面还需要放什么东西?”禹泽的爸爸拿出一个有水的大塑料袋,放到箱子的底部。笔者问幼儿:“你们猜猜,箱子底部为什么要放入一个有水的塑料袋呢?”福音用手摸了一下袋子,说:“软软的,水在里面来回动,好像游乐场里的水床。”站在后面的幼儿听到后,伸长脖子、踮起脚尖往里看。欣蕊说:“是不是防止鸡蛋被烫坏?”文奕说:“这个应该是保护鸡蛋不被打破。”笔者回应:“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浩瀚接着问禹泽爸爸:“叔叔,这样就可以了吗?”禹泽爸爸笑着说:“还需要选蛋。小朋友们,你们猜猜,应该选什么样的蛋呢?”丫丫说:“选光滑好看的。”德博说:“选里面有东西、能孵小鸡的。”易谦说:“我听爸爸说过,得选没有裂缝还必须受过精的蛋。”只见禹泽爸爸拿手电筒对着鸡蛋正面照了一下、反面照了一下,然后拿彩笔写了一个数字“1”,写完后把鸡蛋轻轻地放到水袋上面。幼儿好奇地问:“叔叔,你为什么要写个‘1’?”禹泽说:“这是标记,翻鸡蛋的时候就知道哪个面翻过了。”“哦!”幼儿恍然大悟。

“那里面是不是有小鸡啊?让我看看它里面是什么样的。”只见丫丫拿过鸡蛋,学着禹泽爸爸的样子,对着手电筒照。围观的幼儿特别好奇,每人都照了一遍。笔者问:“你发现了什么?”易谦说:“老师,鸡蛋是白色的,里面没看到什么。”唯一问:“这就是我们吃的鸡蛋吧?”禹泽爸爸说这是受过精的鸡蛋,和我们平时吃的鸡蛋不一样。禹泽轻轻地把鸡蛋放到温暖的孵化箱里。禹泽爸爸还提醒我们每天都要翻两次蛋,这样做是为了每个蛋都能均匀地受热,才能成功孵出小鸡。

禹泽爸爸具有丰富的孵化小鸡的经验,禹泽也略知一二,他们不但为我们班提供了孵化箱、鸡蛋这些物质资源,他们的经验也成为幼儿的学习资源。幼儿在与禹泽爸爸、禹泽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孵蛋的“专业知识”。从幼儿专注的眼神和他们提出的“专业”问题中,笔者看到他们对孵小鸡的活动充满了兴趣。

四、按数字顺序翻蛋

从11月18日蛋宝宝住进孵化箱这天开始,幼儿每天会准时围着孵化箱看禹泽翻蛋。细心的甜甜说:“这个蛋翻过了,你又翻了一次,那个没翻过。”禹泽挠挠头说:“蛋太多了,哪个没翻,我都不记得了。”笔者问:“那怎么办?谁有解决的办法?”文奕说:“给每个蛋都画上小花,我来试着画一下。”另外一个幼儿说:“可以画太阳花、蝴蝶花、玫瑰、郁金香……可是有些花我们不会画,怎么办?”思硕说:“还不如直接写数字呢。”禹泽说:“每个蛋上都是数字‘1’,可真容易整错啊。”杨桃说:“可以写上数字‘1’‘2’‘3’,一直往后写,翻蛋的时候按数字的大小顺序翻。”幼儿一致同意这个方法,从“1”到“23”,他们给每个鸡蛋标上了不同的数字。禹泽还邀请了几个做事认真的同伴跟他每天按数字顺序翻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在观察同伴翻蛋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通过讨论,最终以数字标记鸡蛋、按数字顺序翻蛋的方法,解决了重复翻蛋、遗漏翻蛋的问题,并且从中体会到了“数字标记”的方法在生活实践中的意义。在真实的生活中解决真实的问题,幼儿才能在有意义的学习中感受自我的力量。

五、观察、记录、交流鸡蛋的变化

此后,在翻蛋的时候,幼儿还会用手电筒照照蛋,观察蛋的变化。唯一说:“蛋上面很光滑,里面是黄色的。”雨杭说:“里面一片黄,没有啥东西。”经过中班和大班的学习,幼儿有用图表记录桃花、蒜苗生长变化的经验。笔者提醒他们:“怎样把你们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呢?”文奕说:“可以记录到科学本上啊。”笔者追问:“本子上需要记录些什么呢?”佳轩说:“有日期,还有蛋宝宝每天的变化。”糖宝说:“还有温度,温度每天不一样。”笔者问糖宝:“你说的是孵化箱的温度吗?”她点点头。雨杭说:“还有天数,这样就知道小鸡是孵了多少天出来的。”

笔者请幼儿在本子上尝试画个记录表。德博边画边说:“我画的线歪歪扭扭的。”旁边的福音边画边说:“那你不会用尺子比着画吗?”甜甜目不转睛地看着福音是怎么画的,看了一会儿好像明白了什么,也开始低头画起来。笔者发现有些幼儿画表格线时没有考虑记录的时间、温度等项目,于是提示:“刚才小朋友说要记录哪些内容?要画几条线?”佳轩抢先答道:“我画了5条横线、9条竖线。”艺彤说:“老师,我画的跟他的不一样,我画了4条横线、4条竖线。”文奕喊:“老师,我是看着前面记录蒜苗的表格线画的,3条横线,6条竖线,这样记录的时候不挤。”听了文奕的话,有些幼儿翻开前面的记录,模仿前面的表格样式画了起来。为了便于记录后的交流,笔者请个别幼儿把表格画在黑板上,并帮幼儿在表格左列竖着依次写下了“时间”“温度”“天数”“画一画”的记录项目。有的幼儿模仿着“画”这些字。表格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

怎样记录呢?用手电筒照鸡蛋需要黑暗的环境,幼儿观察鸡蛋的时候都是拉上窗帘、捂着被子;每天每个幼儿观察、记录不同的鸡蛋显然不现实,而每个幼儿必须固定一个观察对象才能发现小鸡胚胎的前后生长变化,这样记录的信息才科学严谨。于是笔者和幼儿商量,全班每人每天固定记录一个鸡蛋的变化。幼儿锁定了23号蛋。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没发现蛋有什么变化。他们猜测:“里面是不是本来就没有东西啊?”“是不是没有鸡妈妈它们出不来?”“老师,它们是不是出不来了?”……笔者告诉他们再耐心等待几天。11月24日,艺彤用手电筒一照,有了新发现:“快来看,里面有一个黑点点了,还有好多细细的红线。”笔者告诉幼儿细细的红线就是红血丝。幼儿猜想黑点就是小鸡的眼睛。11月28日,艾熹说:“里面有两个黑点点了,红血丝看得很清楚。”德博说:“这两个点好像连起来了。”唯一说:“两个点点会上下地动。”丫丫说:“这两个点点一个大一个小,黑色的,像小鸡宝宝的眼睛。”艺彤说:“那是鸡蛋宝宝在伸懒腰吧。”12月2日,幼儿发现之前的黑点变成了一小团黑。佳轩说:“这是小鸡宝宝的身体长大了。”细心的丫丫说:“快看,里面的红血丝跟以前不一样了,红血丝变粗了,看得更清楚了。”12月8日,幼儿发现之前的一小团黑变成了现在的一大片黑,这一片黑占据了半个多鸡蛋。禹泽说:“小鸡可能过几天就出来了。”其他幼儿好奇地问他是怎么知道的,禹泽笑着说:“你们看这个鸡蛋,小鸡的身体都已经长大了。”

到第22天,蛋壳里的小鸡终于有了动静。幼儿围在孵化箱旁,惊喜地说:“哇,鸡蛋裂开了,小鸡要出来了!”“鸡蛋口越开越大,要出来了,出来了出来了!”……思硕说:“宝贝,加油!”其他幼儿也跟着喊了起来:“加油小鸡,你是最棒的!”鸡宝宝好像听懂了幼儿的话一样,使足了浑身的力气,一点点往外钻。没过一会儿,鸡宝宝累得筋疲力尽,待在壳里不动了。紫涵说:“小鸡,你要坚持住,不能关键时候掉链子啊。”禹泽说:“小鸡,我来帮你。”说着,伸手要掰蛋壳。辰良说:“不行,让它自己来,我想看看小鸡是怎么破壳出来的。”豆豆说:“它在用嘴巴啄蛋壳呢,呀,小鸡的脑袋出来了。”甜甜说:“它的脚一蹬一蹬的,头也在使劲。”雨晨说:“小鸡为了出来,浑身都在使劲。”“出来了!出来了!”在幼儿的“加油”声中小鸡终于成功出壳了。

经过了22天的照料、陪伴、观察与记录,幼儿终于看到了小鸡破壳而出。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通过提取观察记录的信息了解小鸡胚胎发育过程,我们组织幼儿进行了回顾和交流。在引导幼儿分享自己观察记录的项目和基本内容后,笔者问:“我们是从哪一天开始做观察记录的?”幼儿看着记录本说是“11月18日”。笔者问:“你们每天记录的蛋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它从哪天开始有变化?”佳轩说:“11月18日、11月19日、11月20日、11月21日、11月22日、11月23日蛋宝宝里面有些黄,没有变化;11月24日蛋里面长出了红血丝,还有一个小黑点。”笔者问:“从蛋宝宝住进孵化箱,到蛋里面出现红血丝,经过了多长时间?”“6天。”这个问题难不倒幼儿,因为他们在前期观察记录的时候记录了日期,也记录了天数。接下来,笔者又和幼儿回顾、交流了全过程。幼儿在查看记录的日期、天数的过程中,对数字形式的日期、基数、序数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后,笔者请幼儿看着记录本,完整讲述鸡蛋变成小鸡的发育过程。幼儿分享完观察记录内容后,笔者播放了小鸡胚胎发育的视频,通过看视频,他们进一步明白了红血丝是血管、黑点是眼睛、小黑团是小鸡发育的身体。

《指南》对5~6岁幼儿提出了“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的发展目标。活动中,幼儿每天翻蛋、照蛋,将观察到的鸡蛋内部形态画下来,通过比较鸡蛋前后的变化,对小鸡胚胎发育的过程有了初步认识。幼儿在回顾、总结中,体会了记录对于发现事物变化的意义,体会了数学在实践中的运用。在观察小鸡出壳的过程中,幼儿看到一个个小生命为获得新生而艰辛努力,感受了小鸡对生的渴望和小鸡成长的力量。

六、孵不出小鸡的蛋

到了12月13日,1号、6号、8号、11号蛋还是安静地躺在那里,怎么回事呢?好奇的幼儿时不时地过去看看,谈论着这几个蛋:“这几个蛋怎么回事呀?”“它们还没长好呢。”“我觉得是前面出生的小鸡宝宝踩了它们,所以不出来。”“我们太吵了,小鸡宝宝就不想出来。”“啄不开壳吧?”“可能它们怕冷吧?”……一天过去了,没动静;两天过去了,没动静……笔者问:“这四个蛋怎么回事呀?”雨杭说:“是不是还得再等几天呀?”思硕说:“是不是小鸡死在里面了?”笔者说:“我们该怎么办呢?要不要打开看看?”福音说:“再等等吧!打开蛋,小鸡就会死掉的。”

我们又等了两天,蛋还是没有动静。笔者又问幼儿:“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呢?”幼儿还是不愿意打开蛋壳,总抱着一线希望,盼望着小鸡可以出壳。思硕犹豫着说:“要不,打开一个看看吧。”于是,笔者打开了一个蛋,把蛋拍成了照片让幼儿看。幼儿发出惊奇的声音:“哎呀!里面有水。”“还有爪子,小鸡还有毛。”看着没有发育好的小鸡,幼儿难过地说:“它没长好就死了。”笔者问:“一个蛋要变成小鸡容易吗?”幼儿异口同声地说:“不容易。”

对未成功孵化的小鸡胚胎的观察,让幼儿认识到不是每个生命都能顺利成长,体验到生命来之不易,这激发了幼儿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七、小黄鸡和小黑鸡怎么啦?

12月12号孵出的小黄鸡和小黑鸡的腿有问题。特别是小黄鸡,它在蛋壳上啄破一个洞,但是一天都没有破壳出来。禹泽爸爸来接禹泽的时候,笔者告诉了他,他便撕开蛋壳把它拿出来。当时幼儿不同意禹泽爸爸这么做,想让小鸡自己出来。禹泽爸爸说:“如果不把它拿出来,它会憋死在里面。”小黄鸡从一出生就一直躺着,而且还喜欢侧躺,不过吃米吃得还挺欢。小黑鸡能站起来,但是有一条腿总伸着,不能弯曲。幼儿很着急,担心它们活不长。辰良说:“老师,你给它们找个医生吧?我在医院看到过腿不好的小朋友,医生都给治好了。”辰良能联系在医院就医的经验,提出要帮助小鸡,让笔者很感动。笔者随后通过电话问了禹泽爸爸,他说:“这两只小鸡可能发育有问题,活不长,治不了的。”

怕幼儿伤心,笔者没有把禹泽爸爸的话告诉他们,只是问他们:“小鸡发育有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萌萌说:“好好照顾它,给它多喂点好吃的,让它有力气!”紫涵说:“帮它锻炼!”笔者问:“怎么帮它锻炼呢?”糖宝说:“给它揉揉腿,姥姥腿疼,妈妈都给姥姥揉腿。”为了让小鸡锻炼,幼儿先找来了一块积木,可是小鸡靠不住。艺彤说:“要不用我放皮筋的小铁盒,把小鸡放到里面。”丫丫说:“那可是你最喜欢的盒子啊!”艺彤说:“没关系,小鸡太可怜了。”可是小铁盒太滑,小鸡靠不住。文奕又找来泡沫、卫生纸,放到铁盒里,让小鸡靠着锻炼。幼儿让它们继续在孵化箱里生活,一天好几次看孵化箱的温度,唯恐它俩冻着,喂食的时候总是让它俩先吃。它们在幼儿的悉心照料下吃得特别好。

当幼儿面对腿有问题的小鸡时,没有一个幼儿选择放弃。他们悉心呵护、照料,有的幼儿还贡献出自己心爱的物件供小鸡锻炼。幼儿联系自己生活经验,细致入微地照料小鸡。爱在幼儿温润的心灵中悄然生长着。

八、小鸡死了

可是好景不长,小黄鸡、小黑鸡在12月19日不幸死亡了。幼儿很伤心。笔者问他们:“小鸡为什么死了?”幼儿七嘴八舌地说:“有一只小鸡在壳里生长不好,站不起来。”“有一只小鸡是禹泽爸爸用手扒开的,所以长得不好。”“我们小朋友老是摸小鸡,摸多了就死了。”“翻蛋的时候没翻好,蛋壳温度不均匀。”……笔者其实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只好说:“我们以后要更加注意保护好剩下的小鸡。”

可是没过几天,又死了两只小鸡。糖宝难过地说:“可能屋里太冷,冻死了。”丫丫说:“是它们吃得太多,撑死了。”禹泽说:“我觉得它们是渴死的,我们没给小鸡喂过水。”雨杭说:“我觉得它们是饿死的,下午放学都没人喂它们。”辰良说:“老师,它们是不是生病了,所以才不动。快救救它们,给它们喂点药,过几天就会好的。以前我生病,妈妈就给我喂药。”豆豆说:“送它们去医院吧,我妈妈是医生,肯定能救它们。”个别幼儿还是不愿意承认小鸡死了,认为小鸡只是生病了。笔者告诉他们小鸡死了。幼儿一下子安静下来。过了一会儿,艺彤说:“把它们埋了吧。”禹泽说:“找个安静的地方,把它们埋到土里。”丫丫说:“埋到土里能变成一朵花,变成下一个生命。”雨杭说:“埋到土里会变成化石,电视里‘恐龙大百科’就是这么讲的。”禹泽补充说:“不埋到土里会有细菌的,埋到土里细菌就跑不出来了。”佳轩说:“死了的小鸡放在外面,时间长了会长出细菌,会变成水。”辰良说:“埋到土里会变成骨头。”……笔者和幼儿一起把小鸡埋了。幼儿在埋小鸡的地方插上一根小棍。

幼儿对活着的小鸡更加呵护,他们轮流照顾小鸡,还相互提醒:“喂小米的时候也要喂水。”“把它的窝铺暖和一些,下面多铺一些棉花。”“不要摸小鸡,就站在边上看。”……小鸡在幼儿的悉心照料下一天天长大。

九、教师反思

幼儿在探究鸡蛋变成小鸡的过程中,经历了一场生动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不是生命知识的宣讲,而是在经历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增长生命知识、唤醒生命意识、培养生命态度。幼儿通过每天观察、记录鸡蛋的变化,发现了作为禽类的小鸡不同于其他生命的诞生历程,在照顾小鸡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弱小生命的关怀。当看到有的小鸡死在了胚胎时期的时候,幼儿体验了生命诞生的艰难;当幼儿悉心呵护的小鸡死去的时候,他们更感受了生命的脆弱和不易。幼儿在参与小鸡生命历程的过程中获得了自我成长。

猜你喜欢
丫丫小鸡鸡蛋
闪电小鸡
小鸡想飞
神奇的鸡蛋画
快乐丫丫
从鸡蛋开始
认识鸡和鸡蛋
小鸡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