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策略*

2020-02-22 09:42福建省霞浦县教师进修学校
幼儿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灰太狼方阵点数

福建省霞浦县教师进修学校 杨 芬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也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游戏的愉悦性、自主性决定了它是幼儿最为喜欢的活动。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能让幼儿轻松快乐地学习数学。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将游戏与数学教育内容相结合:或是套用游戏的名,幼儿仍然机械地学习;或是投放一些材料,让幼儿假想成某游戏中的物品,对它摆弄摆弄就是做游戏了。

幼儿园数学活动的游戏化,就是在游戏中融入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内容、要求,营造出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感知、体验、积累与数学相关的知识经验,并运用经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感受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一、在体育游戏规则中融入数学活动目标

体育游戏中抓逃、追逐、躲闪等锻炼身体机能的活动,本身就有一定的规则。教师可以巧妙利用这些体育游戏的规则,将数学学习与体育游戏相融合,在规则中融入数学活动目标,引导幼儿在玩游戏中学习数学。

“营救小动物”原本是小班体育游戏。教师利用这个游戏的规则,将“学习3以内的数”的教学目标融入规则中。要达成“学习3以内的数”这个目标,幼儿必须正确目测和点数数量在3以内的事物,并正确按数取物和按物取数。教师将“营救小动物”的游戏分为“躲避灰太狼”“营救小动物”“跳个开心舞”三个环节。

游戏的开始环节是“躲避灰太狼”。“小羊们”穿越青青“草原”,途中需要躲避“灰太狼”的抓捕,动作要求是“往指定地点跑”。原来的游戏规则是“听指令四散跑,当停止的指令音乐出现时,找一个地方躲避”。教师将“正确点数3以内的数”的目标融入其中,要求幼儿在音乐停止时“找到房子躲一躲,并数一数你躲的是几个点点的房子”。当“灰太狼”问“小羊”“你躲在有几个点点的房子里?”时,“小羊”点数后说出总数,说对了才算躲过“灰太狼”的抓捕;若点数出现错误,则由其他幼儿帮助纠误或重新点数。反复游戏三遍后,多数幼儿基本能达成正确点数的目标。

游戏的第二个环节是“营救小动物”。“小羊”进入“狼堡”后找机会营救被“灰太狼”抓捕并关在笼子里的小动物,动作要求是“听指令往规定方向跑”。原来的游戏规则是“每只小羊都要去救小动物,当灰太狼回家时停止营救”。教师将“按数取数量在3以内的物体”的学习目标融入规则中,将规则改为“每只小羊都要救3只小动物,不多也不少”;当“灰太狼”回来时,“小羊们”停止奔跑并数一数自己救了几只小动物,如果已经达到3只就不再去救,如果还不足3只就要参与第二次营救,只有救出3只才能完成游戏任务。幼儿在整个活动中,不仅经历了听音乐四散跑与躲避的游戏过程,而且完成了点数3以内数和按数取物的学习任务。

游戏的结束环节是“跳个开心舞”,这本是活动的放松环节,即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放松肢体肌肉。教师巧妙利用了这个环节并进行改编,将音乐截取成三段,每段音乐起时3个好朋友抱在一起才可以跳舞且要跳3次。幼儿的人数刚好是3的倍数,如果有幼儿多出,就说明抱团的幼儿数量有误,需要再次点数验证。

教师把数学活动的内容、目标融入游戏每个环节的规则中,让幼儿在快乐游戏的同时点数、按数取物、说出总数等。将数学活动的内容、目标融入规则,一定要保证游戏的愉悦性,不能将游戏变成生硬的数学表演活动,让幼儿感到无趣和无聊。

二、模拟娱乐节目,在游戏中达成数学学习目标

幼儿经常接触电视上的娱乐节目,对节目的名称、过程较为熟悉。具有时代感的电视娱乐游戏也颇受幼儿喜爱。教师可充分应用这些节目的形式,模拟娱乐游戏,开展数学活动,鼓励、指导幼儿参加班级的“娱乐节目”,并在娱乐的同时学习数学。

来自湖南卫视的娱乐综艺栏目《快乐大本营》有方阵、有挑战赛、有比分、有擂主,是一个娱乐性较强的节目。“能按物体的特征分类”是大班阶段关于集合概念的一个学习内容。教师模拟《快乐大本营》,将“能按物体的特征分类”的目标融入其中,引导幼儿在参加“节目”的过程中完成游戏与学习的任务。这档娱乐节目有入场、商讨、竞猜三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模拟这个节目的环节进行游戏。

首先,幼儿手持“入场券”入场并分成三个方阵。“入场券”的图案有二维特征——形状和颜色。幼儿根据“入场券”,自行决定是组成颜色方阵还是组成形状方阵。这样,方阵中容易出现按颜色特征分类和按形状特征分类两种情况,造成有的幼儿找不到位置。幼儿在发现有的同伴没有方阵可以归属时会进行调整,最后根据“入场券”的某一特征让所有的同伴都能入场。幼儿在组合方阵的过程中,建立了类属概念“可以按物体的某一种特征分类”。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商讨环节。幼儿把自己所具的特征,如是否戴眼镜、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所穿鞋子的款式、所穿衣服上是否有扣子、长发还是短发等,作为分类的标准。各个方阵围圈商讨后面环节需要站队的标准,也就是将自己方阵的队员按照某一特征分成“有什么”和“没什么”的两个队列,并且不让其他两个方阵的同伴知晓。幼儿在这个环节中完成第二次“按物体的特征分类”的操作。

最后的竞猜环节,一个方阵的队员站队并喊话“快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什么样的孩子向前行”,之后分成两排;另两个方阵队员竞猜他们是按什么特征分类,即回答“什么样的孩子向前行”的问题(如“穿白衣服的孩子向前行”,向前迈一步站成一排的幼儿都是穿着白衣服的,原地不动站在后排的幼儿穿的都不是白衣服),并且让出题的方阵幼儿揭晓是否能得分,验证他们是按什么特征进行分类的。

整个活动模拟了《快乐大本营》的节目。幼儿经历了 “发现特征—区分特征—判断特征”的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了数学,达成了数学学习的目标。

三、利用民间游戏及其他游戏作为载体,支持幼儿学习数学

幼儿园经常开展的民间游戏,如“金锁银锁”“挤油瓶”“躲猫猫”等,规则简单,好玩易玩,场地不受限。如果在这些游戏中融入适宜的数学目标,能够有效地支持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中班阶段关于量的比较的学习内容,定位于10以内两个数集合之间的比较。教师利用“金锁银锁”游戏的玩法,支持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金锁银锁”原来的玩法是:教师张开手掌;幼儿用右手食指顶住教师的手掌,念完童谣“金锁银锁,咔嚓一锁;快快来呀,马上开锁”之后,幼儿手指从教师手掌中抽出,力求不被抓住。教师对玩法稍加改变,即幼儿站在呼啦圈中念童谣,在童谣念完后幼儿要从圈中逃脱并躲进两个“家”而不被抓住。每次行动后都将产生不同的两个集合,然后请幼儿来比一比哪个“家”的人多,人多的那个“家”可以得到一把“金钥匙”。最后,幼儿还要想办法让两个“家”的“金钥匙”一样多,只有“金钥匙”一样多时才能开启“宝箱”。这个游戏自然产生的数集合,与教师设定的数集合相比具有可变性,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完成两数的比较、怎样让不同的两个数变得一样多的学习与操作。

幼儿园开展的音乐游戏、语言游戏、智力游戏等,也能作为数学活动游戏化的载体。教师可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以及幼儿的兴趣选择适宜的游戏。例如,小班幼儿喜欢简单重复、规则单一的游戏。原来的音乐游戏“小鱼游”是引导幼儿随着音乐做小鱼游的动作,当音乐停止时“小鱼”必须找到规定的地点躲藏以逃避“捕鱼人”的抓捕。教师将小班阶段“按一种特征分类”的学习目标融入“小鱼游”音乐游戏中,支持幼儿在玩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尝试按一种特征分类。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告诉幼儿本次是什么特征(形状或颜色)的“小鱼”躲在“小池塘”里,不是这个特征的“小鱼”要躲在“大池塘”里;当音乐停止时,相同特征的“小鱼”要躲在一起,才会躲过抓捕。游戏中,教师可以在音乐停止后提问“你们是(不是)什么样的小鱼?”,幼儿答对了才可以继续游戏。

来自幼儿生活和学习的游戏,都可以作为数学活动游戏化的载体。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发展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游戏。

四、鼓励幼儿承担角色任务,完成游戏情境中的数学学习

角色游戏中的一些角色,本身就承担了一定的操作任务。教师可引导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在完成角色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数学学习。

比如,大班上学期,幼儿虽然积累了数数的经验,但当物品的数量增多或无规则排列时,他们常会出现漏数、跳数、重复数等现象。鉴于班级幼儿对建构活动特别感兴趣,教师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造房子”,指导幼儿扮演建筑师,完成“造房子”的角色任务,即“看图纸→配材料→造房子→验房子”。教师在“造房子”的角色任务中融入了相对应的学习任务,即“分辨形状、点数数量→正确按数取物→匹配大小、形状、颜色相同的组合图形→同伴互助评价”。幼儿在完成建筑师“造房子”的任务过程中,三人合作,亦玩亦学,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快乐、有意义。

又如,幼儿在扮演社会性角色并完成角色任务的过程中,有时需要解决任务中的数学问题才能推进游戏,他们往往会积极主动地尝试解决问题。中班数学活动“小小鞋店员”中,幼儿扮演鞋店营业员,在完成盘点货物、计划进货的任务过程中初步学习统计。他们会主动地检查自己和同伴的统计是否正确,比起机械地做加法练习,这样的数学学习更加自然而有乐趣。

再如,幼儿对于耳熟能详的想象性角色(如小动物、卡通人物等)感兴趣,并且经常自发地扮演这些角色开展自主游戏。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情境,引导幼儿在装扮角色中学习数学。例如,数数对幼儿来说比较枯燥,而且需要不断练习,如何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中主动数数?教师通过创设“小蜜蜂采花蜜”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小蜜蜂,在“采花蜜”“数花蜜”“送花蜜”的游戏环节中,潜移默化地达成“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数量”“不受排列顺序影响正确数数”“正确按数取物”等数学学习与发展的目标。

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目的是利用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第一,要从幼儿数学学习与发展目标出发去匹配适宜的游戏,不贪求热闹;第二,数学游戏的设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三,每一个游戏的背后都要蕴含特定的数学内容,游戏过程中要注重幼儿数学语言的表达;第四,游戏情境应去繁求简,应本着情境是为教学服务而不是摆设的思路。

猜你喜欢
灰太狼方阵点数
方阵训练的滋味真不好受
最强大脑:棋子方阵
画点数
实力方阵 璀璨的星群
多核并行的大点数FFT、IFFT设计
正整数方幂方阵的循序逐增规律与费马定理——兼证费马定理不成立的必要条件
巧猜骰子
移牌
从《喜羊羊和灰太狼》说起
美羊羊与灰太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