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 见 蜗 牛
——小班自然角探索活动

2020-02-22 09:42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幼稚园
幼儿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活动室蜗牛教学活动

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幼稚园 王 韵

一、活动背景

一个雨后的早上,室内运动后,小班幼儿正在活动室里自由活动。他们有的围坐在桌边搭积木,有的在“娃娃家”里玩角色游戏,有的在图书角看书,有的在护理自然角的植物……马上就到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间了,笔者预设的内容是“动物的花花衣”主题活动中辨别常见动物皮毛花纹的科学活动。就在此时,活动室外的一声尖叫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二、活动过程

(一)发现蜗牛

“啊!有虫子!”这叫声的主人是瑶瑶,原来她在护理自然角时发现了一条“虫子”。她的叫声很快引起了其他幼儿的注意,不一会儿小小的自然角就围聚了四五个人,一下子热闹起来。铭铭说:“不是的,不是的,这不是虫子。这是一只蜗牛。”

“蜗牛?”有的幼儿投来了困惑的目光。铭铭接着说:“你看它背上有房子的,我见过蜗牛就是这样背上有房子的,那就是它的家。”其他幼儿将信将疑,齐刷刷地将目光转向了笔者:“老师,这是蜗牛吗?”笔者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提问,而是又把“皮球”踢给了他们:“我也不知道啊,你们有人知道吗?”笔者希望幼儿能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互动进行分享交流。辰辰说:“是的,我知道的。它是蜗牛,你看它有触角的,背上还有壳。”点点接着说:“我也看到过的,老师,它就是蜗牛。”

听了他们的话,大家开始对自然角的新朋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幼儿兴奋地看着蜗牛说:“你看,你看,小蜗牛在动。”“蜗牛好可爱啊!”“它为什么要爬上去啊?”“蜗牛为什么来我们自然角啊?”“它是不是饿了啊?”“那个房子真的是它的家吗?”“它没有脚是怎么爬的?”……他们似乎对蜗牛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二)陷入两难

听到收玩具的音乐,原本在活动室里的几个幼儿已经搬好小椅子并坐好,准备参加集体教学活动,而在自然角的幼儿对小蜗牛还是依依不舍。该按照原计划开展集体教学活动,还是放手让幼儿继续观察蜗牛呢?笔者陷入了两难。如果按照既定的计划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必定会有部分幼儿心里仍想着蜗牛,心不在焉,学习效果不好;如果让幼儿继续随意观察,他们对蜗牛的了解也不够深入,且自然角空间小,不能保证每个幼儿都能自主地、充分地进行观察。

就在这时,笔者想到“动物的花花衣”主题活动的核心目标是“喜欢、亲近各种常见的动物,分辨动物明显的特征”,本次活动的预设目标是让幼儿“根据动物皮毛的颜色和花纹进行推测,感知不同动物的体貌特征”。笔者计划通过课件演示和观察图片的形式,引导幼儿了解老虎、长颈鹿、猎豹等动物不同的皮毛特征。蜗牛也是动物,如果能够巧妙地借助幼儿对蜗牛感兴趣这一教育契机,激发幼儿喜欢、亲近动物的情感,让他们了解蜗牛的基本特征,同样也能达成活动目标,而且幼儿自己的亲身观察和实地探究更符合他们直观、具象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方式。

笔者决定临时调整教学内容,将预设的活动暂且放一放,改成关于蜗牛的活动内容,引导幼儿交流关于蜗牛的已知经验、分享观察的结果,激发幼儿对蜗牛的兴趣,增进他们对蜗牛的认知。于是,笔者对幼儿说:“我们先回活动室,让蜗牛休息一下吧,待会儿我们再出来看它。”听到待会儿还能出来看蜗牛,几个刚才不肯走的幼儿也跟着笔者回到了活动室。

(三)探秘蜗牛

回到活动室后,笔者对幼儿说:“今天我们自然角来了一个新朋友——蜗牛,你们以前见过蜗牛吗?说说你们刚才看到了些什么。”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铭铭说:“蜗牛背上有壳,那个壳就是它的家。”辰辰说:“蜗牛喜欢爬来爬去的。”……

忽然,两个幼儿争了起来。晨晨说:“蜗牛有两个长长的角。”瑶瑶说:“不,那个不是蜗牛的角,是它的眼睛。”晨晨说:“肯定是角,虫子都有角的。”瑶瑶说:“不对,肯定是眼睛,不然蜗牛怎么看路呢?”双方争执不下,都有自己的理由。此时,笔者选择了介入,停止幼儿无谓的争执,对他们说:“这是一个好问题,但是这问题老师也不知道答案,请你们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查资料,明天我们再来说说好吗?”两个幼儿点了点头。笔者接着说:“现在请你们每组讨论一个你们最想知道的关于蜗牛的问题,待会儿每个小组带着问题再去观察蜗牛。”幼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场面非常热闹。

第一组幼儿想知道蜗牛喜不喜欢听小朋友唱歌。他们精心准备了他们自己最喜欢的歌曲《好孩子不要妈妈抱》。他们排成一排,对着蜗牛开始唱歌。一曲结束,蜗牛的触角动了动,幼儿兴奋地跳了起来。“原来小蜗牛喜欢听我们小朋友唱歌啊!”他们又马上对着蜗牛深情演唱了《叮咚小门铃》《小兔乖乖》等歌曲。

第二组幼儿想知道蜗牛最喜欢吃的是什么。自然角的条件有限,他们就地取材,找来了吊兰的叶子,放在蜗牛的旁边,观察蜗牛是否会吃,但是蜗牛一动不动。有的幼儿说:“一定是叶子太大了,蜗牛嘴巴很小,吃不下去。”于是,他们又撕了一小片叶子放在蜗牛旁边。蜗牛还是不动。这组幼儿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可能蜗牛不喜欢吃叶子吧。”

第三组幼儿想知道蜗牛会不会爬到小朋友身上。他们争先恐后地把小手放在蜗牛的旁边,希望蜗牛能爬到自己的手上。可能是蜗牛爬得太慢了,幼儿的小手都酸了,蜗牛还是没有爬上来。

第四组幼儿想给蜗牛取个名字。他们设计了许多名字,想看看蜗牛最喜欢哪个:“小可爱”“乔治”“小粉”“小乖乖”……他们一个一个亲切地叫着小蜗牛,发现蜗牛对“小乖乖”这个名字反应最大。“你们看它的头都抬起来了,它肯定很喜欢这个名字,就叫它‘小乖乖’吧。”

幼儿通过自己的方法尝试验证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经历了探究蜗牛的过程,积极地和蜗牛互动,观察和探究还在持续……

(四)蜗牛回家

回到活动室后,笔者问幼儿:“你们喜欢‘小乖乖’吗?为什么?”清清说:“我喜欢‘小乖乖’,因为它很可爱。”翊翊说:“我也喜欢它,因为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那今天晚上‘小乖乖’住在哪里呢?”笔者的问题引起了幼儿的讨论。有的幼儿说:“可以找一个盒子,让蜗牛住在里面,我们明天还可以来看它。”有的幼儿说:“要让‘小乖乖’回去找爸爸妈妈,不然它的爸爸妈妈会着急的。”最后,我们决定用投票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投票的结果是选择让蜗牛自己回家的幼儿占多数,最终我们决定让蜗牛回家找它的爸爸妈妈。

(五)关于蜗牛的话题还在继续

当天下午,笔者从图书室找来了《啪嗒啪嗒的蜗牛》《小蜗牛的新房子》《蜗牛的长腿》《蜗牛的旅行》等色彩鲜艳、画面简洁、适合小班幼儿的绘本,放在班级图书角,希望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阅读。同时,笔者还请家长和幼儿在家中一起查查关于蜗牛的资料。

把蜗牛放回大自然后,幼儿非常想念蜗牛,常常有幼儿说:“不知道‘小乖乖’过得好不好。”“不知道它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家。”“它会饿吗?”……幼儿对蜗牛的兴趣一直未减,因此笔者又在班级中创设了“蜗牛家园”的区域,支持幼儿通过团揉或撕贴等方式制作、装饰蜗牛。

三、分析及反思

此次活动让笔者充分认识到教育不是教师向幼儿单向地传递信息,而应是幼儿和教师、幼儿和幼儿之间的积极互动。教师虽在其中扮演着主导的角色,但教育的主体始终是幼儿。教育要尊重幼儿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幼儿的兴趣热点和需要。面对幼儿突然生发的、教师预设之外的想法,教师应当准确判断、灵活调整,为幼儿留有更多的自主和发展空间,合理支持他们的探索和发现。这不仅是关注和促进幼儿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更是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

(一)注意把握教育契机

幼儿园教育强调“一日生活皆课程”,日常生活中蕴藏着很多教育的契机。幼儿在园生活中总会生发出各种各样的经验和感受。教师要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对幼儿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敏感地把握教育契机。判断的核心和出发点便是幼儿。此次活动中,笔者捕捉到幼儿对蜗牛的好奇和兴趣,及时调整了既定的教学内容,通过讨论、假设、观察等途径,帮助幼儿在亲身经历中了解蜗牛的基本特征。

(二)支持幼儿观察、探索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有能力的学习者,而教师的角色应当是积极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当幼儿发现蜗牛之后,笔者留给幼儿大量的观察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感知、体验,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假设,再通过亲身实践进行验证。虽然这些问题有些是伪科学的,但可贵的是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了探索、发现的乐趣,亲历了观察、实验的方法。

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通过开放性的提问有效激发幼儿探究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培养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教师应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大胆实验,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有益探索,使得幼儿更加自主、大胆、自信。

(三)多引发幼儿之间的互动

日常集体教学活动中,人们似乎习惯了教师“一言堂”、幼儿排排坐听讲的传统固有模式,在关注师幼互动的同时,却忽略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对象——同伴。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观察学习更加接近儿童的真实学习过程。同伴是幼儿重要的学习和模仿对象。在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分享等多种方式引发幼儿之间的互动,使幼儿的个体经验转变为集体经验,推动幼儿经验的交流和提升。

此次活动中,当幼儿向笔者提问关于蜗牛的问题时,笔者选择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幼儿来回答幼儿,引导他们展开互动、共享经验。同时,笔者通过幼儿之间的讨论让幼儿的思维发生碰撞,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支持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收获。从幼儿间的互动中,教师可以更真实、全面地了解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同时,互动也为不同性格特点、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搭建了交流、展示的舞台,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四)整合多种课程资源

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环境通过其隐性作用,成为推动和支持幼儿有效学习的一种重要课程资源。此次活动后期,基于幼儿对蜗牛的兴趣,笔者设计了融合美工制作的蜗牛主题区域环境,以点带面地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家长同样是幼儿园的重要课程资源,幼儿学习发展的前期铺垫和延续深化都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活动中,笔者将亲子查找蜗牛资料作为活动的延伸和补充,满足了幼儿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也让家长参与活动,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教师应通过有效整合多种课程资源,编织一张以幼儿为中心的资源网,搭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平台,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形式,通过多种途径的共同作用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猜你喜欢
活动室蜗牛教学活动
8个教室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蜗牛说
小蜗牛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活动室隔断
蜗牛(共3则)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