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化绘本阅读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快乐情感
——以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阅读活动为例

2020-02-22 09:42福建省厦门市莲龙幼儿园林丽红
幼儿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萝丝母鸡散步

福建省厦门市莲龙幼儿园 林丽红

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需要快乐情感的滋润,而幼儿的快乐情感需要教师富有智慧地呵护与培养。审美化绘本阅读活动旨在有序地整合教学中的因素,促进师幼双方积极互动,支持幼儿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体验。笔者以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的阅读活动为例,探讨在审美化绘本阅读活动中大班幼儿快乐情感的培养。

一、以绘本之美为源头——感受阅读之快乐

绘本的图画夸张有趣,色彩明亮艳丽。大班幼儿对画面的观察更为仔细,语言表达渐趋于流畅,求知欲强,思维更趋于独立,对绘本中的美能够感同身受。

(一)挖掘绘本匠心之美

教师只有先学会读书,才可能会教书。绘本从色彩到角色造型、从构图到版式设计、从道具到背景烘托,时时处处传达出构思精巧、独具匠心之美。要想读懂一本绘本,教师需要细致地观察画面,分析、研究绘本的主题和绘画风格,才能更好地明确绘本的审美价值,并引导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美、欣赏美。《母鸡萝丝去散步》中的线描画用螺旋、波浪、格子等元素,与斜线、虚线规律性组合,点、线、面疏密配置,体现了排列之美。主要角色——母鸡萝丝的形象既像剪纸又像刺绣,萝丝的头、翅膀及尾巴是黄色的,用黑笔在上面画了羽毛状的花纹。狐狸是丑角,但在画法上没有丑化它,深褐色的腿、白色的三角耳朵、橘黄色的身体、长而大的尾巴。画家反而把狐狸美化了,并用各种圆点、线条和黑三角组成装饰性图案,呈现出一只美丽的妖狐。画得像装饰画一样的树、农家、风车这些背景,被完美和谐地统一在橘黄、橄榄绿以及朱红的暖色调之中。这是一出洒满夕阳光的喜剧。幼儿第一次看这本书,就被它那暖如夕阳的颜色迷住了,非常愿意跟随教师共同挖掘其中之美。

(二)把握绘本蕴含之美

在审美化绘本阅读活动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美的体验,教师必须引导幼儿沉浸于绘本的故事与画面之中,去感受、欣赏、体味美,才能最终领会绘本中蕴含的美。

在引导幼儿阅读《母鸡萝丝去散步》的过程中,如果只是阅读《母鸡萝丝去散步》中的文字,描述母鸡萝丝出门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垛、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的散步过程,那么故事会是平淡无奇的、很简单的。关于另一个主要角色——狐狸,绘本通过图画讲述了它在母鸡背后经历了“捉鸡”屡屡受挫的滑稽可笑的故事。文字与画面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幼儿找寻绘本中蕴藏的对比之美,在笑声中理解画面内容,“读”出隐藏在图画背后的故事。教师要支持幼儿边读边想,用心感受、细心观察并发现秘密,从而让紧张、刺激而又诙谐的情节深深地吸引幼儿,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阅读感受,主动尝试根据图画内容进行审美再创造。

(三)获得绘本体验之美

体验属于个人的直观感受。大班幼儿普遍愿意充分调动自己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去亲历、感觉、体会与领悟,从而获得审美经验。大班幼儿在阅读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的过程中,理解了绘本的故事,一部分幼儿利用班级的一些材料学着狐狸体验着每一次的“倒霉”:一会儿被打得头昏眼花;一会儿像个落汤鸡;一会儿眼睁睁地看着母鸡萝丝走远了;一会儿被面粉压在下面动弹不得;最后被蜜蜂追得抱头鼠窜,撒开四条腿没命地逃跑……另一部分幼儿学着画面里的母鸡表现“呆若木鸡”的萝丝,从头到尾都保持着一个姿势,目不斜视、不快不慢地走着。气定神闲的萝丝与张牙舞爪却又总是丑态百出的狐狸处于同一个画面中,喜剧效果特别强烈。幼儿在阅读、表现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体验去获取积累相关的审美经验,获得阅读带来的快乐体验。

(四)表现绘本趣味之美

对大班幼儿而言,他们阅读绘本的过程既是一个游戏过程,也是一个表现过程。幼儿通常更像寻宝者,而绘本中的角色、剧情等就是他们要寻找的“宝藏”。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中,母鸡萝丝平淡无奇的散步过程,隐藏着狡猾的狐狸想抓住萝丝却一直失败的滑稽故事。狡猾狐狸的丑态百出,引发幼儿笑声不断。阅读绘本之后,部分幼儿饶有兴趣地进行了角色表演,大胆夸张地表现出狐狸倒霉的情景。在户外游戏中,一些幼儿也乐于表演母鸡散步的神态,并个性化地表现出走、绕、越、穿等动作。在艺术表现区,有的幼儿回顾母鸡萝丝散步经过的地方,先用彩笔标注出母鸡萝丝散步的路线图,然后根据自己独特的感受去创编,想象狐狸还会遇到哪些倒霉的事情,边想象边设计有趣的画面。只有自己感悟出来的东西幼儿才能记忆深刻,只有通过幼儿的观察、思考与创造才能把阅读的体会真正内化为幼儿内心的美。在审美化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应从幼儿的自身特点出发,把活动过程游戏化,引导幼儿在过程中体验美,在过程中表现美。

二、以动态审美为契机——体会阅读之快乐

在审美化绘本阅读活动的过程中,美以动态方式生成。教师应与幼儿积极互动,创造和谐的关系,共同体会阅读的快乐。

(一)设计动态媒体,营造故事氛围

绘本中的构图和细节刻画都有类似配乐的功能,预示即将到来的变化。大班幼儿对绘本画面中隐含的许多信息会产生好奇,且他们对生活、自然中的声音已经具备基本的听辨能力,这为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运用音效来“有声化”画面信息提供了可行性条件。例如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阅读活动中,教师将原本静态的画面设计成了动态的画面,幼儿一下子进入狐狸每次难堪的情境之中:狐狸一脚踩在钉耙上,钉耙一下子竖起来,“啪”的一声打在狐狸的脑门上;狐狸一不小心重重地一头栽到池塘里,“哗”的一声水花四溅;面粉袋口“哗”的一声打开;小推车顺着山坡轱辘轱辘往下滚,“轰”的一声撞倒了蜜蜂房,受惊吓的蜜蜂“嗡嗡”飞出,纷纷向狐狸追去……富有动态的音效增强了绘本的戏剧效果,激发了幼儿绘本阅读的审美情感。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把绘本内容与幼儿求知欲、好奇心、探究欲联系起来,通过动态处理,营造出一定的氛围、悬念,让幼儿尽情体会阅读之快乐。

(二)了解阅读兴趣,选择生成价值点

绘本故事是大班幼儿游戏主题来源之一。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幼儿的兴趣、已有经验和发展特点,才能与幼儿共同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有价值的游戏。绘本给予幼儿美的感受,娓娓道来的故事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教师应关注幼儿对图片的观察和理解,利用各种策略引发幼儿猜想。幼儿阅读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之后,教师依托绘本,鼓励幼儿尽情猜想狐狸继续倒霉的情节,由阅读到想象、由阅读到分享、由阅读到讨论、由阅读到游戏,生成了“我的故事书”“嘘,小心狐狸”“母鸡的家园”“你追我赶”“狐狸和母鸡”等运动游戏、益智游戏、建构游戏、音乐游戏等有价值的活动。

三、以对话为形式——领悟阅读之快乐

审美化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对话是在自由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的。教师通过多种对话,促使幼儿领悟阅读的快乐并全面和谐、健康快乐地发展。

(一)师幼与绘本对话

在审美化绘本阅读活动中,师幼与绘本的对话是和谐、自然、快乐的。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阅读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猜一猜母鸡萝丝出去散步可能会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然后组织幼儿自主阅读,并温馨提示:完全放松地看书,看到觉得搞笑的地方可以哈哈大笑;多观察每页图画上的细节,想想为什么要这样画,它藏着什么秘密;再翻过去读下一页,边读边想好笑的原因是什么。狐狸紧紧跟在母鸡萝丝的身后,每次眼看就要把萝丝吃掉了,故事总是会发生一些意外,令狐狸计谋无法得逞,还屡屡得到各种好笑的“惩罚”。这种紧张的节奏吸引了幼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到故事的下一页,看看狐狸究竟有没有吃掉萝丝。教师和幼儿一起,与绘本中“钉耙砸扁狐狸的鼻子”“一头栽进池塘里”“扎进干草垛”“被面粉埋住”“摔到小推车里”“被蜜蜂追”等画面互动时忍不住哈哈大笑,没有什么比这些诙谐有趣的情节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了。教师要和幼儿一起与绘本对话,支持幼儿在丰富的图画中展开想象。

(二)师幼之间对话

在审美化绘本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不是简单的“呈现者”与“接受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引导者”与“沟通者”。大班幼儿能在与教师的对话中积极主动地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情感与精神世界。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阅读活动中,教师利用幼儿感兴趣的画面与幼儿进行交流:“母鸡萝丝又会去哪里散步呢?”“跟在后面的狐狸又会发生哪些倒霉的事情呢?”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师幼有了探讨交流的聚焦点,并共同分析狐狸总是倒霉的原因——“眼里全是母鸡”的专注导致狐狸其他什么也看不到,所以掉进河里、没有考虑自己的体重而一头栽进草垛里等。师幼的对话是开放的,分享了阅读带来的愉悦,在平等基础上建立起和谐快乐之美。

审美化绘本阅读活动中,对话活动是自由的,不受外来干涉和约束。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阅读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狐狸偷偷跟在母鸡萝丝后面的形态,并提醒幼儿寻找画面中的伏笔,如“地上的耙子”“又松又软的草垛”“面粉袋上的线”“缝隙很小的篱笆”等。幼儿自由自主地与教师、同伴进行对话,一起想象后面会有什么搞笑的事情发生。幼儿任何时候都会因“寻找”而产生想象的快乐,这样的快乐又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去“对话”,继续获得想象的快乐。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狐狸遇到一连串的倒霉事——被钉耙砸、掉进池塘、埋在面粉堆里、被蜜蜂追等,让幼儿脑洞大开,给予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师幼对话、幼幼对话呈现出自由自主的和谐状态。

总之,只有教师引导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审美化绘本阅读,才能使幼儿的快乐情感得到培养。

猜你喜欢
萝丝母鸡散步
母鸡
母鸡下蛋
散步的收获
散步
养鸡趣事
母鸡
散步畅想
一起去散步吧
莉娜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