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论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2020-02-23 06:37杨亮才
榆林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挑战总书记防控

杨亮才

(延安大学 政法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风险”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党的重要文献中,成为一个高频词。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就如何防范、化解党和国家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作了大量重要论述。根据他的论述,风险,简单地来讲,就是发生各种危险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其近义词是“危险”“艰险”“困难”“挑战”“考验”“矛盾”“忧患”“风浪”等。风险一词常常与挑战、考验、困难等词语并列或组合使用,组成联合词组或短语,用以表达其广泛的含义;与动词“防范”“化解”“抵御”“应对”“战胜”等动词连用,组成主谓词组或动宾词组,用以说明其危害性的规避,但尚未见“风险”与“治理”一词连起来的用法。学界对风险问题的关注和研究较早也较多,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风险问题的论述的关注和研究则是近年来的事情①。梳理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特别是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

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风险,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讲,反复强调。这方面的系列重要讲话主要是围绕改革和发展来论述的。总的来讲,搞改革、谋发展不可能没有任何风险,特别是在改革攻坚期和发展机遇期,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可谓前所未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1]。这些风险挑战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和党的建设等方面,既长期存在,又错综复杂。概言之,改革攻坚期和发展机遇期同时也是风险集中显露期。

面对客观存在的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从物质与意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出发,坚持问题意识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方法,强调防范、化解党和国家面临的各种风险,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并将其贯穿在改革发展的始终。他强调:“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2],并将其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加以强调,这就充分凸显了增强忧患意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中的重要意义。

强调“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是符合历史逻辑的。近百年的中共党史雄辩地证明,我们党从产生到成长、壮大,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从局部执政到成为执政党,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和风险挑战,但“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3]。这种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4]。正是有了这种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才使我们党领导人民完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建立了新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首先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和居安思危的忧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5]2020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上升,又叠加了新冠肺炎疫情这一新的重大风险挑战。面对前进道路上已出现、新出现和尚未出现的各种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既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自己所负责领域内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全局性重大风险,第一时间提出意见和建议”[6]。

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还要树立“底线思维”[7],提高底线思维的能力,并将其运用到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这里所谓的底线思维,是指在风险问题上,有风险就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风险”[8]。底线思维不仅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思维能力,缺乏这种思维能力,就难以战胜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风险和困难。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与提高底线思维能力是相互渗透、互为条件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就是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9]。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他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增强谨慎之心,对风险因素要有底线思维,对解决问题要一抓到底,一时一刻不放松,一丝一毫不马虎,直至取得最后胜利”[10];强调专家学者“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11]。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根本途径

如上所述,改革发展就会有风险,而且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风险不比改革开放前少,发展起来以后出现的风险不比发展起来前少,但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害怕风险的出现而否定改革、停止发展。事实上,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风险挑战,还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中得到解决。

改革、发展和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从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得到理解。在后者当中,发展是目的,是第一位的,是硬道理;改革是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干不成。而风险则是稳定的对立面,是相对于稳定而言的;防风险就是为了求稳定,求稳定就要防范、化解各种风险,以保证改革发展顺利进行。在改革发展中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首先是预防,即加强战略预判和风险预警,防止或减少风险的发生。在风险不可预测、难以防范,或在风险已经出现的情况下,则要积极应对,并设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化解这些风险,化险为夷、转危为机。

全面深化改革是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根本途径。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当前我国改革发展中面临着一系列难题,诸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诸如此类“依然”存在的难题如果得不到解决,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难以为继。而“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12],并藉此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例如,防范金融风险,尤其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就是要坚定深化金融改革,完善体制机制[13]。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的防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14]

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要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进行,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在“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的情况下,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攻坚克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为此,要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第一位的是拿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只要是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要大胆地干。“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一个一个解决和克服,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15]。

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其最新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是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提出来的,是破解发展难题、防范各种风险的有力武器。其中,创新发展是防范各种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共享发展主要防范社会风险;协调发展主要防范各种风险的传导、叠加和转化;绿色发展主要防范生态风险;开放发展主要防范国际风险。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风险防范、化解中共同发挥作用。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前提都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关键在领导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守住底线,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16]。党的十九大报告依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针对改革发展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应对风险挑战的有力保证

对于风险防控与国家制度、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有过许多重要论述,他深刻指出:“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并强调“这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17]。对于这一重要论断,我们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论述加以阐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六大领域十次提到“风险”二字,并从体系、机制、本领、能力等方面论证了对各类风险的评估、研判、应对和防范化解。《决定》首先从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的层面上指出,“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决定》进一步阐述了在各个具体领域如何战胜风险挑战。诸如: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要求加强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要求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以及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风险的能力”;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就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就要“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就要“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提高防范抵御国家安全风险能力”;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18]。

在2020年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中进一步论述了风险与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关系。首先,国家治理体系健全不健全、治理能力高不高,可从各类风险中得到检验,疫情风险如此,其他风险亦然。“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19]。其次,防控疫情,要加强风险评估,严格依法办事。“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加强风险评估,依法审慎决策,严格依法实施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蔓延”[20]。再次,防范化解风险,要加强治理体系建设,提高治理能力;强化风险意识,完善相关机制。“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强化风险意识,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21]。最后,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优越不优越,要用事实来说话,要拿实践来衡量。例如,我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之所以能够有力推进,根本原因是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斗争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能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22]

四、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23]。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党的领导、靠党把好方向盘”[24]。

具体来讲,战胜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风险挑战,首先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有力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25]其次,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党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26]再次,必须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对于这一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明确要求。这八个方面都与战胜风险挑战密切相关,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27]。

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地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起决定性作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之一,就是要确保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清除了党内存在的严重隐患,成效是显著的,但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才能更好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好战胜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五、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一场攻坚战,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必须履行好的政治职责

重大风险是指能够产生系统性、全局性、颠覆性影响的风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一场攻坚战,必须坚决打好。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的“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28]。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了这一提法,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三大攻坚战的首位,由此凸显了其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就要打好六个重点领域的攻坚战,把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制度体系同做好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如在政治、意识形态领域,要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等。在经济领域,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及时消除隐患等。在科技领域,要加强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等。在社会领域,要全面做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住房市场调控等各方面工作,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在外部环境方面,要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要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安全保障体系等。在党的建设方面,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等[29]。这六个重点领域的重大风险,又各自包含着需要着力防范、化解的重点风险。因此,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时,尤其要做好对重点领域的重点风险的防范、化解,“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通过延长处理时间减少一次性风险冲击力度,如果有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威胁,就要果断采取外科手术式的方法进行处理”[3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好,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推给上面,也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留给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地制造风险”[31]。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履行好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职责。对于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而言,要坚持底线思维,从责任、意识、能力、理论修养、机制等方面做起。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化解能力”,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32]。

对于中青年干部而言,既要坚持“底线思维”,更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具体来说,就是要对来自五个方面的重大风险挑战作坚决斗争,即“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该斗争的就要斗争”[33]。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34]。

六、结语

以上我们梳理和总结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如何防范、化解风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归纳整合为忧患意识、改革发展、国家治理、党的领导和领导干部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都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论述的。其中,忧患意识是重要原则,改革发展是根本途径,国家治理是有力保证,党的领导是政治保证,领导干部是组织保证。这五个方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对于防范化解风险来说,缺一不可。总结全文,我们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如何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论述是全面、系统而又深刻的,论述的都是原则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问题。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我们党做好新时代风险治理工作指明了路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世界各国风险治理和全球性风险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从研究的角度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如何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论述为我们研究风险问题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这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以问题为导向,既要进行规范研究,又要进行经验研究;既要研究风险一般,也要进行分类研究;既要研究一般风险,更要加强对重大风险的研究;既要研究风险本身,也可以风险为视角来观察和分析其他问题;既要重点研究国内风险研究,又要将其与国际风险或全球风险研究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风险研究也是一个多学科研究的领域,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和历史学等,因此,还需要运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总之,风险问题是一个越来越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域,相关研究大有可为。

注释:

①迄今为止,这方面的论文为数不多,主要论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方法论特点、时代特征、重要意义、现实启示,以及对这些重要论述的学习贯彻等。如:严书翰:《深刻领会扎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杨海:《习近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方法论特点及其现实启示》;崔德华:《习近平关于风险防范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及时代特征》;秦培涛、黄志高:《习近平新时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方法论思想探析》;周艳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研究》;孔祥涛、胡志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风险治理的重要论述及其重要意义》;邓集文:《习近平风险思想的立论依据探析》。也有的论文具体论述了习近平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政治风险问题上的重要论述。如,李良艳:《习近平新时代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论述》;李瑞记:《论习近平新时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思想》;曾艳琴:《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思想研究》。上述研究成果,选题、内容各有侧重,对我们进一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对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论述具有启发和参考意义,但有的论题将习近平对风险的重要论述说成是风险思想,表述欠妥。

猜你喜欢
挑战总书记防控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