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2-24 04:53马云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家族史意向胸痛

马云

胸痛属于急诊中最常见病症,患病严重程度不一且病因复杂,有的甚至病情凶险,如主动脉夹层和冠心病,需尽早识别,争分夺秒救治[1]。随着急诊胸痛发病率逐年增加,胸痛专业知识普及不够,若院前延迟行为意向降低,可将胸痛患者快速送往医院效治,大大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程度[2-3]。院前延迟行为意向反映患者出现胸痛时,不同因素对患者就医及时速度的反馈情况[4]。目前国内逐渐开始关注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原因,为潜在患者提供有效依据[5]。因此,本文基于上述情况,针对我院273例急诊胸痛救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救治的急诊胸痛患者273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自愿参加本次调查;均确诊为急诊胸痛情况;具备独立完成问卷调查能力。其中男121例,女152例。年龄21~82岁,平均(41.90±10.73)岁。心源性 91例,肺源性 55例,精神神经性 29例,胃肠道源性26例,骨骼肌肉性18例,未明确诊断54例。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医疗费用承担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家庭住地、发病时间、转运方式、发病地点与医院距离、患病史/家族史、急诊诊断胸痛类型、对急诊胸痛知识了解程度、自己或家人是否接受过急救培训、进院前是否寻求帮助、患者进院前心理状态、居住情况、体检情况等。问卷调查前由调查人员统一标准,问卷当场发放与回收,对调查对象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现场予以解释,发放问卷273份,有效回收问卷27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评价标准 采用我院自制的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测评表评价[6],该量表包括5个因子24个条目,分别为习惯反应样式(5个条目)、症状归因(5个条目)、症状警觉(4个条目)、急救系统使用(5个条目)、不就医行为合理化(5个条目)。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将每个条目评分等级分为0~5分,20个条目的得分累积为量表总分,总分范围为0~120分,累积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延长行为意向越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t’检验或方差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现状 273例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得分(59.85±14.32)分,按照得分高低顺序为习惯反应样式、急救系统使用、不就医行为合理化、症状归因和症状警觉,见表1。

表1 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分,

2.2 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学历、医疗费用承担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情况、家庭住地、体检情况、患病史/家族史、自己或家人是否接受过急救培训、转运方式、进院前是否寻求帮助是影响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相关因素(P<0.05),见表2。

表2 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单因素分析 (分,

注:1)为t’值,2)为F值,3)为t值。

2.3 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体检情况、患病史/家族史、自己或家人是否接受过急救培训是影响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 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及影响因素不容忽视 本次调查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呈现中等水平,表明有部分胸痛患者出现急诊状况时就医会发生延迟,而大部分胸痛患者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常与能否在关键时间内就医完成治疗有关[7]。因此,加强急诊胸痛患者对院前延迟预防的教育,建立健康的预警机制和提高医院、卫生院等相关服务是当务之急[8]。

3.2 影响因素分析

3.2.1 年龄较大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较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60岁的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评分高于≤35岁患者(P<0.05),说明随着年龄加大,患者延迟行为意向也变大。可能原因是老年患者对自身认识以及病症表达能力较差,传递信息过程容易引起误差,导致急诊入院的延迟[9]。该结果需要引起家中有老人的家庭高度重视,加强对患者健康教育同时也要对家属普及胸痛的临床表现、就医紧迫性、合理应对方法[10]。

3.2.2 家庭收入水平较高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较小 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是影响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这是因为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内心会放大就医和较高医疗费用的恐惧,导致其常选择自行观察。由于其他研究结果也显示经济状况的影响是长期性的,因此护理过程中需努力改变患者健康观念,强调提前预防与及时止损比严重后治疗费用更低,引起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就医观[11]。同时,国家需要采取一定政策进一步降低就医成本[12]。

3.2.3 体检频率低的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较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体检情况是影响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临床实践表明,健康意识较强或对自身疾病专业意识较高的人会增大体检次数,进一步使体检者得到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因此,体检频率高者的延迟行为意向往往较小。

3.2.4 有患病史/家族史的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较小 本研究结果显示,无患病史/家族史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评分高于有患病史/家族史的患者(P<0.05)。这是由于患病史使患者在胸痛前已产生一定的疾病依从性,患者就医观念强,延迟行为意向低。因此,建议在宣教时让过往患者传授自己经历或通过角色扮演以达到教育意义[13]。

3.2.5 接受过急救培训的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较小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过急救培训患者院前延迟意向评分低于未接受患者(P<0.05),这说明接受过急救培训的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大大减小。有研究显示[14],接受过急救培训患者能正确解释胸痛症状和选择合适进院治疗时机的比例高于未能接受培训患者的50%以上,因而采取急救培训有利于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运用操作知识,确保治疗的最佳时间。

综上所述,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医护人员需要重视胸痛患者对症状的习惯反应,加强教育和急救系统的运用,督促相关患者定期体检。

猜你喜欢
家族史意向胸痛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有些胸痛会猝死
基于UTAUT的个人云存储用户使用意向实证分析
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的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异同的研究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胸痛未必都是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