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内收双侧内凹梯形护理工具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20-02-24 04:44潘攀邵弯弯顾春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软垫用具患肢

潘攀 邵弯弯 顾春红

如何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内收、脱位,并让患者感到舒适与方便,最大程度地协助患者恢复下肢功能是护理工作者一直努力的目标。为此,我们设计制作了新型防内收双侧内凹梯形护理用具,旨在预防患者术后发生内收、脱位,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便利性和满意度。本研究探讨新型防内收双侧内凹梯形护理用具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排除有医疗纠纷、其他部位骨折、偏瘫、无法配合功能锻炼、恶性疾病、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76.67±3.97)岁。观察组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77.47±3.8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且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传统梯形枕,术后卧床期间保持患肢外展15°~30°,中立位,防止患肢内收内旋。督促患者每天功能锻炼:足趾屈伸运动,每次3~5 min,每天8~10次;踝泵运动,脚向上勾摒住10 s,向下踩摒住10 s,每组10次,每天8~10次;股四头肌舒缩运动,大腿肌肉绷紧10 s,放松10 s,每组10次,每天8~10次。

1.2.2 观察组 给予新型防内收双侧内凹梯形护理工具,术后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护理模式。本护理用具包括梯形软垫,其左右两侧设有适合人体腿部曲线的内凹形弧面,软垫上底长度为100~120 mm,下底长度为160~200 mm,腰长度为110~130 mm,软垫的厚度为110~130 mm。梯形软垫的材料选用高密度海绵,内嵌置有弹簧或者由塑料或者硅胶制作而成的加强筋,外层软垫套选用接触人体的柔性面料及自粘性胶黏。装置两侧四个腰采用自粘性约束带,可调节尺寸,见图1。该护理工具使用方法:患者平卧位,将凹槽梯形枕放置在两大腿之间,用自粘性约束带固定,小巧轻便,方便肢体屈伸活动,使肢体舒适感增加。

1.梯形软垫 2.软垫套 3.自粘性约束带 4.拉链 5.加强筋

1.3 观察指标 将患者的舒适度、便利性、接受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层次,满意2分,一般1分,不满意0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髋关节脱位、皮肤擦伤、皮肤过敏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舒适度、便利性、接受度评分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舒适度、便利性、接受度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 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老年人髋部骨折例数逐渐增多,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1-3]。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假体脱位。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腿部肌肉力量欠缺,自我管理能力差,因此如何减少翻身或体位摆放不当导致髋关节脱位,对护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4]。对于体位的摆放,传统的辅助工具为梯形枕或柔软舒适度高的普通枕头。梯型枕体积较大且材质较硬,放置于患者双腿之间限制了下肢活动,不利于术后功能锻炼,且长期放置导致舒适度下降[5]。老年人自我管理能力差,双腿之间的放置物根本无法固定于功能位,一旦感觉不舒适便丢弃或斜跨于放置物之上,这都极大增加了术后脱位的风险[6-7]。而枕头虽然舒适柔软,但当患者翻身时极易变形,不能够对腿部进行有效支撑,导致翻身时出现患肢内收甚至髋关节脱位。同时,研究表明[8-9],高龄患者在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如护理不当,极易出现压力性损伤。为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护理工作中经常会给予翻身护理,而翻身的过程中为防止发生内收增加关节脱位的风险,传统的方法是一人翻身,两人托住腿部维持功能位置,极大地消耗了人力资源,增加了护理工作量。

本研究新型防内收双侧内凹梯形护理用具克服了传统梯形枕和普通枕头的不足,能够在有效固定、防止髋内收脱位的基础上带给患者更好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在本实验中使用传统护具的患者多数感觉不舒适,常要求丢弃或斜跨于放置物上,增加了术后脱位的风险。个别患者在使用传统梯形枕后出现双腿的皮肤过敏和皮肤擦伤,且因传统梯形枕不适而弃用后引起患肢内收内旋导致脱位,带来了不好的体验。而观察组给予新型护理用具,在使用的过程中操作简便,放上辅助器具之后不用过多地调整位置,而且材料是高密度的海绵成分,透气性佳,减压效果好,同时能够很好地固定,且不影响患者下肢活动和功能锻炼,辅助下床时佩戴该器具能更好地进行功能锻炼,避免不适当的内收、内旋导致关节脱位,很少患者出现皮肤过敏和皮肤擦伤,满意度极高。

新型防内收双侧内凹梯形护理用具在整体构造、材料使用及临床应用具有以下优点:(1)构造合理,符合人体解剖。用具的构造根据人体解剖结构制作,对下肢使用的贴合度极高。(2)材料柔软,不刺激皮肤。材料为可塑性的高密度海绵,透气性好,弹性好,减压能力强,对人体无害,可防止皮肤受压,预防压力性损伤。(3)临床应用效果确切,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应用此工具能够保持术后良好的功能位,限制下肢过度外展及内收,节省侧卧翻身的人力,下床行走维持外展功能位防止内收等,为患肢康复及提高日后生活自理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该装置使用简单方便。直接放置在双腿间,以约束带固定,小巧轻便,方便肢体屈伸活动,具有良好的舒适感。(5)此装置便于清洁和消毒,节约成本,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6)安全有效,使用方便,能大大减轻护理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且使家属及患者满意提升。

在使用新型防内收双侧内凹梯形护理用具过程中应注意:(1)根据患者的腿长调整辅助器具的位置,给予患者最舒适的功能体位。(2)此器具虽透气性好、减压能力强,但仍然需要定时观察患者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3)高密度海绵的消毒给予臭氧消毒即可,棉质外套给予有效氯浸泡,高密度海绵勿高压蒸汽消毒,以免材料变形。

4 结 论

新型防内收双侧内凹梯形护理用具较传统梯形枕能有效地减少关节脱位、皮肤擦伤等并发症发生,给患者带来更好地舒适度、便利性及接受度。

猜你喜欢
软垫用具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人类最早的发明:生火与照明用具
一种实用新型底盘装配支撑结构的开发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跟踪导练(三)(4)
意大利为“低头族”设警示软垫
暑假结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