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认知行为干预对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2-24 04:44张海燕陈燕君李晶晶张婷蔡亚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导图依从性疾病

张海燕 陈燕君 李晶晶 张婷 蔡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等,极易导致患者体力丧失、骨质疏松、骨骼肌萎缩及功能障碍等不良结局[1]。约40%的COPD患者会出现明显的骨骼肌功能障碍,重度COPD患者骨骼肌萎缩发生率高达20%~30%[2]。多数COPD患者在面对疾病时会处于被动及不知所措的状态,应对方式消极,治疗依从性较差,导致延误治疗时机[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认知行为干预对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我院确诊为COPD且病情稳定;无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或恶性肿瘤;具有正常的认知及沟通能力;均具有小学以上学历;无既往精神病史;患者对该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并有肝、肾及心功能衰竭;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综合征;既往有脑部外伤史、脑部肿瘤等其他脑部疾病史;合并有哮喘;具有视、听及认知障碍。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48~76岁,平均(62.59±10.61)岁;病程1~6年,平均(3.76±1.03)年。对照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47~77岁,平均(62.94±10.68)岁;病程1~7年,平均(3.95±1.1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健康教育、住院指导及检查的目的、意义和应对方式,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类型、症状及用药指导。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膳食计划,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及高热量食物为主,及时补充水分及无机盐,避免食用豆类、啤酒及口味过重食物,防止便秘或胀气的发生。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康复训练活动,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及呼吸操等训练,护理人员可现场示范,训练频次为每天4~6次,每次15~20 min;帮助患者制定个体化训练计划,可选择在空气新鲜、环境安静的室内或户外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及打拳等,运动量以不引起明显胸闷气急症状为度;随身携带急救药物。指导患者合理安排日常工作与休息时间,确保充足的睡眠及安静整洁的生活环境,保持良好个人卫生等,遵医嘱定期进行回院复诊。

1.2.2 试验组 实施思维导图的认知行为干预。

1.2.2.1 编制思维导图 根据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和康复需求,结合以往护理工作不足或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咨询专家的方式[4],由护士长及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共同参与编制COPD患者护理的思维导图,由专科医师及护理专家进行审阅,将COPD相关知识内容运用思维导图软件进行绘制,打印并发放至每例患者手中,供其学习和借鉴,见图1。

图1 COPD相关知识思维导图

1.2.2.2 制订干预方案 通过查阅及参照多项认知行为干预研究方法,针对COPD患者具体情况,咨询相关专家,经不断纠正制订符合患者实际的干预方案,具体见表1。

表1 认知行为干预方案

1.2.2.3 认知评估和分析 采取通俗易懂的沟通方式与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引导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和讨论疾病的后期治疗、转归、应对措施及面对疾病心态;采取积极带动式问题交流方式,带动患者进行主动思考,挖掘问题所在,引导患者正确的认知观。通过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问卷及健康状况调查表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疾病认知及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评估和分析,掌握患者对社会支持资源的利用情况,帮助患者纠正不合理认知。定期通过网络视频或集体讲座形式,进行随访跟踪,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保健行为。

1.3 观察指标 (1)采用自制的治疗依从性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遵医行为进行评分比较,该量表包括生活规律、正确用药、适量运动、合理饮食、按时复诊及及时治疗6个维度,共计30个条目,采取4级评分制,总分为0~120分,得分与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2)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5](SF-36)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该量表包括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及总体健康4个维度,共计25个条目,采取4级评分制,总分为0~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实施思维导图的认知行为干预后,试验组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配对t检验),P<0.05。

3 讨 论

3.1 思维导图在COPD中的作用 传统健康教育多数以口头教育为主,COPD患者大多年龄较大,记忆力下降,对于疾病相关知识难以熟练掌握,也不能严格按照护理要求进行相应的呼吸训练及日常预防,难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6]。思维导图是利用关键词以辐射线连接其他代表性词汇,将疾病相关信息转化为具有严谨逻辑、简单易懂、高度概括、层次分明及重点突出的图册,以丰富的图形连线,吸引注意力,利用其记忆力及阅读规律,充分发挥左右脑机能,激发其学习新鲜事物的热情和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7],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据有关研究显示[8],应用思维导图模式干预能够提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认识水平和健康信念,促进不良行为的改变,达到有效规避不良危险因素、改善病情和促进康复进程的目的。在COPD患者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促进其更好地掌握COPD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和应对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达到改善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3.2 认知行为干预对COPD作用 COPD等慢性非传染疾病不仅对患者躯体功能造成影响,也影响着患者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进行性的COPD急性加重是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及疾病负担中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其不良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9]。有关研究显示[10],高达50%~70%的COPD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问题,而导致其发生的原因之一是认知行为能力。个体不合理的认知可以使得其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同样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会反作用于认知,使得个体在认知、心理状态和行为上形成恶性循环,影响疾病康复及预后[11]。认知行为干预是通过改变认知和行为达到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目的,以消除不良心理状态和错误应对方式的短时间心理治疗手段,形成正确的认知思想,经过认知评估、分析、重建等过程,使患者逐步掌握自我调节积极情绪的办法和能力。认知行为干预是以目标为导向,着重解决患者切身需求,充分挖掘患者对事物、行为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调动患者参与自我调节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激发其自我管理能力[12]。研究显示[13],采取认识行为干预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思维导图的认知行为干预可促进COPD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和遵医行为,转变不良心理认知及应对方式,达到有效改善临床病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基于思维导图的认知行为干预可明显改善COPD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及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有效提高患者遵从性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导图依从性疾病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