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认知行为现状与相关因素分析

2020-02-24 04:53闵芳芳曾相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年资气囊气道

闵芳芳 曾相莲

人工气道气囊是防止机械通气时气道漏气的附加措施,位于气道导管管道上的囊状结构,可避免口腔分泌物误入气道及呼吸道气体反流[1]。气囊长时间处于压力过高将导致气道黏膜出血、溃疡及炎症等不良症状[2];若压力不足时,会导致气道漏气,引发误吸的风险,因此,确保适宜而有效的气囊压力是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关键,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将直接影响患者救治成功率[3]。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是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4],对于RICU患者治疗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5]。因此,R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的认知和行为态度,决定着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水平[6]。为此,本研究分析影响Rl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相关因素,制定相应措施,为进一步提高Rl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水平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RICU护士46名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具有专科护士执业证书;RICU临床经验满1年,对本研究内容知情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我院其他科室的护士;处于轮转、进修及实习期的RICU护士;在职不在岗的RICU护士。年龄20~45岁,平均 (32.43±5.49)岁。文化水平:大专17名,本科20名,硕士及以上9名。职称:护士29名,护师8名,主管护师5,副主任护师4名。

1.2 调查内容 通过咨询人工气道气囊相关专家及查阅相关文献,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RICU护士人工气道气囊管理认知行为现状及一般资料。该调查问卷共分为3部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学历、职称、RICU工作年限及婚姻状况等。人工气道气囊认知问卷:包括气囊类型、气囊充气量、气囊压力监测、气囊放气时间、气囊放气的频次、放置气囊的目的、管理气囊的必要性及放置气囊时的注意事项8个维度,共24个条目,采取5级评分法,每项维度分值为0~15分,得分越高则表明认知程度越高。人工气道气囊行为问卷:包括气囊管理行为、气囊压力监测行为、气囊操作行为及主动学习气囊管理知识行为4个维度,共20个条目,采取4级评分法,每项维度分值为0~2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行为态度越好。认知行为总分=认知问卷得分+行为问卷得分。

1.3 调查方法 研究者需经过专业系统培训后进行研究调查,调查问卷需采取统一指导语,由研究人员统一发放及说明问卷内容,并当场填写和回收,现场进行问卷审核和剔除无效问卷,保证问卷采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此次问卷采取匿名式调查,共计发放问卷49份,剔除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6份,有效率93.88%,符合研究样本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多样本比较的方差分析,对RICU护士关于人工气道气囊认知行为现状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46名R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认知、行为问卷得分情况 R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认知行为现状整体处于中低下水平,尤其是气囊压力监测、气囊放气时间、气囊放气频次、气囊压力监测行为及主动学习气囊管理知识行为方面的管理认知情况较差,见表1,表2。

表1 46名R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认知问卷得分情况(分,

表2 46名R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行为态度得分情况(分,

2.2 R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认知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历、气道气囊培训、气管插管护理经历、实践操作频次及主动学习气道气囊管理均为 R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认知行为现状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R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认知行为的单因素分析(分,

注:1)为F值,2)为t值。

2.3 R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认知行为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职称、气道气囊培训、气管插管护理经历及主动学习气道气囊管理均为R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认知行为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见表4。

表4 R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认知行为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 职称 由于主管护师及以上级别的护理人员大多数年资较高,需参加更为复杂及难度更高的护理操作和其他管理类工作,对于气道气囊管理的工作缺乏重视[7],大多交给年资较低的护士完成,高职称护士人工气道气囊管理得分偏低。因此,针对此类现象应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采用高、低年资护士相互配合和协作的模式,达到相互学习、督促和进步的目的,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高职称、高年资的带教能力,不断指导低年资护士进行规范性操作及人工气道气囊正确的管理和应用,充分利用临床经验和操作技术,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授课能力及管理水平,发挥带头作用。

3.2 气道气囊培训 气道气囊培训是影响R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认知行为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缺乏气道气囊相关专业、规范和系统的培训,临床多采取以往传统经验,以“比鼻尖软,比口唇硬”为度量标准,有研究证实,单纯以手部感觉评估气囊压力的准确性极低,易导致气囊破裂及气道黏膜受损[8-9]。因此,为提高人工气道气囊管理认知水平,积极开展专题性讲座和培训,加强RICU护士的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定期邀请专家进行业务交流和指导,科室成立人工气道气囊管理小组,实时传递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最新发展动向及前沿知识[10],并及时应用于临床及进行科内传播,提高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水平的认知行为。

3.3 气管插管护理经历 气管插管护理经历是影响R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认知行为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RICU护士缺乏气管插管护理经历,对人工气道气囊知识及操作技能缺乏实践性,尤其是年资较低护士,其岗前培训及3年内的培训过于注重基础护理为主,而缺乏专科性护理内容[11-12],尤其是对气囊管理的知识及操作原理尚未引起重视,多数专科性强的护理工作都由经验丰富、年资较高的护士完成。针对此类现象应强化RICU护士的专业素养及独立护理能力,不断增加年资低及临床经验少的护士独立完成护理工作的机会,定期对其相关知识及操作规范进行考核,不断提高RICU整体护理水平和质量。

3.4 主动学习气道气囊管理 主动学习气道气囊管理是影响R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认知行为现状的主要因素,两种结果可相互佐证,这是由于RICU护士工作压力和工作负荷量大,缺乏业余学习时间;缺乏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重要性认知,过于注重他人或既往临床经验,自身缺乏主动学习态度及意识,不愿过多额外学习。因此,科室应起到带头作用,建立人工气道气囊管理学习平台和交流平台,护士长应加强对人工气道气囊的相关培训[13-14],带动科室人员提高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认知、行为及态度,鼓励RICU护士主动学习,设立评优评级激励模式,对于管理认知行为态度好的优秀护士给予实质奖励,将人工气道气囊管理认知行为纳入绩效考核和年终评审环节,以不断督促和鼓励RICU护士进行自我提高和突破,强化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意识,不断提高R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认知行为水平。

综上所述,人工气道气囊管理工作的优劣是机械通气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RICU护士应熟练掌握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基本知识、标准规范、技能操作,保持积极学习态度和行为态度,不断提高RICU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水平,确保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医疗安全感。

猜你喜欢
年资气囊气道
综合带教模式对骨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带教的效果分析
基于副气囊的平流层浮空器高度控制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低年资护士手术体位安置流程规范性床旁观察分析
2019年资管行业十大猜想
高田气囊案
迷你救生充气囊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Observation on Activities of Air Sac in Opened Body Cavity of Chic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