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2-24 04:53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行为能力维持性条目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有效的终身替代疗法,由于透析周期长、频次多、费用昂贵,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并伴随自我管理能力下降。自我管理能力是对自身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进行管理,属于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过程,是最终实现基本治愈目标的能力[1]。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可以通过改善自我管理能力,避免营养不良风险、低血压等不良事件。本研究探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确立其影响因素,以便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血液透析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40~75岁;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间≥3个月;神志清楚,语言沟通顺畅;排除标准:肾脏移植患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依据自我管理行为量表[3]评分高低,分为A组:评分>60分,共26例;B组:评分≤60分,共54例。A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60岁9例,年龄>60岁17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4例,高中及以上2例。B组:男28例,女26例;年龄:≤60岁7例,>60岁47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9例,高中及以上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并通过,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定知情同意书。

1.2 样本量估算 本研究共纳入8个因素,参照Kendall M(1975)标准,样本量=(10~20)×相关因素数量,拟定样本量为80~160例,结合本研究流行病学数据,样本量最终设置为80例。

1.3 观察指标

1.3.1 一般资料 以调查问卷形式采集患者性别、年龄、疾病透析时间、受教育程度4个方面信息与患者疾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4个层面。并发症主要采集心血管并发症、血液系统并发症、电解质酸碱代谢紊乱、神经系统并发症、骨病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代谢异常和营养不良、透析相关淀粉样变发生情况。由本院专家结合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病情况,分为无并发症、轻度并发症(对日常生活无显著影响)、中度并发症(对日常生活存在严重影响)、重度并发症(需要入院治疗)。

1.3.2 自我管理 采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MBS)[2]进行评价,量表共20个条目、4个维度,即伙伴关系、问题解决、执行自我护理和情绪处理。采用4级评分法,每个条目1~4分,得分20~80分,分数越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好。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为0.85。评分>60分为自我管理能力好,评分≤60分为自我管理能力差。

1.3.3 家庭关怀程度 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量表(APGAR)[3]进行评价,分为5个条目,每个条目0~2分,总分0~10分,得分越高,家庭功能越好。其内部一致性为0.82。

1.3.4 自我感受负担 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4]进行评价,分为3个维度,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1~5分,总分5~50分,分数越高,自我感受负担越重。其内部一致性为0.8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运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确定SMBS与患者一般资料、家庭关怀程度、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自我管理行为、家庭关怀指数、自我感受负担情况对比 A组疾病透析时间、并发症发生程度显著低于B组(P<0.05);A组自我管理行为、家庭关怀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自我管理行为、家庭关怀指数及自我感受负担情况对比

注:1)为χ2值,2)为u值,3)为t值,4)为t’值。

2.2 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确定,患者透析时间、并发症、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存在负相关性(r<0,P<0.05);家庭关怀指数与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存在正相关(r>0,P<0.05)。见表2。

表2 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及遵医行为[5],具有高水平的自我管理行为者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有利于保证疾病治疗效果[6]。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自我感受负担影响较大,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不理想与患者忧心自己成为家人负担存在相关性[7-8]。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与自我效能密切相关,维持性血液透析自我效能感较差[9-10],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不足直接影响疾病预后。

本研究结果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家庭关怀程度存在正相关性,但与透析时间、并发症严重程度、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呈负相关。究其原因,维持性血液透析随着透析时间延长,继发肾性贫血、营养不良的概率越大,机体负担越长,自我感受负担水平随之升高,继而造成自我管理能力下降。这一结果与石梅等[11]研究结果相一致。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庭关怀程度处于较高水平时,家庭负性情绪减少,患者内疚感及自责感下降,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继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这一结果与张佩嘉等[12]研究结果一致。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由于自我管理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注重透析疗程长、短,注意对原生家庭及家庭照护者的护理干预,比如:奥马哈系统个案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缩短患者透析时间[13];对于并发症,可以采取风险管理结合前瞻性护理干预;对家庭关怀程度差的患者的家庭结构进行干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以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14],继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血液透析患者预后,改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差异与透析时间、并发症严重程度、家庭关怀程度、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存在相关性,在临床护理中,需要注重修复家庭关怀程度,结合患者透析时间差异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行为能力维持性条目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一起自主高坠死亡的现场分析
珠三角地区农地确权模式研究
“行商”
论中学生的民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