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反馈式呼吸训练对肺癌放疗后患者肺功能与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2020-02-24 04:52余闽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因性榜样穴位

余闽

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1],肺癌发病率、病死率均位居恶性肿瘤排名首位,分别为11.6%,18.4%。肺癌病因复杂,其诱发因素包括吸烟、感染、遗传及空气污染,长期吸烟者肺癌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10~20倍[2]。临床根据病理组织学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2类,多采用化疗、放疗、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仅20%病例能实施根治性切除术,且此类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30%~40%[3]。本研究探讨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反馈式呼吸训练对肺癌放疗后患者肺功能与癌因性疲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肺癌放疗后患者90例,纳入标准:临床诊断、胸部CT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确定行放疗;均为原发性肺癌;预计生存期>6个月。排除标准:伴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伴有严重脏器及躯体疾病;存在认知或精神障碍。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48~68岁,平均(56.35±6.23)岁;病理分类:小细胞肺癌23例,鳞状细胞癌12例,腺癌10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10例;年龄46~69岁,平均(56.74±6.52)岁;病理分类:小细胞肺癌25例,鳞状细胞癌11例,腺癌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理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包括:(1)基础性护理。(2)情感支持。家属引导患者观看各方祝福或问候性视频,聆听问候语音,并阅读相关信件,使患者对外界关怀、支持具有直观认知,为疾病治疗提供充足动力;同时,叮嘱家属做好院内外陪护工作,与患者积极交流,掌握其心理动态,了解其照护需求,并及时予以回应[4]。(3)缩唇胸式呼吸。患者取坐位,双手置于胸廓部位,保持半闭口状态且作小口哨状,根据指令经口慢速吸气,约4~6 s,每天练习3次,每次20 min[5]。(4)呼吸体操训练。取坐位连续3呼2吸、双手叉腰3呼2吸、身体前屈呼气复位吸气3呼3吸、取站位迈步呼气退步吸气3呼2吸,每天练习2次,每次20 min[6]。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反馈式呼吸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1.2.2.1 榜样激励干预 选取我院2016年度收治且恢复良好的肺癌放疗患者5例为激励榜样,经激励榜样同意,结合其临床数据制作激励榜样宣传页,介绍入院、出院及当前肺功能指标,说明院内医护干预措施,使患者对激励榜样治疗历程具有初步认知;组织激励榜样交流会,根据各激励榜样复查时间安排,先后组织激励榜样交流会,引导各激励榜样进入病房与住院患者交流,根据患者病情介绍自身治疗及康复经验,教授其相关自护知识及技巧,并详细描述自身康复现状,以激励患者憧憬康复生活,使其对临床治疗效果、康复训练效果保持充足信心,每名激励榜样对应9例肺癌放疗患者,每场交流会20~40 min[7]。

1.2.2.2 反馈式呼吸训练 (1)构建反馈体系。护理人员每2 d测定1次患者肺功能指标,了解其呼吸状况、疼痛不适及睡眠质量等,所涉肺功能指标有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6 min步行测验,并结合测定结果及了解情况,制作“肺癌放疗患者康复信息表”,罗列比对各阶段信息数据,据此绘制折线图,基于不同颜色标识指标发展趋势,其中红色表示恶性发展,绿色表示良性发展,以实现反馈激励,增强其训练积极性[8]。(2)膈肌电刺激训练。治疗仪器:波段为30~100 Hz的脉冲治疗仪。电刺激训练:患者取仰卧位,将A通道电极片粘贴于患者两侧膈神经投射点,以实现对膈神经的有效刺激,促进膈肌收缩,从而增大吸气量;将B通道电极片粘贴于患者腹直肌体表,以刺激腹肌促进收缩,增大呼气量,接通治疗仪后,指导患者练习腹式呼吸,并根据呼吸气信号指示调节呼吸频率,每周练习3次,每次20~30 min,初始呼吸频率为12次/min,而后逐渐减至8次/min[9]。(3)人工阻力呼吸法。叩击有效咳嗽:指导患者取坐位,将双手拱成杯状,轻力度叩击肺叶及肺部中段,并连续实施节奏性拍击,同时,经鼻深吸气,拍击时深咳,以促成有效咳嗽,有助于排出肺部堵塞物(如痰液等),以增强肺功能,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8~10组[10]。气球吹摆法:患者取坐位或站位,在其前方5~10 cm处悬挂1个直径为30 cm的气球,指导患者深吸气,而后缩唇呼出气体,将气球吹摆至与垂直方向呈30°角左右,保持6 s,每天练习2次,每次15~20 min。(4)放松式取穴干预。引导患者练习深呼吸数次,充分放松肢体,而后实施取穴干预。取穴按摩:选取患者百会穴、太阳穴、内关穴、足三里、关元穴等穴位,基于指腹对所选穴位处实施按揉,以产生酸胀感,每天2次,每穴位1 min[11]。穴位敷贴:选取白芥子、生细辛、甘遂及冰片各10 g,将药物研磨成粉,加陈醋、麻油调制成糊状,而后加热,待温度降至40 ℃取10 g涂抹于敷贴上,待温度合适后贴敷于患者定喘、肺俞、足三里、神阙穴等穴位,每穴位2 h[12]。

1.3 观察指标 (1)肺功能。肺功能评价指标有FEV1、FEV1/FVC及6 min步行测验,指标正常范围:FEV1=3.65 L、FEV1/FVC=83%、6 min步行测验值>360 m,护理人员于患者干预后第1周测定其指标数据,并进行比较。(2)癌因性疲乏。护理人员于患者干预后第1周选用“修订版Piper癌因性疲乏调查量表”[13]评价患者癌因性疲乏,所涉指标有认知/情绪、情感、行为/严重程度、感觉4个维度22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为0~10分,0表示无疲乏感,1~3分表示轻度疲乏,4~6分表示中度疲乏,7~10分表示重度疲乏,维度分值=维度总分/条目数,分值越高,则癌因性疲乏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2.2 两组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表2)

表2 两组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我国癌症中心2017年发布数据显示[14],国内男、女性群体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肺癌分别位居第1、2位,对应发病率为20.27%,14.94%。放疗能杀灭部分肿瘤细胞,但也会导致患者呼吸肌力减弱、气道分泌物增多、肺不张等不良反应,故需强化护理干预。

本研究在肺癌放疗后患者中应用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反馈式呼吸训练,通过激励榜样交流、强化情感支持实施自我效能干预,并构建反馈体系,指导患者开展膈肌电刺激训练、组合式呼吸训练、人工阻力呼吸训练等。研究发现,观察组FEV1、FEV1/FVC及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训练反馈体系包括了肺功能指标、疼痛评分、睡眠评价等多方面数据,据此编制“肺癌放疗患者康复信息表”,罗列比对各阶段数据信息、绘制折线图,基于不同颜色标识指标趋势,能醒目显示病情发展,具有警示激励作用;吸气时对膈神经投射点实施电刺激,加强膈肌收缩,可增强膈肌活动性,增大胸腔容积及肺泡有效通气量,呼气时对腹肌实施电刺激,加强腹肌收缩,增大膈肌上移幅度,改善呼气状况,能增大肺潮气量[15];人工阻力呼吸训练包括有效咳嗽、气球吹摆、有效咳嗽,通过背部叩击、强化咳嗽促进肺部阻塞物排除,确保呼吸畅通,显著改善肺功能,气球吹摆能帮助患者重建正常呼吸方式,改善肺通气功能,增强呼吸肌肌力、耐力及协调性。本研究观察组癌因性疲乏量表各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效能干预强调收集患者自我效能信息,并对其实施全面评价,据此确定干预措施,以激励榜样为干预主体,能增加患者情感认同,对直接经验、间接经验的传授具有促进作用,可提高其认知水平、改善负性情绪、缓解主观不适;中医认为癌因性疲乏属“疲劳范畴”,是患者脏腑虚损、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共同作用的结果,按揉百会穴可醒脑开窍、宁心安神;按揉太阳穴可放松止痛、调节脏腑;内关穴属于八脉交会穴,对其实施按揉能促进气血运行、调节阴阳平衡;白芥子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甘遂具有消肿散结的功效,冰片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基于上述药材贴敷定喘、肺俞等穴位,具有止咳平喘、解表宣肺的作用,能缓解癌因性疲乏。

综上所述,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反馈式呼吸训练在肺癌放疗后中患者应用,能显著改善其肺功能,缓解癌因性疲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因性榜样穴位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