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2020-02-24 04:53曹云李志红丛金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内瘘维持性专项

曹云 李志红 丛金梅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而动静脉内瘘通畅性直接决定了血液透析效果[1]。内瘘失功容易增加患者死亡风险,也致其住院时间延长[2]。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长期通畅率[3]。本研究探讨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就诊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21~85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时间≥3个月)。排除标准:沟通能力异常;合并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随机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30~73岁,平均(51.26±6.72)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5.26±1.52)年;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11例,尿毒症19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0~74岁,平均(52.37±6.58)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5.75±1.42)年;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12例,尿毒症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并签定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内瘘护理。(1)一般护理。即测血压、提重物、穿刺均不能用内瘘侧肢体;血液透析后24 h内对内瘘部位用湿毛巾热敷,每日3次,每次持续1 h;透析24 h后局部适当湿热敷或擦喜疗妥软膏,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渗血吸收及组织再生;适当给予降压药,减少术中出现低血压状态,监测干体质量,避免体内水分过度溢出,并适当调整滤出量及次数。(2)预防血管内瘘堵塞及狭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易伴发高血脂、血液粘稠及血流速度减慢,造成血栓形成。(3)专人负责穿刺、拔针,内瘘侧衣袖宽松、避免负重及受压。可特制带拉链的衣袖,便于透析时穿刺及保暖。(4)感染防控。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避免由于压迫不当造成周围血肿及假性动脉瘤。透析结束后,指导患者于20 min后减轻压迫,避免压迫时间过长而引起内瘘管闭合,止住血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解除压迫为宜。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内瘘侧肢体干燥,防控感染。嘱患者透析前清洁瘘侧皮肤,透析后穿刺部位勿接触水,以免感染及出血。

1.2.2 观察组 采用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2.1 护理人员内瘘护理知识培训 采用PPT形式,对透析前准备、内瘘正确使用及技巧、并发症观察、患者自我监测方法进行系统讲解,讲解结束后以试卷形式加以考核,试卷以百分制,考试合格(>90分)者才能上岗。

1.2.2.2 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表 结合患者的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身体状况、内瘘功能、运动情况、年龄、并发症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表。内容包括:(1)运动干预。帮助患者学习健瘘操、散步、慢走、爬楼梯等全身锻炼方式。(2)饮食干预。采用优质蛋白质、高热量、低磷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B,调节水分及电解质摄入量。(3)心理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相对漫长的过程,通过同伴健康教育及榜样作用,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不良情绪。(4)团体健康教育。每月通过“透析宣教会”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集中的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及内瘘护理知识的专题讲座,以图片、视频、现场示范等多种形式进行。

1.2.2.3 实施内瘘专项健康教育 (1)实施。由患者的责任护士作为兼管者、由主管护师作为负责者,对患者实施一对一连续性内瘘相关知识宣教、监督、咨询及解答。(2)监控。为患者制定动-静脉内瘘护理专项考评标准,内容包括宣教情况、患者依从性、内瘘一般情况的检查方法(血流量和血管弹性等)、内瘘自我维护方法的熟练程度、用药情况及潜在并发症与相应处理方法等(具体内容与对照组一致),依据患者所处计划结点对患者实施内瘘专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逐项考核,考核频率为1次/周。(3)再实施。对于考核存在问题的患者,找出其问题原因,并制订改进方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内瘘专业知识水平、并发症防控能力。(4)评价。采取三级管理模式,随时提问和监测内瘘功能,了解患者对专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依从性,随时了解患者内漏情况并及时干预。

1.3 观察指标 (1)并发症。包括血栓形成、内瘘狭窄、内瘘感染、内瘘动脉瘤。(2)内瘘护理能力。采用本院血液科自制的自我护理能力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分为遵医嘱服药、功能锻炼、避免损伤、避免压迫、感染预防、自我监测、生活习惯、内瘘异常处理8个方面,采用5级计分法,总分0~4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内瘘护理能力越好[4]。(3)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MBS)进行评价,量表共20个条目,4个维度(伙伴关系、问题解决、执行自我护理和情绪处理)。采用4级评分法,每个条目1~4分,得分20~80分,分数越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好。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为0.85[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应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血栓形成、内瘘狭窄、内瘘感染、内瘘动脉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6],若内瘘失功,患者需采用临时插管,这一过程增加了患者透析期间的痛苦及治疗成本[7]。由于患者自身对动静脉内瘘的了解程度不高,需要进行健康教育[8]。传统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较差,缺乏内瘘护理专业知识[9]。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强化患者的内瘘维护及保护意识,增强患者对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知识了解程度,促进患者自我监测水平提高,影响其自我管理行为能力[10]。

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对患者内瘘相关护理知识的熟练程度进行考核,并及时修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改善患者的自护能力。研究认为,多数血液透析患者在内瘘维护过程中,对疼痛、肿胀等较为重视,但对一些轻微不适容易忽视。而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强化患者自身对内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能有效减少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本研究中观察组血栓形成、内瘘狭窄、内瘘感染、内瘘动脉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充分说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能够降低血栓形成、内瘘狭窄、内瘘感染风险。研究证明,血流量、血管弹性等方面监测,能够早期发现患者内瘘血管通路的异常情况,有利于及时处理内瘘相关问题,避免血栓形成、内瘘狭窄风险[11-12]。因此,在内瘘健康教育过程中,将教育、考核、再指导的理念融入内瘘护理相关的护理实践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内瘘相关并发症的护理知识及自护能力。

血液透析患者常伴有情绪低落,人际关系差的特点。而自我管理能力涵盖伙伴关系、问题解决、执行自我护理、情绪处理4个方面。通过同伴健康教育及榜样作用、团队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熟悉相同疾病患者,接触病友,降低自身不良情绪,获得同伴支持,改善患者情绪处理能力;而血液透析患者的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得益于患者积极应对方式的增加。因此,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减少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内瘘维持性专项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超声引导下二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再狭窄效果观察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