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用型肩关节支具在肩关节损伤患者中的设计与应用

2020-02-24 04:44车小乔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托板支具平卧

车小乔

肩关节外展支具在肩关节疾病患者术后的功能康复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肩关节损伤患者卧位时护士通常在患侧肘与胸之间垫软枕,立位时佩带枕形肩部外展支具来保持患肢功能位[1]。患者在卧位时软枕能不同程度的抬高患肢但不能有效固定肩关节和保持肩关节的外展、前屈、内旋、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功能位。在实施的过程中因患者床上或下床活动等体位改变而需要反复佩带肩关节支具,操作繁琐,患者对相应护理措施、保持功能位的依从性与配合度低,易发生肩关节肿胀、疼痛、关节粘连等并发症[2]。此外,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对患侧肘与胸之间垫软枕的厚薄的理解和认知不统一,而导致患肢不舒适,无法达到肩关节特殊体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我科自主设计了实用新型专利产品:一种能满足患者卧位、站立位的两用肩关节支具,现报道如下。

1 两用型肩关节支具装置的设计及使用方法

1.1 两用型肩关节支具装置设计 两用型肩关节支具装置包括支具主体、平卧位垫、1条肩带、1条腰带。支具主体包括用于承托人体腕部的托板,托板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平板,托板较大的一端设有向中部凹陷的用于贴合于人体腰部侧面的弧形凹陷,弧形凹部向上凸起,弧形凹部的上表面高于托板的上表面。平卧位垫为直角三棱柱状,其斜面可与支具主体的斜面相互贴合并连为一体;站立位时,可将腕关节平放在托板上;卧位时,将其放置在支具主体的下面,起到支撑作用,并根据其斜坡面调整至患者舒适的角度。两用型肩关节外展支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见图1。

1.支具主体 2.平卧位垫 3.弧形凹部 4.腰带

5.肩带 101.托板 102.固定贴

图1两用型肩关节支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2 两用肩关节支具的适应证 该关节支具可适用于: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肩关节bankart损伤、盂肱韧带损伤、肱二肌腱损伤、关节囊损伤、肱骨外科颈骨骨折等需要接受肩关节镜手术、关节囊修补术及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

1.3 使用方法 (1)患者取站立位时,仅使用支具主体部分,将患肢前臂放在支具主体上,主体弧面贴合患侧腰部的曲度,并调节肩带与腰带。(2)患者取卧位时,将患肢上臂放在活动的平卧位垫上,并调节其斜面放置的位置至适宜角度。将患肢腕关节放置腕关节弧形托板处,以保持患者在卧位时患肢的良肢位。

2 创新点

(1)增加平卧位垫,以便于患者在卧位与站立位时上臂均能固定在腋中线同一位置,限制肩关节的活动,使肩关节的固定更加稳定。此功能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放置的位置、角度及托板的厚度。(2)该设计为可活动式,用魔术贴粘合,易于拆卸,更加方便于需要肩关节前后功能锻炼的站立位患者。(3)在腕关节托板处设计成弧形,以保持患者卧位时患肢的良肢位,使患者佩戴时更舒适,依从性更高,从而减少并发症。(4)在与腰部接触的部位,重新设计与腰部接触弧面的长度,以贴合患侧腰部的生理曲度,使患者卧位时更舒适,与可活动式平卧位垫粘合,使患肢固定更加稳定,不易滑动。(5)寻找新的材质,使患者配带更加透气、舒适。(6)简化佩戴流程,避免患者因改变体位而反复佩戴支具。

3 小 结

疼痛和肿胀是肩关节镜检查后患者常见并发症,术后接受完善的高质量的术后康复及治疗是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的关键[4-5]。本肩关节支具简化了术后支具操作、提升佩戴舒适度,并配合术后治疗与护理,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功能康复。

综上所述,两用型肩关节支具在现有枕形外展支具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改善了肩关节镜术后、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等患者的体位管理问题,简化了佩戴流程,避免患者因体位改变而反复佩戴支具,同时确保卧位与站立位患肢上臂均能固定在腋中线同一位置,使肩关节固定在外展、前屈、内旋和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功能位,保持患肢在站立或卧床时均处于抬高的位置,以利于患肢的消肿、止痛。增加平卧位垫并成适宜角度斜面,使肩关节的固定更加稳定、更舒适,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康复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弥补了目前市场上售卖的肩关节固定器所不具备的多功能特点,更加利于患者肩关节的保护和患侧肩部损伤、骨折等修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托板支具平卧
冲击载荷下锚杆托板及组合构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Ottobock外展支具早期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疗效观察
平卧位输尿管插管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应用的护理分析
平卧位下直接前入路及侧卧位下后外入路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术中术后疗效对比
锚杆托板与缓冲垫层组合结构静、动载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应用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支具治疗进展*
平卧菊三七的形态特征和影响因素
人形辅助锻炼 助力机器人
车载钻机给进托板失效分析及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