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自媒体情境下的新新闻主义

2020-02-24 04:58郑杰
视听 2020年6期
关键词:主观性主义情感

□郑杰

新新闻主义是一种有别于常规的新闻报道形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文学写作的手法应用于新闻报道,重视对话、场景和心理描写,主张记者可以在新闻报道中描述人们的主观感受和心理活动,不遗余力地刻画细节①。它强调“利用感知和采访技巧获取对某一事件内部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信息和提出老一套的问题的手法。它还要求利用写小说的技巧,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写方面”②。

在如今这个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自媒体传播开始占据网络传播的大部分流量市场,新闻生产场域也开始向非专业化方向偏移,文字表达更加注重情感渲染,从而使得自媒体情境下的新新闻主义演变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主观性表达

新新闻主义从不否认自己是主观性新闻,在此原则上,新新闻主义者充满自信地称:“他们坚信客观和真实并非一回事,新闻本质是要真实,而客观不等于真实。”③在从事自媒体新闻写作的人眼里同样如此,觉得所谓的客观报道只不过是从业者采用各种手段掩藏其中主观性的一种报道,所以自媒体人在新闻写作中大量运用主观性的话语表达个人观点或者传递主观性的个人情感。这种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旁人话语:助力新闻写作

自新新闻主义问世以来,其剑走偏锋又类似于文学手法的写作风格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这些评价大多从新闻客观性和真实性出发来进行拥护或者抨击。新新闻主义由此开始延展出新的发展轨道,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的推文中开始出现新新闻主义的身影。自媒体作者为了追求所报道事件的全面性和可信赖性,大量引用与事件相关的旁人们说的话,当然这可以说是传统新新闻主义规范中“记者大量走访调查”在自媒体时代的另一种体现。比如,微信公众号“谷雨实验室”的原创文章《张首晟:“天使”莫名坠落》中有如下两个片段:

“即使是最亲近的人,此前也不知道他的抑郁症病情,以为之前表现出来的只是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压力,”发言人Sean告诉我们,“他的去世让所有人都很意外”。

此段话是该篇推文的引言,作者运用发言人的话直接点明此新闻事件发生的缘由,后面基本上是围绕着发言人的这句话展开叙述,从中可以看出发言人的这句话直接推动了新闻的写作方向。

“我们以为最容易预测的是他的诺奖,绝对没有预测到成为哀悼。”张首晟的好友、著名生物学家饶毅说。12月6日,他在朋友圈转发了专稿 《听从内心的张首晟》,这原本是几年前“为首晟将获诺奖准备的稿件”。

作者引用当事人好友说的话,起到了一个强调当事人在学术领域中出类拔萃的作用,并且在情感上也对整篇新闻透露出的遗憾起到渲染作用。从某个角度看,这也是对新闻写作的推进。

(二)细节描写:丰富新闻情感

除了运用周围人说的话进行旁敲侧击,自媒体作者通常还通过对象征性的细节进行描绘的方式达到丰富情感、吸引读者产生共鸣的目的。这也是现在的新新闻主义所奉行的信条之一,即从对细枝末节的描写来凸显写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和想要表达的观点。以微信公众号“正午故事”的推文《东北农民彼得洛夫的幸福生活》为例:

“都是亲身经历,如果我撒一句谎,你们就别相信彼得这个人!”手机屏幕里,他络腮胡拉碴的脸泛红,睁大的蓝眼睛里透着一股直愣愣的诚实。

泛红的长满络腮胡的脸以及睁大的眼睛,这种对彼得外部面貌的细致描写传达出他老实憨厚这样一种信号。不仅如此,从整段话的情境来看,彼得生活的这个小细节显露出他平时生活的简单幸福。除了对人物的细节描写,还有对环境的突出刻画,比如“谷雨实验室”的推文《互联网大厂复工的日子》中的这一部分:

就像是到了一家全新的公司。电梯地板用黑色的胶带分成规整的九个长方形,壁上挂着一包毛巾,戴着口罩的人身体离开电梯壁,站在各自的格子里,不发一言。

电梯门打开,陌生的细节扑面而来:往左还是往右?两边精致得如同复刻的镜像——同样的灰底白花大理石地板,同样的浅色地毯,踩上去没有一点声音。

这是该文的开篇部分,具体描写较以往不同的电梯环境和公司装饰,突显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初步复工的“全新体验”,以景抒情的文学写作手法被用于新闻特稿写作中,无疑是对新闻真实性的一种扩充,不仅能够烘托文章的情感基调,而且能够调动读者的情绪以达到传递情感的目的。

(三)图文并茂:完善新闻形式

新媒体时代,任何媒体都不再需要面对新新闻主义产生时那种贫乏的媒介条件,技术的发展“完善了符号学范畴”,并且“超越这些范畴将媒介重组为不同的家族”④。新技术为旧媒介时代中新新闻主义所遇到的冲突提供了解决方案,这也使得自媒体新闻写作中所运用的新新闻主义手法较之前出现了一些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对图片、视频、音频等媒介表现形式的灵活运用上,且对图片和视频等的应用都是出于一种主观性的情感选择,即选择披露什么样的图片和视频都是从写作者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出发的。

“正午故事”的一篇关于疫情期间企业复工的文章《穿越疫情,朝九晚五》运用大量的图片展示某一人物复工后的一天餐食饮料和所见所闻,有早餐、小区门口、公司楼下、快递收发室等等。除了二维平面式的感官体验,很多新闻也用上了声形兼备的视频来点缀文章的表现形式或者突显作者的写作意图,比如“谷雨实验室”的另一篇推文《千年老街还剩一张“清明上河图”》就以一个三分钟的视频开篇,首先就向读者展示了该新闻几乎全部的内容,这种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直击读者内心,以此吸引读者阅读接下来的文字,从而使其对新闻事件的深层面有更细腻的了解。

二、主观性选择

自媒体情境下的新新闻主义者沿袭了传统新新闻主义者在新闻报道写作时进行各项选择所依靠的原则,但是他们也在之前的基础上延伸出一些适合新写作环境的选择模式。

(一)题材选择:以小见大

在新新闻主义开始出现在新闻报道写作中时,美国社会动荡不安,文化跌落、道德沦丧等问题充斥着整个社会。以客观性为中心的正统新闻界不愿触碰这些暗黑面的新闻题材,因此,新新闻主义者从一开始就试图破解客观性题材的神话,将新闻报道的重点转移到那些被正统新闻界所忽视、歪曲或单纯地加以利用的文化发展方面⑤。到了现在的和平年代,社会整体稳定,自媒体新新闻主义者的题材选择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很多时候围绕着一个“小”字展开,总体上都是选择小人物的小事件来体现大智慧和大道理。以“谷雨实验室”为例,其最近的文章许多都是如此:《那些奋不顾身的善意,在城市末梢生长》以有7年健身教练经验的辛野义无反顾转行送外卖服务市民的小人物事迹展示疫情期间的动人故事和善良品质,由此向读者传递“疫情无情,人间有情”的暖心情感;《耗在798:如果连梦想都无力坚持,我们还剩什么?》从摄影师屈兆恒搬离位于北京草场地艺术区工作室的微小视角,描写北漂艺术青年在城市改造影响下梦想与现实碰撞出的无奈感,使得对生活或者工作曾经有过无可奈何情绪的读者感同身受,引起共鸣。

自媒体新新闻主义者对题材的选择很多时候都聚焦在社会小人物小事件上,这种以小见大的选择方式,正是新新闻主义适用于人物特稿以及深度报道的一个强力佐证。

(二)材料选择:以微显著

自媒体新新闻主义者在撰写新闻时有一个惯用手法,他们大量采用可以达到巩固主题效果的辅助材料,在选择这些辅助材料的时候,则通常选择“鸡毛蒜皮的小事”。同理,这些材料也是用小事突显文章的核心,以此强化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或情感。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的文章《长大后,我的孩子也成了留守儿童》中有如下材料:

周克八九岁那年,快春节了,我们在田边捡玉米棒子烤着吃。用砖头搭起简易灶台,三人聚在火堆前,一脸馋相。到饭点,有人远远地喊周克回家,是他大伯。玉米快烤熟了,周克恋恋不舍地看着。大伯声音急切起来,周克有点气恼,但还是挪着步子回家了。

有一次我劝周克写作业,他说:“我不想静下来,就想让自己高兴。一坐下,就想到自己没爹没妈。”

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第一人称来讲述别人的故事,第一段节选显示出留守儿童周克寄人篱下的生活环境,直接揭示了整个故事背景;第二段节选揭露周克在父亲意外去世、母亲逃离家庭后的堕落变化。这两段描写是周克人物性格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点,也是当事人悲情结局的伏笔点。作者所选用的两件小事,都是典型的小材料起大作用的表现。

三、结语

总的来说,自媒体情境下的新新闻主义表现出了新的活力,为整体环境不尽如人意的自媒体开辟了一片新闻净土。在新新闻主义的粉饰下,主要进行特稿写作和深度报道的新闻媒体号开始在自媒体平台上截取到一些网络流量。虽然新新闻主义已经在自媒体平台的新闻写作方面站稳了脚,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增强新闻内容的可读性,优化语言表达的技巧,与传统新闻写作结合,去粗取精,这对改变我国网络空间中新闻报道“求量不求质”的整体写作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

注释:

①徐叶.新新闻主义——新闻客观性的扩容[J].当代传播,2008(03):92-93.

②[美]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M].展江,殷文 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495.

③张欣,王凤.新新闻主义:另一种真实[J].青年记者,2007(10):25-26.

④[德]哈贝马斯.公共空间与政治公共领域(在荣膺日本京都奖时的答谢词)[A].[德]哈贝马斯.在自然主义与宗教之间[M].郁喆隽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⑤孙玉双,俞雪.浅谈新新闻主义的报道特征[J].写作,2010(07):35-37.

猜你喜欢
主观性主义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新写意主义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近光灯主义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