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中右三家报纸抗战苦难动员报道分析
——以《新华日报》《大公报》《中央日报》为例

2020-02-24 04:58
视听 2020年6期
关键词:法西斯新华日报中央日报

□ 郭 妍

1972年,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发表了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提出了议程设置功能假说。该假说认为,媒体通过某些手段将会影响人们对于某一事件的重要性及显著性的判断。报道数量、版序及报道形式均体现了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媒体关于某事件报道数量越多,则受众对于该事件的关注度越高;版序指的是报道位于头版、二版、三版还是四版;媒体所采用的报道形式也可以体现媒体的立场和态度①。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三报均对日本法西斯欺凌我国人民的暴行进行苦难报道,通过创伤性文字集中民众注意力,促使民众深思,促进民族觉醒,从而使中华民族精神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一、报道数量、报道形式及报道版位分析

抗战期间,《新华日报》的苦难动员报道数量最多,共415篇;《大公报》次之,共349篇;《中央日报》最少,共339篇。三报关于中华民族苦难报道主要集中在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与战略相持阶段(1938.11-1943.12),共1059篇。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日本法西斯企图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如猛兽一般,对我国展开猛烈进攻,残杀我同胞,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战略相持阶段,我军虽在战略与战术上有所进步,但日本法西斯在沦陷区依旧残忍迫害我同胞。在战略防御阶段与战略相持阶段,三报用大量篇幅报道我国民众所受苦难,通过创伤性文字,激发我国民众奋起反抗日寇。1944年以后,我国开展反攻,日本法西斯势力大势已去,三报关于日寇暴行报道数量随之减少,在战略反攻阶段(1944.1-1945.8)仅有57篇。

在报道形式方面,三报苦难动员报道的形式呈多样化特点。抗战期间《新华日报》日寇暴行报道通常在一二版出现,第二版专设敌寇暴行专栏。报道形式以评论、通讯和消息为主。《大公报》苦难动员报道通常出现在一二三版,第四版有时也会刊登有关苦难报道的文艺作品。《大公报》的报道形式主要以通讯和消息为主,辅之评论。《中央日报》苦难动员报道往往刊登在一二三版,报道形式以通讯和消息为主。

二、三报苦难动员报道内容分析

三家报纸民族苦难动员报道的内容形式相差不远,均注重宣传敌人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欺凌,整体上以军事欺凌报道居多。与《大公报》《中央日报》相比,《新华日报》在描述日本法西斯暴行时采用的辞藻更能激起我国民众的愤慨。

(一)政治欺压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政治欺压,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在中国推行和平运动,建立傀儡政府,妄图以华制华。1939年2月3日《大公报》发表的社评《暴敌对我的侮辱与毒谋》指出,“敌在我国推行的和平运动本质上是一种最毒辣的政治进攻”。同年10月11日,《新华日报》社论《粉碎敌人新的以华制华毒计》指出,敌人以华制华的毒计旨在破坏我国内部团结,使我国内部互不信任,甚至“同类相残,箕豆相煎”,可见日本法西斯用计之毒。

(二)经济压榨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所谓的东亚新秩序,对中国矿业、农业、轻工业进行大规模经济掠夺。三报均对日寇对我国的经济欺凌进行报道,主要表现为日军在我国大肆掠夺资源。1940年1月19日,《新华日报》评论文章《华北敌我经济战》中描述:“华北遍地皆为战场,生产多为敌人炮火摧毁,盐业生产陷入停顿状态,是时,敌人在华北大量掠夺,以不兑现的价格强迫棉商出售存棉”。《大公报》社评《分析敌人亡华毒谋》指出,江南地区工业已被敌人占领,重要资源也被敌人完全垄断。1941年9月18日,丁德纯在《中央日报》发表文章《暴敌在东北的经济掠夺》,指出暴敌对我国东北地区已遍布掠夺网与压榨机。

(三)文化侵略

日本法西斯势力妄图摧毁我国教育,在沦陷区实行愚民教育,使中国人民受到了严重摧残。三报均对日军对我国的文化侵略进行报道。1938年4月11日,《新华日报》发表通讯指出,敌机轰炸炸湖大清华,湖大建筑几全被敌炸毁,死伤人数甚多,惨状不忍睹;同年4月14日《大公报》发表评论将日本称为“东方文化之罪人”。据1938年8月12日《中央日报》报道,敌在武汉实施轰炸,仇杀平民,武昌华中大学惨遭摧残。

(四)军事暴行

在世界历史上,日军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杀人纪录。日军残忍杀害普通民众的行为,至今依然令世人发指。《新华日报》《大公报》《中央日报》均用大量篇幅来报道日军暴行。军事暴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屠杀百姓,惨无人道。据《新华日报》1940年8月8日报道,日军在崇明岛屠杀数百无辜平民,另有若干人被连同房屋活活焚死。据《中央日报》记载,敌在贯台大屠杀,用铁丝穿幼童,然后将其整批投入烈火。凡敌军所到之地,屠杀轰炸,淫掳焚掠,不堪肃述。

2.奸淫掳掠,丧尽天良。世界上一切罪恶非人兽刑,日寇都在中国实行。敌冦在中国罪大恶疾,特别是凌辱残害妇女,是其最大的罪状。其奸淫暴行径至八十老妇与十龄幼女亦不能幸免,可见其惨无人道之一斑。据《新华日报》1938年2月16日报道,敌劫去了救济难民捐款,在南京屠杀平民二万余人,奸淫妇女案件高达二万余起,可见妇女所遭痛苦及蹂躏,让人难以想象。同年2月20日《大公报》第三版记载,敌在南京,凶残屠杀,疯狂纵火,奸淫妇女,其残暴兽行惨绝人寰。

3.毒化我国,有违伦理。日本军阀专横,欺君残民,无所不为,对外侵略得寸进尺无止境,竟意图毒化我国。1939年11月28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触目惊心的日冦毒化政策》,文中指出“毒化政策是日冦灭亡我国整个政策的一面”,日寇在华实新毒化政策,妄图吸取我国金钱,掠夺我国物资,想要消灭战区人民的反抗精神。据《大公报》报道,日军在前线战斗时竟施放毒气,残害我士兵,并且在侵占区大卖毒品。

4.烂轰滥炸,涂炭生灵。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对我国进行轰炸,妄图利用空袭来摧毁我国后方经济,摧毁我国文化机关,试图以此来动摇我国人民的意志。1940年5月31日,《新华日报》发表的社评《抗议冦机暴行》指出,冦机成群结队西飞袭渝,市区乡壤均成敌机肆虐目标,工人平民区域和文化机关均被摧残;1938年7月20日《大公报》记载,敌机空袭武汉,死伤平民达1000余人,难民妇孺惨遭浩劫。

三、结语

日本法西斯侵华给中国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华制造了数万起凶残血案,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造成严重阻碍。国难当头,举国上下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英勇奋战,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抗战胜利与当时媒体的报道与宣传动员密不可分。《新华日报》“以宣传抗战,服务抗战为己任”,宣称“愿为一切受残暴的日寇蹂躏的同胞之痛苦的呼吁者描述者”。《大公报》充分发挥媒介公信力,真实、客观地报道抗战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央日报》为国民党的机关报,也用一定的篇幅报道日寇暴行。《新华日报》《大公报》《中央日报》均自觉担负社会责任,向民众展示日本法西斯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欺凌,通过宣传动员促进中华民族觉醒。

注释:

①余清楚,唐胜宏.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法西斯新华日报中央日报
永远很遥远
“建党100周年”系列故事 《新华日报》的“红色管家”
法西斯的“撸子”
《中央日报》对战后南京审判的报道
左中右三报抗战时期想象的共同体建构
《资本论》广告登上《中央日报》
韩国《中央日报》:韩商如何在中国创业
用镜头讲述草根民生——《新华日报》“影像”专版的特色探索与思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西斯德国的空军建设
添笔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