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2020-02-25 02:01钟方梅杨方权黄振升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阳江529500
北方药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阮 敏 钟方梅 鲁 桓 杨方权 黄振升(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 阳江 529500)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急诊科较为常见的急重症,致死率较高,存活患者的预后普遍较差。研究发现,血管再通率是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康复期治疗以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为主,最常用的为阿司匹林,但是对老年人等血管情况较差的患者来说,单纯用药的效果并不理想[1]。为此,本组研究以我院于2018年1~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0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来自我院急诊科,样本采集时间为2018年1~12月,样本量100例,所有样本经数字信封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7.13±6.24)岁;心功能分级:Ⅰ级13例,Ⅱ级12例,Ⅲ级19例,Ⅳ级6例。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56.97±5.26)岁;心功能分级:Ⅰ级11例,Ⅱ级13例,Ⅲ级18例,Ⅳ级8例。两组在一般次数方面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50059)单纯治疗,首次300mg嚼服;次日给予300mg口服,用药3d后,每日给予100mg口服,1次/d,连续用药30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83],首次300mg嚼服,次日75mg口服,1次/d,连续用药30d。

1.3 评价标准:本组研究中,临床治疗效果评价依据《实用内科学》[2]中的相关标准:①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心电图压低ST-T改善>0.15mV,导联T波倒置改善>50%;②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好转,心电图ST-T段有所改善;③无效:未达上述指标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数据的采集与计算均经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不良反应:用药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动脉硬化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发生风险因素,因此血小板活化治疗是最重要的预防与康复治疗方法,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够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阻止血小板聚集,从而控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死亡率[3]。阿司匹林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之一,属于环氧化酶抑制剂,主要成分为乙酰水杨酸,能够抗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活性,从而阻滞血栓烷A2(TXA2)对血小板的凝聚作用,进而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4];同时,阿司匹林可以促进NO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改善血管舒张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动脉内皮损伤,避免动脉硬化。但是,单用阿司匹林对于老年人等血管情况较差的效果较差。

氯吡格雷是现阶段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该药的抗凝功效主要是通过抑制继发ADP介导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的活性,阻断血小板聚集来实现;同时,氯吡格雷的活性代谢产物能够对血小板表面的二磷酸腺苷(ADP)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结合进行选择性阻断,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与活化[5]。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能够增强抗血小板凝聚的效果,进一步改善血液循环。

本组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用药期间两组的MACE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说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而且不会增加MACE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安全性高,可以推广。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吃氯吡格雷最好测下基因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