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治疗对流行性感冒和禽流感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0-02-25 01:44张海生陈瑞烈汕头市中心医院汕头515031
北方药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流行性抗病毒禽流感

张海生 陈瑞烈(汕头市中心医院 汕头 515031)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与生存环境的改变,各种新发流感病毒越来越多[1]。当前,流行性感冒与禽流感已经成为高发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影响。市面上各种抗感冒药物与抗禽流感药物层出不穷。但是在临床治疗中,常规治疗具有时间长、病情无恢复等不足。临床研究表明,抗病毒治疗的应用,能够具有针对性,为流行性感冒和禽流感患者康复提供极大帮助,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意义。本文选取我院200例流行性感冒和禽流感患者,分为两组,为其提供不同的治疗方式,对常规治疗效果以及抗病毒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主要为我院抽取的200例流行性感冒和禽流感患者,2017年5月~2019年5月为研究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男性54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58.3±3.5)岁。研究组男性48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61.7±3.2)岁。如表1所示。研究期间为两组提供不同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抗病毒治疗。

表1 一般资料分析(±s)

表1 一般资料分析(±s)

组别 性别 平均年龄(岁)男性 女性对照组 54 48 58.3±3.5研究组 48 52 61.7±3.2

将两组数据全部纳入统计学软件,可以知道一般资料数据虽有差异,但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流行性感冒和禽流感诊断标准;②知情同意本次研究调查,自愿参加。

排除标准:①对所用药物出现过敏反应;②妊娠及精神异常。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治疗。主要包含:①对症用药:由于身体各机能存在差异,一些患者免疫力较低,对于含有伪麻黄碱以及咖啡因等物质的抗感冒药物、抗禽流感药物要禁止服用,从而避免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2]。抗感冒药物、抗禽流感药物的用量要据体重、年龄酌情服用。对于心血管存在疾病的,一定要选用对血压不产生影响的抗感冒药物与抗禽流感药物[3]。②强化药物监管:将抗感冒、禽流感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象进行控制,发放抗感冒药、抗禽流感药物宣传手册,促使患者能够对药物常识有所了解,能够遵循医嘱进行用药,不会擅自将药物剂量进行调整与停药。

1.2.2 研究组:提供抗病毒治疗。主要包含:①流行性感冒抗病毒治疗:流行性感冒抗病毒治疗主要应用两种药物,即奥司他韦(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763)与扎那米韦(GlaxoSmithKline Australia Pty Ltd,国药准字H20090553)[4]。奥司他韦药物的用量为成人每日2次,75mg/次,儿童为每日2次,30mg/次。扎那米韦药物的用量为每日2次,间隔12h,10mg/次,分两次吸入。奥司他韦经口服,能够经过肝脏与肠道酯酶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奥司他韦羧酸,是一种强效、高选择性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以将病毒颗粒的释放进行阻止,能够将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传播进行减少[5]。而扎那米韦通过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改变流感病毒在感染细胞内的聚集与释放,从而起到预防流行性感冒的作用[6]。②禽流感抗病毒治疗:对于禽流感抗病毒治疗,同样可以选取奥司他韦以及扎那米韦药物,两种药物通过将细胞的表面电荷进行改变,从而将病毒穿入敏感细胞与释放核酸的过程进行抑制,阻止病毒的繁殖与扩散[7]。

1.3 观察指标:将两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主要包含心血管类、呼吸系统类、消化系统类以及神经系统类等不良反应,以%表示。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为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级。有效率为好+较好+一般。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与信息通过SPSS21.0进行分析、处理。利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利用均数±标准差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经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研究组抗病毒治疗后出现心血管类、呼吸系统类、消化系统类以及神经系统类等不良反应的情况要低于对照组,如表2所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比较[n(%)]

2.2 患者满意度比较: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采用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要低,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通过抗病毒治疗后满意度为96%,对照组为87%,将数据全部纳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比,能够发现明显差异,如表3所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药物治疗的满意度[n(%)]

3 讨论

流行性感冒以及禽流感主要为核糖核酸型黏液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通常发病的是甲型。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入侵,在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复制,入侵其他柱状上皮细胞引起变性、坏死与脱落,从而造成流行性感冒以及禽流感。流行性感冒以及禽流感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一旦发病,便会出现畏寒高热、乏力、头痛、身痛、咽部干痛,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在常规治疗中,主要是通过静脉注射、肌肉注射以及口服药物进行治疗。但是由于身体机能存在差异,在用药后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从而对康复产生影响。因此,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抗病毒治疗显得格外重要,是加速康复的关键。

本研究通过选取我院200例流行性感冒和禽流感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其进行常规治疗以及抗病毒治疗,将其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研究组在经过抗病毒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低于对照组,无论是在心血管类、呼吸系统类、消化系统类还是神经系统类等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方面,都要远低于对照组,以消化系统类不良反应为例,对照组出现该反应的8例,研究组出现该反应只有4例。由此可以发现,通过抗病毒治疗,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高达96%,而对照组的满意度仅为87%。

综上所述,在经过抗病毒治疗后,能够将治疗效果进行大幅度提高,同时也能够将药性进行改善,从而将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进行降低,阻止病毒的繁殖与扩散。能够更有效地保障抗感冒药物、抗禽流感药物在使用期间具有安全性,加快恢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流行性抗病毒禽流感
“抗菌抗病毒”口罩消费风险提示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和防治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大学生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行为及中医知识调查研究
禽流感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兴国县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发现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