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多酚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及对患者血清水平和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

2020-02-25 01:44唐卓润梁天梅四会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会526200
北方药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酚酸全血二聚体

唐卓润 梁天梅(四会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四会 526200)

目前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为主,但临床效果不理想。近年来研究发现hs-CRP的浓度与脑卒中关系密切。丹参多酚酸具有扩张脑小动脉,改善脑局部血流情况,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浓度,改善血浆hs-CRP和Hey等水平,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作用[1-2]。本研究为提高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血液流变学,采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其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试验组男性5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3.58±11.64)岁。对照组男性48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64.18±10.87)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年龄18~80岁;发病时间 6~72h;均CT检查证实为缺血性脑梗死。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凝血障碍;既往有严重颅脑创伤史;在入组前3个月内有过免疫抑制剂治疗史;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具体方法:阿托伐他汀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mg/片)治疗,使用方法:口服,常规起始剂量为10mg/次,1次/d,治疗4周后根据病情酌情调整服药剂量,每日最大剂量为80mg,在治疗期间严格控制胆固醇摄入;阿司匹林肠溶片(江苏平光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5mg/片)治疗,使用方法:口服,75mg~160mg/次,1 次/d;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75mg/片)治疗,使用方法:口服,75mg/次,1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0mg/瓶)治疗,用药方法:静脉滴注,200mg/次,1次/d,将其溶解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

1.3 观察指标:根据NIHSS量表评分结果和肌力评价标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100%,肌力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肌力恢复到2级以上,临床症状显著减轻;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肌力恢复到1级,临床症状轻微减轻;无效:神经功能缺损和肌力评分无明显改变,临床症状无改变或加重[3-4]。分别采集治疗前后清晨空腹外周血4~5mL,离心后使用循环酶法测量Hey水平,使用免疫比浊法测量D-二聚体和hs-CRP含量。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血清D-二聚体、hs-CRP和Hey水平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使用%表示,使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75%(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n(%)]

2.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hs-CRP和Hey水平:试验组治疗后,血清D-二聚体、hs-CRP和He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hs-CRP和Hey水平(±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hs-CRP和Hey水平(±s)

组别 D-二聚体(mg/L) hs-CRP(mg/L) Hey(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n=80对照组n=80 tP 0.88±0.21 0.87±0.22 0.29 0.77 0.37±0.09 0.55±0.14-9.67 0.00 10.28±3.13 10.52±3.14-0.48 0.63 3.42±1.12 5.13±1.35-8.72 0.00 20.88±6.22 20.69±6.18 0.19 0.85 10.17±3.92 14.67±4.20-7.01 0.00

2.3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试验组治疗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s)

注:*表示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红细胞聚集指数 血浆黏度 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试验组n=80对照组n=8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84±0.70 2.25±0.54*2.84±0.69 2.49±0.56 1.56±0.12 1.37±0.23*1.54±0.15 1.46±0.24 5.44±0.33 5.02±0.27*5.46±0.34 5.23±0.24 6.74±0.05 5.85±0.42*6.72±0.38 6.13±0.39 11.86±2.00 9.23±1.72*11.82±1.88 10.38±1.78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脑供血障碍引起脑部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导致脑功能出现异常的疾病,具有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传统抗血小板凝集、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已难以满足对疗效的诉求。近年来研究表明丹参多酚酸能有效抑制血小板凝集,抑制血栓形成,能有效改善血液凝、稠等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体内D-二聚体、hs-CRP和Hey水平[4]。本研究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选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对血清水平和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

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7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D-二聚体、hs-CRP和He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D-二聚体、hs-CRP和He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丹参多酚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好,能有效降低血清D-二聚体、hs-CRP和Hey水平,改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分析原因为丹参多酚酸能有效扩张机体内小动脉,增加缺血区血流量,改善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促进缺血区神经和细胞的恢复;能有效降低血小板浓度,抑制血小板凝集,阻止血栓形成;同时对脑细胞具有保护作用[5-6]。

综上所述,丹参多酚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理想,能有效改善机体内D-二聚体、hs-CRP和Hey含量,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酚酸全血二聚体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基于数据驱动和机制模型的丹参提取动力学研究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