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02-25 01:44王桂贤潮州市中心医院潮州521000
北方药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普罗阵发性胺碘酮

王桂贤(潮州市中心医院 潮州 521000)

快速型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发病率较高,在急诊内科较为常见,房颤、阵发性室上速、多源室性早搏为快速型心律失常常见表现[1-2],患病后,心肌缺血和血流动力学不稳为主要病症,病情严重会出现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对病情起到恶化影响。心律失常分为快速型与慢速型两种,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病急,具有较高病死率,因此,尽早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具有重要意义[3-4],在能够有效挽救生命的同时,显著提升生命质量,胺碘酮属于III类抗心律失常常用药物,该药物可有效纠正在心律失常过程中产生的紊乱血流动力学,使心肌缺血范围缩小,进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有研究表明,对快速型心律失常使用胺碘酮治疗效果显著[5],且安全性较高,本研究针对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效果与安全性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为快速型心律失常,入选时间为2017年12月~2019年2月。依照单双号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参照组,每组55例。研究组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65.36±2.87)岁;病程 1~20h,平均病程(16.21±2.13)h;扩张型心肌病16例、心肌炎13例、冠心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14例;心律失常类型为:心房扑动11例、阵发性室上速12例、快速型房颤11例、多源室性早搏10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1例。参照组男性29例,女性26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6.13±1.98)岁;病程 1~21h,平均病程(15.98±1.62)h;扩张型心肌病15例、心肌炎14例、冠心病13例、风湿性心脏病13例;心律失常类型为:心房扑动12例、阵发性室上速11例、快速型房颤10例、多源室性早搏11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1例。比较组间各项基线信息,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对其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治疗方法:将普罗帕酮(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248)给予参照组治疗,治疗方式为:将70mg普罗帕酮溶于20mL 5%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静脉注射,推注时间控制在10min内,完成注射后,将1mg/min普罗帕酮进行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30min,30min后,若未见好转,则根据上述静脉注射方式再次给予70mg普罗帕酮。研究组实施胺碘酮(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099)治疗,治疗方式为:在第一次用药时,应将150mg胺碘酮溶于20mL 0.9%生理盐水,给予静脉注射,推注时间控制在10min内,完成注射后,将1mg/min胺碘酮给予静脉滴注,滴注时间控制在30min,30min后,若未见好转,按照上述静脉注射方式再次给予150mg胺碘酮,当心室率低于60次/min时,应对用药量进行及时调整,在24h内,胺碘酮使用量控制在900mg以内。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临床疗效:经治疗,心律失常症状完全消失,期前收缩减少超过90%视为显效;经治疗,心律失常症状明显改善,期前收缩减少在50%~90%之间视为有效;经治疗,心律失常症状无任何改善迹象,期前收缩减少未达到50%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②对比组间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晕、血压下降、失眠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研究组治疗后,显效29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96.3%;参照组治疗后,显效24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81.8%。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得知,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不良反应:研究组出现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参照组出现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安全性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近年来,临床心律失常患者逐渐增多,心律失常在临床较为常见,是心血管疾病主要并发症[6],心律失常可依照心室率速度分为快速型与慢速型两种,该病为心脏病患者死亡重要因素之一,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病率较高,病情发展较急,死亡率远高于慢速型心律失常,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均为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表现,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均为心律失常发病原因[7],在发病期间,血流动力学易产生紊乱,进而导致病情加重。

一般治疗该病运用药物治疗,治疗目的为改善血流动力学,进而防止出现猝死,因此,安全有效药物的选择至关重要。胺碘酮为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主要药物,目前在临床运用较为广泛。胺碘酮又称乙胺碘呋酮,属于III类抗心律失常药[8],可有效非竞争性抑制α与β受体,同时阻滞非活动期的钙、钾、钠通道,有效提升冠脉血管,使其心肌耗氧量与心肌缺血范围有效降低,从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心功能不全或多种心脏病均可使用胺碘酮治疗,胺碘酮在释放药效时,相对缓慢,在治疗过程中需较长负荷周期才可保证稳定浓度,从而起到抗心律失常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3%,参照组为81.8%,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1%,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8%,P<0.05,说明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使用胺碘酮治疗,可提升临床疗效,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普罗阵发性胺碘酮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危机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印邦长拍女记者脸惹众怒
肺癌症状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