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的疗效观察

2020-02-25 01:45邓永佳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广州511300
北方药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酵母菌耐药性肺结核

邓永佳 黄 汐(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 广州 511300)

肺结核这一疾病在过去和现在都是医学界一大难题,在我国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相当高,且难治愈,易于传染。由于致死率高,且可传染,加之真菌的耐药性,肺结核的治愈愈发困难。治疗手段只能是使用抗生素和抗结核药物,但抗生素使用过量容易使得内部真菌产生耐药性,使得菌群失调,感染率进一步上升。且该病耐药性强,老年患者是多发群体。

在众多真菌感染中,结核菌的耐药性最强,肺结核还可以与其他真菌合并,最多的是念珠菌,这就导致结核病的治疗受到严重影响[1]。本文对肺结核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其耐药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我院患者中选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共8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0±3.35)岁;初治肺结核26例,复治肺结核14例。实验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61.55±4.25)岁;初治肺结核23例,复治肺结核17例。

1.2 方法:主要是采集痰液从而进行真菌培养,在清晨,应使用生理盐水漱口,前后三次,之后尽力吐出痰液,收集进无菌杯,应快速进行真菌的药敏试验,时间最好控制在1h以内。然后根据结果进行病况分析[2]。

1.3 观察指标:根据真菌感染的具体菌种进行判断,根据感染的病原性真菌感染类型,进行患者感染的真菌主要是哪些类型的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感染的主要真菌类型:由表1可知,对照组和实验组主要感染的真菌类型是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占比最大,实验组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比例更大(P<0.05)。

表1 感染的主要真菌类型对比

2.2 两组感染的主要部位:由表2可知,对照组和实验组感染的主要部位都是呼吸道,实验组占比更大,呼吸道占比最大。其次是口腔和消化道。

表2 感染的主要部位对比

2.3 两组耐药性对比:由表3可知,两组G+药物耐药性较高。实验组的耐药性比例大于对照组。

表3 两组耐药性对比

3 讨论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疾病,但它治愈难度高,易传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讨论中并不少见,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的退化,稍不注意就会患上肺结核,而该病作为慢性疾病,显著特点就是需要漫长的治疗周期,老年人在漫长的治疗周期里很容易丧失治疗信心,同时由于真菌耐药性,很难彻底治愈。该病还会极大损伤支气管和肺,加之由于治疗肺结核需要用到大量的广谱抗菌药物,这就导致广谱抗菌药物会导致进一步的病菌感染,治愈的难度随之增大[3]。由于抗生素和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那些受到药物打击却没有完全杀死的病菌就有了耐药性。抗生素在肺结核治疗中的有效性越来越低。所以临床医师要做到实时跟踪检测,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病菌耐药性提升。在治疗中,肺结核病例的肺会开始出现各种病症,其中包含肺纤维化和肺气肿,导致积痰,从而引发呼吸道感染。另外,在临床观察中,有些医生由于不够专业和负责,没有准确无误判断是何种真菌导致的肺结核就开始用药治疗,使得治疗效果不理想,其次真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治疗的难度越来越大。在临床治疗中,要根据不同的真菌感染选择抗生素,如今真菌耐药性已经普遍提高,做好药敏试验有助于对症下药。避免治疗的效果不理想和细菌耐药株的产生。本研究的结果与相关文献有着一致性,相关文献研究表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尤为有效,疗效胜于其他抗生素,本研究也发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处理真菌感染时疗效甚好[4]。

由于本文研究的例子较少,同时与其他地区可能存在地区性差异,所以可能与其他的文献研究存在一些偏差。但通过上文可知白色假丝酵母菌具有很高的真菌分离率,同时由于它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这就导致在染上该真菌后,往往体质较差,恢复力低,使得治疗难度增加。同时真菌感染后的疗程比较长,且抗真菌的药物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且真菌有着甲壳或者葡聚糖,药物的渗透不易,所以因为真菌的这一特征,医师要根据感染部位和病变的程度进行药材的选用,随时观察身体的变化和肝脏的反应[5]。在临床中,要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谨慎的采集标本工作,对采集到的标本培养要小心细致科学,避免其他真菌进入培养皿,通过标本的培养可以找到致病的病原性真菌,从而选择合适抗生素。根据临床观察,不当的医疗手段甚至可能使得在医院发生感染,特别是年老的患者,由于他们长期住院或者免疫力较差,在医院发生感染。另根据临床观察,性别不影响真菌感染,二者不具有相关性。所以在治疗中,临床医师最好将以上因素考虑进去,综合各种因素,首先用药使得病情稳定不再恶化;再结合现代医学手段,促进免疫力的提高;而在面对年龄大、住院时间长、病情较重的患者时,尤其需要注重护理和病情观察;减少侵入性诊疗操作,使用无菌技术,避免再感染;最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菌群失调和真菌二重感染。

在耐药性方面,G+耐药性更强,G—耐药性稍弱,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中,要重视两者的耐药性观察,充分了解其耐药性。

猜你喜欢
酵母菌耐药性肺结核
长孢洛德酵母菌致腹腔感染1例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159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研究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抗生素耐药性并不新鲜——它早在人们使用药物杀菌前就存在了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酵母菌感染,怎样才能不误诊?
肺结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