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高热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2020-02-25 01:45谭敏斯中山市南朗医院儿内科中山528400
北方药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降温

谭敏斯(中山市南朗医院儿内科 中山 528400)

发热是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如果处于长时间发热的状态,很大概率会引起惊厥、神经突发性异常等,并会使耗氧量迅速增加,若不进行及时医治,极易对小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的损害,甚至造成死亡[1]。我院选取收治的85例高热患儿,随机分组后采用不同干预措施,探究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高热的不同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热患儿85例,按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2例,对照组43例。研究组女性13例,男性29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4.5±0.2)岁;发病时间 3~5d,平均发病时间(4.2±0.6)d。对照组女性 15例,男性 28例;年龄 1~6岁,平均年龄(3.5±0.1)岁;发病时间 2~7d,平均发病时间(4.5±0.2)d。两组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治疗前准备:高热患儿在入院后先进行血、尿等常规检查,检查完毕后,在病房内先进行一系列的物理降温,主要有温水擦拭、敷冰袋等,同时要保持病房内环境安静、通风良好,然后进行药物治疗[2]。

1.2.2 药物治疗:对照组:使用31mg/mL的对乙酰氨基酚进行治疗,每次的用量要根据体重给药,标准为每千克11~15mg,每5h左右给药一次,一天内服药不超过四次。研究组:使用21mg/mL的布洛芬进行治疗,每次的用量同样要根据体重给药,标准为每千克4~10mg,如果一次服药后高热未退,则在4h后再给药一次,一天内服药不超过四次。两组在进行退热治疗的同时,还需根据症状使用抗生素等治疗,但不再另使用任何退热药[3]。

1.3 观察指标:分别测量并记录两组在服药1h、2h、3h、4h、6h后的体温数据,并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有效率。疗效判断标准为:显效:在服药3~6h内体温恢复正常且保持稳定状态;有效:在服药6h内体温明显下降,但仍略高于正常体温;无效:体温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处于高热状态[4]。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服药后不同时长内体温数据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服药2h内的体温变化差别不大,在服药3h以后研究组退热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服药后不同时长内体温数据比较(±s)

表1 两组服药后不同时长内体温数据比较(±s)

组别 例数 1h 2h 3h 4h 6h研究组对照组42 43 t P 38.7±0.3 38.8±0.5 11.858<0.05 38.3±0.2 38.5±0.4 12.523<0.05 37.7±1.1 38.4±0.8 14.329<0.05 37.5±1.2 37.7±0.2 13.276<0.05 37.5±0.4 38.2±1.3 17.416<0.05

2.2 两组临床效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3 讨论

发热是由于致热源使机体体温的调节性体温升高造成的,小儿的体温本身就略高于成人,因此小儿的体温如果在39℃~40℃时便是处于高热状态,由于儿童的各项免疫系统发育都未成熟,所以抵御病原体侵入的能力较低,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原因都能引起小儿发热,最常见的是由上呼吸道感染造成的,在入院时要进行综合检查,针对具体的症状治疗[5]。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均有退热的功效,同时对风湿类的关节炎以及各类关节处发炎症状的缓解都有良好的效果[6]。布洛芬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认证并推荐的儿童退热药,是当下各大医院治疗小儿高热首选药物,具有消热、消炎、缓和疼痛等功效,主要的功能是抑制体内的环氧化酶,并能够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某些肿瘤细胞因子的形成,使机体的调控点温度下降,即起到降温解热的作用。布洛芬呈混悬液状态,使用相对来说较为便利,适合小儿饮用,口感较适宜,对小孩子的肠胃等器官的伤害较小[7]。对乙酰氨基酚也具有解热降温的作用,但其退热原理为抑制下丘脑前列素的合成,但其降温效果略差于布洛芬,且在维持退热的时长上也略差于布洛芬。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服药2h内的体温变化差别不大,在服药3h以后研究组退热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对乙酰氨基酚也是一种在小儿高热治疗中常用的退热药物,同时也有良好的消炎止痛的功效,主要是对关节疼痛、神经疼痛等作用较明显,并可以直接用于发炎的部位,对乙酰氨基酚成分与阿司匹林的成分较为相似,在用药前要进行皮试,确保对此药不会出现过敏现象,以保证服药后的健康安全。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下丘脑前列素的合成,但是对于外围的前列腺素的合成的抑制作用较弱,会使外周血管扩张,从而使机体出汗、退热,因此在镇痛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但在退热方面与布洛芬相比还略差一些[8]。对乙酰氨基酚在用于小儿退热时,不但起效慢,花费的时间较长,需要服药的次数多,而且在服药的6h内还会出现反复升温的现象,有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腹泻、呕吐、大量出汗等不良反应,并不适宜小儿过多使用,如果服用超过3d或超出了服用的剂量,则极易导致血小板减少、贫血、肝脏受损害,甚至造成昏迷和死亡。相对于布洛芬,其安全性、可吸收性和有效性都相对较差一些。通过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相对于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的方式,服用布洛芬退热快、降温持续的时间长,且具有治疗时间短、见效快、安全性高的优势,在治疗小儿高热中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降温
布洛芬真是万能止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你真的了解吗
布洛芬能抗炎镇痛 但肠胃不好者禁用
吃感冒药进了ICU 全因做错一件事
儿童退热还能用布洛芬吗
扑热息痛过量很危险
降温的办法
消炎药该怎么用?医生说了很多次,可惜少数人知道
一起来消消暑 盛夏降温美妆品清单
小老鼠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