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痔疮术后便秘的疗效评价

2020-02-25 01:45郑镇波郑伟雄周雁苹东莞市长安医院普外科东莞523841
北方药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肛周灌肠痔疮

郑镇波 郑伟雄 周雁苹(东莞市长安医院普外科 东莞 523841)

痔疮是临床常见的肛肠科疾病,该病的发生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好发于45~65岁,排便时会出现便血、疼痛、肛门瘙痒等情况。临床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痔疮多采用手术治疗,但由于肛门直肠部分神经分布密且血管丰富,在痔疮术后常有疼痛、便血、肛周水肿等症状[1],且患者因术后肛门疼痛不愿排便,强忍便意,进而会导致便秘的发生,增加痛苦。中药灌肠是中医学中的特色疗法,本文旨在分析其在治疗痔疮术后便秘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本院接收的70例痔疮术后便秘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例选取时间:2018年4月~2019年3月。对照组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8.56±4.11)岁;病程 1~5 年,平均病程(3.10±0.76)年。观察组35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8.64±4.16)岁;病程 1~6 年,平均病程(3.15±0.84)年。两组一般资料无较大区别(P>0.05)。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以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学组制定的痔疮诊断标准为参照;中医诊断标准以《中医病证诊断标准》为依据,便秘诊断标准以中医常见病诊疗常规为参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痔疮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下腹不适、头晕头痛、排便困难、肛门疼痛等症状;③临床资料完整且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因器质性病变或药物所引起的慢性便秘;②存在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③存在凝血机制障碍、精神疾病;④存在下消化道出血、大便失禁。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麻仁滋脾丸。口服麻仁滋脾丸1丸/次,一日两次,连续治疗14d。观察组:中药灌肠。选用的中药包括当归、黄芪、枳实、厚朴、太子参、桃仁、麦冬、柏子仁、制首乌、肉苁蓉等,将上述中药材使用清水浸泡30min,加水200mL取汁80mL,倒出备用,再加水100mL煎煮至70mL,将两次的药汁150mL进行保留灌肠。共计治疗14d。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1)采用Wexner便秘评分系统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14d后的便秘症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排便频率、排便困难、排空感、腹痛、排便时间、协助排便、排便失败、便秘病程等,除协助排便的分值为0~2分外,其他指标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总分为30分,以分值低为优势。(2)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肛周水肿情况,指压后轻度凹陷,局部水肿为轻度;伤口周围可见明显水肿,存在疼痛及活动受限情况,即为中度;伤口周围组织紧张或存在渗液情况,疼痛剧烈且难以忍受,即为重度。(3)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判定标准:①痊愈:在治疗后,排便次数、排便时间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且随访3个月无复发情况;②好转:排便次数、排便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③无效:以上标准均未到达。临床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便秘评分:观察组治疗前的便秘评分为(14.10±3.52)分,治疗后为(5.42±1.28)分;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的便秘评分分别为(14.16±3.60)分、(8.32±1.47)分。治疗前,两组便秘评分差异不显著(t=0.071,P>0.05);治疗后,两组便秘评分均低于治疗前(t=13.710、8.885,P<0.05),且观察组分值比对照组更低(t=8.802,P<0.05)。

2.2 肛周水肿情况:观察组肛周水肿程度明显比对照组更轻(P<0.05)。见表 1。

表1 对比两组的肛周水肿情况[n(%)]

2.3 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 2。

表2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n(%)]

3 讨论

痔疮的病因主要包括静脉曲张学说、肛垫下移学说。手术是治愈痔疮的有效手段,但术后若未得到有效的干预,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不仅会影响康复,还会导致痛苦增加。便秘是痔疮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原因在于:术后因肛周疼痛而消减便意、忍便不排,容易在术后2~3d后出现排便困难症状,增加排便疼痛感,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术后摄入的水分不足以及运动量缺乏[2-4],未对结肠正常蠕动产生刺激,肠道蠕动缓慢且水分较少,导致粪便干燥[5],引起大便秘结、排便困难[6]。

中医认为痔疮术后便秘的发生与脉络瘀滞、肠燥津亏、气血亏虚、湿热下注有关,因此临床治疗应注意益气通便、润肠养血[7]。本次研究中采用的中药中,当归、黄芪具有补血活血、补气固表、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功效[8-9];枳实可破气消积,厚朴可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与枳实配伍可消积导滞;太子参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效;桃仁以及柏子仁可活血祛瘀、润肠通便;麦冬可养阴生津、润肺止咳;制首乌可滋补肾阴、益气补肝;肉苁蓉可润燥滑肠、补肾通便、调血止痛。诸药配伍可起到益气活血、补血调血、润燥生津、通便导泻等效果,且经灌肠能够直接到达病变位置[10],经直肠黏膜吸收后可向全身扩散,起效快且疗效好[11],能够减轻药物对肝肾功能的损害,可促进肠道蠕动及粪便排出[12]。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便秘症状评分明显下降,肛周水肿程度减轻,且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更高,充分说明中药灌肠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中药灌肠应用于痔疮术后便秘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迅速改善便秘症状,缓解肛周水肿。

猜你喜欢
肛周灌肠痔疮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痔疮的临床对比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关于痔疮防治的科普知识
痔疮与痔病是两个概念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灌肠机专利技术综述
单足站立可防痔疮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