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探讨

2020-02-25 01:45陈姿姿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广州510000
北方药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不合理内科医师

陈姿姿(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广州 510000)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临床发病率不断上升[1]。由于老年患者大多会伴随紧张、恐惧的心理,诸多不良情绪会刺激肾上腺素能神经分泌,使得血管出现收缩,造成血压升高,加重病情[2]。目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与技术已经提高,目前急性死亡人数已经下降,但心血管疾病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我国,均是死亡的重要原因[3]。目前心血管疾病类型较多,包括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情况,对于这类危重疾病,除了有效抢救,更需要积极配合临床药物。本文通过将心血管内科用药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选择实施对策处理的患者,对比未实施管理的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研究,2016年9月~2017年9月实施常规用药管理,2017年10月~2018年9月分析常见问题并提出对策,均抽取住院120例患者。纳入标准:①均获得确诊;②研究期间依从性较高;③知晓本文研究且愿意参加。排除标准:①相关药物过敏史;②合并恶性肿瘤;③相关资料不完善。对照组女性58例,男性 62 例;年龄 50~78 岁,平均年龄(61.54±3.65)岁;病程 1~15年,平均病程(7.01±1.54)年。研究组女性57例,男性63例;年龄 50~78岁,平均年龄(61.23±3.32)岁;病程 1~15 年,平均病程(7.03±1.51)年。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常见问题:①配伍不够合理,部分患者会合并出现其他疾病,在治疗中需要配合其他药物,容易出现毒副作用。②抗菌药物:部分患者存在感染的情况,医师未进行药敏试验就开具药物,会出现药物不合理的情况。③用法用量:老年患者由于记忆力较差,会出现错服、漏服、多服的情况。④部分患者根据诊断自行用药,部分医生会忽略药物禁忌问题,使得在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或者部分具有特殊性的药物,不适合哺乳期、老年等特殊群体,或药物存在用药时机、用药剂量、频率上的特殊性,不注意会产生一定副作用。

1.2.2 对策:①强化医师的专业知识,并积极学习用药知识,与高年资的医师进行交流,科室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并提高医师的专业素养,确保其充分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用法用量等。②用药问题:在临床不合理情况上,会出现错服、漏服等情况,需要进行健康教育,并告知用药合理性,强化家属共同学习,保证药物合理应用。加强老年患者的用药指导,准确评估老年患者的视力情况、精神状况,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与药物治疗,监督按时用药,避免出现用药错误,减少用药不良反应。③医院:在用药上设置奖惩制度,对于不合理用药情况,医师需要进行处罚,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对治疗的患者医师需要及时注意,并询问其用药情况,给予合理的用药指导,高龄患者及时按量送药,保证合理性。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用药常见问题,总发生率=(配伍不够合理+抗菌药物不合理+用法用量错误+忽略药物禁忌)/总例数×100%[4]。

并观察退药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均采取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在计算计数资料的时候采取χ2检验,选择[n(%)]表达;计算计量资料的时候采取t检验,选择(±s)表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实施后用药不合理情况为5.00%,低于实施前的 20.00%,差异显著,P<0.05,见表 1。

表1 实施前后临床用药常见问题[n=120,n(%)]

2.2 实施前后退药情况:实施前后退药均为修改医嘱发生率最高,两组在退药情况上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退药情况[n=120,n(%)]

3 讨论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技术已经提高,目前急性死亡人数已经下降,但心血管疾病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我国,均是死亡的重要原因[5]。由于大多患者为老年患者,由于生活能力出现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出现下降,会受到心血管疾病的侵害;或由于心血管病因复杂,与年龄、疾病史、情绪存在一定联系[6]。这类患者大多为终身服用药物,在药物治疗上需要加强研究,关注用药合理问题,促进积极治疗。

本文通过分析心血管内科用药常见问题,提出对策,结果:实施后用药不合理情况5.00%低于实施前的20.00%,差异显著,P<0.05。实施前后退药均为修改医嘱发生率最高,两组在退药情况上无显著差异,P>0.05。在常见问题中,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抗菌药物使用不当的情况,使得抗生素出现滥用,出现联合用药,使得用药不合理,影响治疗效果。加之大多数患者未进行药敏实验,使得治疗出现差错。而心血管内科药物较多,不同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使得联合用药缺乏认知,导致药物应用合理性较差[7]。部分医师专业知识较差,对药物的应用合理性掌握不够,使得药物宣传力度较差,加重病情。医院需要加强对医师用药情况的培训,并确保患者掌握药物药理,加强医务人员对患者表现的观察,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对症处理。并掌握用药配伍禁忌,在配伍期间结合药性、疾病特点、发展,准确把握药物种类、剂量、给药方式与用药时间,促进用药合理化[8]。由于老年患者大多记忆力较差,用药依从性较差,临床仍需要不断加强用药指导,评估精神状况、记忆力与视力,并结合实际情况,监督老年患者用药,避免出现用药错误,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部分高龄患者,由于肾脏代谢问题,会出现剂量较大。在处方审核中,扩大审核范围,强化药理知识,掌握用药原则,并辅助临床药师,监督用药[9]。在用药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少服、服用时间不当、错服等情况,包括胺碘酮会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部分患者会出现应激反应,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但实际情况下,心电监护并不理想。因此对于联合用药、高龄患者,尤其是伴随肝肾功能不全的,需要进行药学监护。更需要提高医嘱质量,明确药学监护使用范围,提高监护质量,及时发现不良反应,保障安全用药。

综上所述,对于心血管内科的用药问题,临床仍存在不少问题,使得用药质量出现下降,需要根据临床用药问题,提出对策,切实保证用药安全,提升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不合理内科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内转科型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中国医师节》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神回复
差评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