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欣妥对持续性房颤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2-25 01:45秦丽英李平宝王俊杰清远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清远511500
北方药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持续性左室房颤

秦丽英 李平宝 范 尧 王俊杰(清远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 清远 511500)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慢性心力衰竭在我国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入院率和致死率很高。而房颤是心衰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10%~30%的慢性心衰患者可并发房颤,房颤使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并与心衰互为因果[1]。持续性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不齐之一。在一般人群中,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在1%~2%之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将在未来50年内至少翻番[2]。心力衰竭与心房颤动发病率越来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更高,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被宣布为“心血管疾病的两种新型流行病”[3]。基于人群的研究表明,这两种疾病共同增加中风、心衰住院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尤其是在房颤发作后不久。更重要的是,持续性房颤和慢性心衰可以互相促进[4]。因此,在治疗持续性房颤合并慢性心衰中,毫无疑问,恶性循环将被打断,将大大减轻症状并改善预后。因此,本文以持续性房颤合并慢性心衰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诺欣妥对持续性房颤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6月持续性房颤合并慢性心衰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1.23±18.82)岁;病程 2~12 年;体质量指数 20~25kg/m2,平均(23.12±0.74)kg/m2。观察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1~80.5岁,平均年龄(61.2±19.42)岁;病程 1.5~13 年;体质量指数 21~25kg/m2,平均(23.66±0.79)kg/m2。

1.2 纳入、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85周岁之间,性别不限。符合持续性房颤合并慢性心衰诊断标准;②自愿接受本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意识清楚,能与医生沟通、交流。(2)排除标准:①合并传染性疾病、重要脏器损伤或恶性肿瘤;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③慢性传染性疾病;④凝血机制、免疫功能异常;⑤妊娠或分娩期间;⑥血压低于95/60mmHg;⑦近3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脑卒中。

1.3 治疗方法:两组均在一般西医治疗基础上,如抗凝、减轻心脏负荷、控制心室率、控制水分摄入等。服用下列药物。对照组口服盐酸贝那普利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14)。服药方法:初始剂量2.5mg/次,1次/d,根据血压逐渐增加到最大耐受剂量。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并记录治疗情况,记录临床数据,并评估治疗效果。观察组口服诺欣妥(沙库巴曲缬沙坦片)(NovartisPharmaSteinAG,国药准字J20171054)。服药方法:初始剂量25mg/次,2次/d,根据血压逐渐增加到最大耐受剂量。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并记录治疗情况,记录临床数据,并评估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①心功能水平。记录6min步行距离、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射血分数,NT-proBNP水平。②生活质量评价。采用LiHFe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对治疗前后情绪状态、疾病情况、体力状况、社会关系进行评分。最后得分与生活质量呈反比[5-6]。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水平: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在6min步行距离、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射血分数提升,NT-proBNP水平下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心功能水平比较(分,±s)

表1 两组心功能水平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0.05。

组别 6min步行距离(mm)左室舒张末内径(mm)左心射血分数(%)6月内再住院率(%)NT-proBNP(ng/L)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341.69±0.17 540.93±0.14ab 341.33±0.21 423.78±0.22b 57.83±5.13 41.25±2.11ab 58.11±4.22 50.88±0.91b 33.52±3.26 52.39±5.99ab 33.43±3.65 43.45±5.77b 2.5a 12.5a 7538.52±3449.32 1258.79±796.52ab 7496.78±3326.48 4580.47±1329.25b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情绪状态、疾病情况、体力状况、社会关系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0.05。

组别 情绪状态 疾病情况 体力状况 社会关系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4.29±0.19 9.23±0.64ab 14.30±0.21 11.12±0.46b 12.43±0.23 6.12±0.31ab 12.44±0.25 9.21±0.28b 21.41±0.44 10.11±0.30ab 21.40±0.42 17.10±0.35b 20.39±0.32 10.13±0.25ab 20.41±0.33 17.09±0.28b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农村地区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45.01%,城市地区占42.61%。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上升[7]。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0.9%,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为5.3%。各年龄段心衰病死率均高于同期其他心血管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损害,并在心肌结构和功能方面持续发生病理变化[8]。心房颤动是临床心脏病学中常见的心律失常。快速的心室房颤不仅可以导致持续的高心肌耗氧量,还可以产生诸如心肌缺血症状。因此,伴有快速心房纤颤的慢性心力衰竭更为严重,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9]。另外,超过90.0%的心力衰竭患者经常患有呼吸道短促,缺乏活动,疲劳,睡眠困难,呼吸困难,水肿和胸痛等身体症状,大约一半的人在出院后认为身体症状没有改善。心衰患者躯体症状负担严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已成为医生和患者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普通人群和其他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认识和控制疾病症状以及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仍然是心血管医生和全科医生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挑战。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躯体症状的现状和生活质量,分析上述生理,心理和情境因素对躯体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研究提供依据。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10]。

目前,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部分,主要的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β-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诺欣妥可能为大多数人打开心力衰竭治疗的新纪元,为心力衰竭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可能性[11]。在本研究中,持续性房颤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在6min步行距离、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射血分数提高和NT-proBNP水平下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诺欣托治疗,可以大大改善心肌的收缩力,减轻症状。诺欣妥较贝那普利能明显降低持续性房颤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再住院率,降低住院费用,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脏功能。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情绪状态、疾病情况、体力状况、社会关系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诺欣妥在市场上得到应用,给心力衰竭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诺欣妥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新型药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抑制剂。由于脑啡肽抑制剂可有效利尿,舒张血管并保护心脏,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心力衰竭[12]。

综上所述,诺欣妥较贝那普利能明显改善持续性房颤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功能,提高射血分数,缩小左室舒张末内径,降低NT-proBNP水平,而且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及治疗费用,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持续性左室房颤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2020年江淮地区夏季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2016年华南地区一次持续性异常降水过程分析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什么是HPV持续性感染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