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价值意蕴

2020-02-25 06:32何土凤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健康权生命安全肺炎

何土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249)

生命健康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当突如其来的安全事故、自然灾害、暴力恐怖等灾难发生时,习近平总书记总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冬末初春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百年未遇的灾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医疗救治工作摆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2020年6月7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书中多次提到“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充分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当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已然成为一场对各国和全球治理能力的大考。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保障人民的生命权、安全权、健康权,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是全球战“疫”的首要任务和重要职责。

1 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在新时代的运用

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的本质特征的体现,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三方面内容:一是“作为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二是“通过劳动生产自己的生命”;三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疫情当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维护人民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在新时代的运用。

第一,维护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体现人的本质是“作为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从人的生理机能来看,生命的安全、身体的健康是人的各种生理机能得以正常发展的基本需求。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指出:“人作为自然的存在物,而且作为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2]这表明要从自然存在物、作为有需要的自然存在物的人这两方面特性来理解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也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3],并指出“他们的需要是他们的本性”[4]。这表明了满足有生命的个体存在的吃喝住穿需要,是人赖以生存的前提,是人的本性的体现。因此,保障基于生理特性产生的安全需求、健康需求是全球战“疫”的首要任务和各国人民发展的首要需求。

第二,维护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体现人的本质是“通过劳动生产自己的生命”。从人类整体发展历程来看,人类通过劳动创造维持生命存在的基本需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析了“生命的生产”,包括“通过劳动生产自己的生命”(即人类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而生产他人的生命”(即人类的繁衍)。[5]正因马克思把劳动看作人类生命生产的形式,所以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指出,“劳动不过是人的活动在外化范围内的表现,不过是作为生命外化的生命表现。”[6]也就是说,劳动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的本质活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各国正常的经济发展,对全球生产和生活造成全面冲击,归根结底,其实质就是战“疫”使大多数人的生产劳动被按下了暂停键。马克思也曾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的。”[7]因此,边战“疫”边恢复生产是人类劳动得以实现的前提,是人类的本质活动的实践运用,是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内在要求。

第三,维护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体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人类文明进步来看,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进行社会交往和创造文明的前提。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8]在这里,“总和”是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维度的共同体结构,同时构成这个共同体结构包含基于尊重他人生命权、安全权、健康权基础之上的社会交往。生命健康的存在,是现实的个人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前提,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的必要条件。生命丧失,也就是人自身及其社会交往的终结;人不存在,也就无所谓人的生存发展和社会关系。根据疫情实施大数据报告,截至6月22日,世界因感染新冠病毒累计死亡病例超过46.6万例。几十万人生命的丧失,再次证明了任何时候都不能拿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开玩笑。因此,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首位,是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交往的保障,是全球战“疫”的必然选项。

第四,维护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在新时代的运用。从人的基本权利形成来看,生命权、安全权、健康权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权力。《世界人权宣言》指出:“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9]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指出,人权源于对人的内在价值与尊严的尊重,不仅是人的道德权利,而且也是人际文明相处的基本准则,包含人身安全和社会安全两方面重要内容。[10]生命是成为现实人的基础,生命权是维持人生命存在的首要人权。同时,安全权、健康权是生命健康存在的基本依托,也是基本的人权。面对中国战“疫”采取的武汉“封城”行动,一些西方媒体攻击这侵犯和损害了人的自由权,这种言论是西方自由主义人权观和个体主义人权观的体现。疫情当下,人权就是让人活下来,让人活得安全。生命重于泰山,要尊崇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打赢这场世界“人民战争”,保障人民最迫切最急需的生命权、安全权、健康权。

2 维护人民生命和健康安全凸显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下截然不同的国家治理效能,也凸显了全球治理的重大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依旧在全球呈扩散之势,成为一场全世界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由此,全球战“疫”是当前全球治理的主题,考验各国家和全球治理能力和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从中国战“疫”来看,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正在转化为治理效能;从西方战“疫”来看,资本主义制度暴露出一些不可忽视的治理问题。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下战“疫”的国家治理效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全方位叙述了中国战“疫”全过程,充分展现了中国战“疫”中的制度优势。俯瞰现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把人民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全面强化疫情防控。发挥“中国速度”:迅速建成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和改建十几所方舱医院,迅速调动19省市驰援湖北16地市,迅速多方动员调配医疗物资等行动令世人瞩目,保障战“疫”及时之需。发挥“中国力量”: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工作,深入中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上至各大城市、下至乡镇农村,形成战“疫”一盘棋,保障战“疫”有序开展。发扬“中国精神”:全国各地的医疗工作者、警务工作者、机关干部、志愿者等坚守在战“疫”一线,全国各地召集医护人员前往武汉开展支援工作,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坚定打赢这一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由此可见,“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体现,是中国战“疫”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法宝,是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中国创举,为全球战“疫”树立了标杆。

第二,资本主义制度下战“疫”的国家治理效能。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不久时,一些西方政客们不是将关注焦点放在本国战“疫”上,而是发表中国病毒论、中国索赔论等污名化言论,破坏全球战“疫”合作取得的成果,损害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及其根本利益。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时,整个资本主义的生产和需求链条被中断,资本主义国家受感染和死亡数字增加背后隐藏着系列治理问题,导致了资本主义本身存在的弊病浮出水面。例如,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努力申请资金研发新冠疫苗,但政府拒绝承诺“人人打得起”,这明显与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相冲突,暴露了资本主义国家“成本社会化,利益私有化”。究其原因,是这些国家的医疗体系为利润驱动型,公共服务私有化,医疗体系支出因紧缩政策受限,最终导致战“疫”中公共医疗丧失普遍性、有效性。再如,个别疫情严重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发生医生功利拔掉一些老年人的呼吸机给年轻人使用的悲剧事件,这无疑暴露了他们对老年人这个弱势群体的生命权、安全权、健康权漠视问题。截至6月22日,全球新冠肺炎感染者累计确诊超897.5万例,累计治愈476.4718万例,可见未来防控和治愈工作依然十分严峻。总体来看,在战“疫”中,重视程度不够,采取行动不及时、不力,全民动员不足等治理问题是导致资本主义国家新冠肺炎疫情恶化的根源。归根结底,是因为政府治理成为资本逐利的工具,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1],致使崇尚个人自由、化解社会矛盾、维护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战“疫”中并没有让人民实现所谓的自由,反而付出巨大代价,暴露了资本的原始罪恶及其政府治理存在的问题。

此外,纵观全球,全球战“疫”对于全球协调治理具有重大挑战。国际组织及其相关机构是推动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全球战“疫”是全球治理的生动实践。例如,联合国发起“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其他国际疫情防控相关组织倡导积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协调各方力量战“疫”,增加多种防控援助渠道,着力让更多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得到有效援助。但与此同时,全球战“疫”也暴露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存在的短板——各国家的公共卫生资源和能力等方面差异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的分布特性以及应对这些风险的资源储备不平衡等方面问题严峻。[12]同时,需要警惕的是,在这场战“疫”大考中,抽象的人道主义思潮甚嚣尘上,破坏全球战“疫”来之不易的成果。要摒弃虚假的歪曲的“人道主义”,真正发挥人道主义精神内核,共同配合全球战“疫”行动,是全球战“疫”应有之义。

3 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站在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筑起战“疫”的铜墙铁壁,答好全球战“疫”大考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力量。依靠全世界人民的力量,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站在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坚持以维护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标准进行全球战“疫”,答好这场将载入史册的大考。

第一,加强战“疫”经济协调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劳动都造成巨大冲击,如何在战“疫”下复工复产是当前世界各国协调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一方面,从国家经济发展层面来看,各国在保障国民生命权、安全权、健康权的基础上,可以多举措协调本国经济发展。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彻底结束时,各国不能一味追逐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不顾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今年没有确定GDP增长量化指标,着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复工复产,努力平衡战“疫”与经济社会民生。各国可以借鉴中国等在平衡战“疫”与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国家的相关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有序开展战“疫”下的复工复产,满足人民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从世界经济发展层面来看,充分发挥国际金融机构及其组织在战“疫”中的经济协调作用,形成世界战“疫”协调经济发展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的发言中,提出“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具体举措,[13]为各国在战“疫”下协调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第二,加强战“疫”科技协同攻关。科学技术具有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推动世界历史演变、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科学技术在人类处理洪涝泥石流、地震、传染性疾病等重大灾难中发挥重要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当前科技全球化迅猛发展,对于战胜人类灾难等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具体做法,为全球战“疫”科技协同攻关提供有益借鉴。整体来看,加强科技协调攻关是全球战“疫”的必由之路,也是全球战“疫”取得成效的重要支撑。一方面,各国可以提高本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尤其是医疗科技水平。各国不仅可以大力加强本国的监控技术设施和水平,实时共享疫情治理最新进展,而且也可以大力加强新冠病毒形成原因、治疗措施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提高本国的治疗技术和水平。另一方面,各国可以多措并举开展国际科研交流合作。首先,各国可以加强医疗科学技术相关信息的沟通与分享,强化协同新冠病毒的科学研究,共同为治疗新冠病毒提供最新的技术支撑。其次,各国可以就战“疫”过程中遇到的科技相关问题,向相关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寻求科技帮助。再者,全球科技界可以携手合作,汇聚人类集体智慧,对战“疫”普遍出现的科技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共同提出应对之策。

第三,加强战“疫”医疗协同治理。在全球战“疫”中,医疗救治的开展是维护人民基本生命权、安全权、健康权的基础工作。然而,一些国家的疫情研判能力不足、治疗设施不足、社会动员不足等医疗治理问题严重,同时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各国可以大力提高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重视和建设。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事关一个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各国可以强化医疗治理工作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同机制,促使社会力量更广泛地参与危机治理,力求在战“疫”中统筹协调得力,阻断传播有效,医疗资源调配合理,医疗分区分级成效显著。另一方面,各国可以携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体现了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中国行动,其他国家也可以根据本国战“疫”的公共卫生治理实际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本国行动。当前,构建人类卫生共同体的切实之举,就是在全球战“疫”中,要充分发挥医疗协同治理功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国可以广泛加强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对方法与经验分享,及时提供有效的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同时,各国需要始终坚定支持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领导,需要遵守相关国际卫生相关条例,需要支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维护人类健康福祉。

猜你喜欢
健康权生命安全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健康权法律属性研究*
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设置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新都区:强化工伤源头治理 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守护“洲岛”民众生命安全的卫士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设施选用经济性分析——以G312无锡段为例
论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健康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