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德育论述引领青年成长路径探析

2020-02-25 21:27刘永叶曹均学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道德青少年德育

刘永叶 曹均学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2)

一、习近平德育论述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德育论述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为当今中国的德育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先秦时期,我国有了较为系统的德育论述理论体系,如对德育的作用、内容、原则和方法都有了丰富和系统的论述,主要表现在儒家的德育论述中。儒学发扬了周公“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蔡仲之命》)的思想,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孔子的全部教育内容中,主要以德育教育为主。汉唐时期,中国社会相对来说较为稳定,国家休养生息的政策需要一定的文化来适应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百家之首,也将德育论述提高到了治国、平天下的地位。儒家这种传统的道德教化,对于形成我国良好的社会风尚有着重要的影响。宋明时期,是我国德育论述的成熟阶段,这一时期,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中的合理部分,而又继承了孔孟“道统”的理学,理学充分的肯定了人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精神生活的密切关系,强调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高度统一。清代后期,中国德育论述开始转型,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人逐渐意识到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统治阶级先后进行引进西方器物和制度来尝试救国救民,但都归于失败。在当时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条件下,德育论述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从之前主要追求的安身立命、修身养性转向鼓舞人心和呼吁拯救民族危亡。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同时也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政治和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来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独立。在一大批学者的积极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影响力越来越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传播,并成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自党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把中国优秀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起来,但在实践中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出现过错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对净化心灵,抵御西方拜金主义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凝聚全社会共同价值观,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在德育工作中的意识形态功能,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两个巩固”,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凝聚全党全国的共同思想作为意识形态的基础,把宣传工作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项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民心工程。

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德育论述的内容吸收了之前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在我过发展定位进入新时代的今天,紧密结合国内和国际的实际情况,创新性的提出了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我国德育体系的内容。为新时期我国德育论述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我国德育论述工作的改革和转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习近平德育论述在青年成长成才中的功能与作用

(一)习近平总书记德育论述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德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国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党的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矛盾,需要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研究新情况,推进党的德育理论创新性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需要道德支撑,道德是一种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关系,不仅表现为民众的行为规范,而且表现为民众的价值信仰与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才强国战略的制高点上,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德育论述的核心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纵观人类历史,一个踏实遵守道德的民族往往是一个有未来和希望的民族,往往是一个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风雨而屹立不倒的民族。建设一个兴旺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有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内心履行道德规范的公民,掌握科学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的高下,而遵守道德规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是民族团结、国家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础。加强思想建设,可以激发人民内心深处对我国现行的德育规范的深刻认同感,培育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责任感,提升青少年践行美好道德的能力和水平,进而在全社会形成讲道德和遵守道德的风气。这种促进社会和谐的道德规范会在人民心中深深扎根,形成一股积极向善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必然会支撑起我们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重新以自信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习近平总书记德育论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持。我们所讲的和谐社会,并不是一个空想的“乌托邦”,它是一个现实的社会,是一个立足于中国国情的正在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综合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我国社会的转型,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是保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精神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中华文明蕴育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不管是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都将深深的支撑着每一位中国人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视死如归。而今,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的引导下,坚持扩大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需要这种不畏艰险的勇气和力量。一个内心遵守道德的人,能恪守社会的各种准则,内心时常有一把尺子,警醒自己的一言一行。在生活中,必定是与人为善,工作兢兢业业,为人诚诚恳恳,和这样的人一概工作学习,不用担心他会散播不利于自己流言蜚语,也不担心同事之间的互相倾轧,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必定是心情畅快,人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就会极大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更多的贡献。道德发挥它的作用时,人人自尊自爱,修身自律,由此可见,道德的作用无可取代,美好的道德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保驾护航。

(三)习近平总书记德育论述是青年在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的道德支柱。中国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对优秀道德规范和道德秩序的默默守护的中国人民。从我们出生时起,长辈就在强调尊老爱幼,强调要养成良好的品行,并且不是只停留在形式上教育,更是言传身教。对后辈养成优秀的品行具有最直接和最深刻的影响。习总书记这样比喻:“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第一粒就要扣好。”[1]在长期的家庭氛围的渲染下,加之学校教育的引导,青少年在长期的德育理论教育和实践的熏陶下,养成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这样的青年,在今后的生活中,不会经不起生活给他们的磨而意志消沉,反而会越挫越勇,成为有担当和有责任的青年。培养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就能充分发挥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道德是促进人的全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核心素养就是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良好的道德会使人有博大的胸怀、远大的志向、高尚的情操,否则就会失去动力和方向,难以成功。一个完整、进步、幸福的人必定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必定是团结邻里,讲信修睦,时刻铭记礼义廉耻的人;必定是一个有的放矢、知足常乐的人;必定是一个受人尊重、能收获真诚友谊的人。

三、习近平总书记德育论述引领青年成长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德育论述的研究和学习,为青年成长成才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青年的梦想和中国梦强国梦是分不开的,国家的梦想承载着青年的成长。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德育论述的研究和学习,为推动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改革奠定思想基础。新时代的青年在学习和生活中追求着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大国,在这样的环境下,青年的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高,更多潜能会被青年自己挖掘出来,人的其它方面的能力、素质会得到一些提升,人的全面发展在将会得到极大的实现。到时候,青年的个人梦想将不再是仅仅囿于个人的物质追求如单位倚重、升职加薪、房车两全等的实现,更多的是自己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的发展而做出自己的全部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德育工作也面临新的问题。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对我国传统道德的冲击不时出现,加上我国的道德教育的传授方式长期以来更偏向于理论学习,使青少年的道德情感、道德认识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在道德实践上部分群体没有做到言行一致,我国的道德教育体系亟待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德育论述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改革和整体性发展提供了创新性的指导。新时代,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也是我国的社会矛盾改变后人民对美好生活期待的一部分。在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时,我们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做到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把优秀文化理念转化为我们的自觉行为;巩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内容;弘扬生活中的真善美,贬斥假丑恶,把共产主义道德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带头做好新时期社会文明进步的倡导者。

(二)不忘本来,加强对传统优秀德育文化的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中华民族灿烂的德育文化,是我国传统美德的精髓,是我们今天进行进行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我们要以感恩和自豪的心态去对待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的教材和生活的具体实践中去挖掘先辈留给我们的经典文化,民间的各种历史存留遗迹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一种存在形式,我们要倍加珍惜这些资源。先贤留给我们的民本思想、益利观、大同思想以及自强不息的思想,在今天的道德建设中仍然熠熠生辉。在今天传承这些思想,就是要发扬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尊老爱幼、敬业创新的社会主义文化。新的时代条件对传统道德赋予新的内涵,让传统道德在今天也具有时代价值和魅力,并成为的大众心目中的精神引领,对今天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目前要做好的是处理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发展,使传统的德育文化和今天的时代内涵相结合,使德育文化在今天更能被大众所接受和学习。“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铸就了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提高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的道德认识和人生境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广大青年应认真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把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有力结合,在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守道德底线,崇尚英雄、尊重模范,养成良好的自我道德觉悟,实现自己的青春理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儒学联合会上,习近平强调:“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3]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不是要搞文化复古主义,而是要去粗取精,推陈出新。不断给传统文化注入新时代的血液,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使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加深入人心,使国人的言行举止都遵守道德,实践道德。

(三)学习道德典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引领,树立文明道德风尚。习总书记指出:“把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作为重要的着力点。”[4]就是要在整个社会树立起崇尚道德,尊重道德的良好风气。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人民的心理健康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这个大的环境和我们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生活在一个道德良好的社会里,每天碰见的人都是喜形于色,乐生于心。坐车上下班时大家都有序排队,在单位时大家齐心协力解决工作上的事情,回到家里有家人的关爱和陪伴。反之,一个道德建设落后、社会风气浑浊的社会,始终不按敞开心扉和被人交流,怕别人笑话自己,久而久之,生活越来越孤单。在周围的人和事中,也许有很多人道德观念和道德底线模糊,是非不分甚至善恶不分,总是做出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事情。这种人不仅自己毫无道德可言,还影响了别人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追求,影响别人的心情和幸福生活。所以,必须加强个人美德、社会公德等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家庭和学校中广泛宣传榜样人物,并且亲自引导学生做出道德的行为,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知行合一的教育。同时,在社会上要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让遵守道德和实践道德的行为得到弘扬,让贬斥真善美的行为得到相应的惩罚,包括在网络上也要加强管理,不能纵容因为匿名而导致个别人的行为对美好社会风尚的恶劣攻击,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高尚道德。同时,德育教育还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德育观都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家庭道德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引领和建设,使之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其价值观也处在慢慢成形和确定的阶段,其接受到的德育教育和德育实践活动直接影响到后期价值观的形成,所以抓好青年在认知时期的德育教育特别重要。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站。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里面对家庭道德的阐述有尊老爱幼、长幼有序,夫妻之间互敬互爱、以诚相待等。在步入现代文明社会的今天,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让家庭美德在新的时代下更好的体现着育人化人的作用。每个孩子的心里都住着自己的父母的影子,父母正确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会不经意的塑造孩子道德美好心灵。通过父母的言传和身教,孩子的潜意识里会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会自觉的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念长辈的关爱之情,感激老师的教导之育,感想同学之间的同窗之谊,逐渐养成尊敬长辈、感恩老师、友爱同学的良好品质。在孩子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伴随着对家庭和社会以及自己的思考,青少年困于知识的匮乏和实践经验的缺失,可能会有些疑惑不解的事情。家庭成员要及时关注青少年内心和行为的微妙变化,用家庭成员之间的忠诚、责任、亲情去教育和感化青少年。如果家庭没有及时的解决青少年的思想困扰,青少年也会通过一些方法如上网搜索等了解,但是青少年正处在个人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等还没有明确的确定的阶段,加上我国对网络上的监管条例和法律正在不断补充和完善,青少年非常容易被外界尤其是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干扰。所以,家庭教育必不可少,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监督、相互提高,不仅是为家庭顾子深的幸福而奋斗,推而广之,更是为了培育社会新风尚、建设社会文明道德而努力。

结论

我国正处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重要交汇期,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可以看作是一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长远工程,少年强则国强,加强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建设可以增强我国发展的后劲和提升国际人才竞争力。青少年正处在树立人生观、道德观的关键时期,各教育部分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促进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活动,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班级氛围,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等,使青少年形成积极有爱,文明礼貌、奋发图强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道德青少年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青少年发明家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