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下高校体育课程困境及其突围的路径研究

2020-03-01 07:57周文来
四川体育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纲要校本体育

周文来

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下高校体育课程困境及其突围的路径研究

周文来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扬州,225009。

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体系,共同构成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基于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采用文献资料法,从高校体育课程实施的现实视角,仰视分析我国高校体育课程顶层设计带来的时代困境。结果是:高校体育课程上位教育体系概念模糊,体育法规制度不健全,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有待完善。建议:厘清上位概念、科学管理,健全高校体育法规制度,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纲要,科学制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打造新型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机制。

新时代体育强国;高校体育课程;困境;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事业,把“体育强国”建设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战略举措。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伟大梦想,体育强则国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体育强国建设跨入了新的时代。“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1]的号召令赋予了体育强国的新内涵,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指出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发展的速度要求。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校体育课程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扫清发展中的问题障碍,补短强优,推动体育强国建设步伐,这才是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真正的科学发展路径。

1 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之困境

1.1 高校体育课程上位教育体系概念模糊

当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共同构成了高等教育的两个子系统。其中,高等职业教育横跨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独立的教育体系,使得高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受困于上位教育体系概念不清窘境。以我国教育部和部分文化教育大省机构职能查阅统计为例。

我国教育部和部分省教育厅机构职能

管理部门高等教育机构职业教育机构 教育部[2]统筹管理各类高等教育负责职教司,高职教育、中职教育,承担职业教育统筹规划等管理工作。 江苏教育[3]统筹管理全省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等各类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统筹管理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工作。 浙江教育[4]负责全省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工作负责普通及成人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成人文化技术教育和城乡社区教育工作。 上海教育[5]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混在一起,详见《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一览表》

上述把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并列对待,出现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概念外延交叉,内涵表述模糊不清现象。201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再次清晰定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教育部门对高校体育管理只有遵循不同体系的教育本质规律,方能有效促进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科学发展。

1.2 高校体育法规制度不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体育课程相关法规制度,保证了高校体育课程有序发展,也适应了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时代要求。但是,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分途发展,对二者不同教育体系规律的认知,认识到其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分,而现行的体育法规则和配套制度政策却跟不上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要求。(1)法规条例过于宽泛和内容缺失。如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5号公布自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16年进行了修改),第十八条 规定“学校应当创造条件为病残学生组织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活动。”第十九条规定“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保证。”第二十条规定“学校……根据条件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体育运动会。”都给学校留下了不执行的空间;(2)对于高校体育不可避免的随时有可能发生的伤害事故,对教师的保护问题,根本没有提及,造成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中的双杠、单杠、跳马、攀越等危险性内容避而远之,温柔体育已为常态,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持续30年下滑原因定有相关因素;(3)政策制度定位不准。2014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适用范围是,“适用于普通本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工作”,就没有区分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不同教育体系问题,无法做到区别对待差异性体育课程设置和实施,势必制约高校体育课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4)高等体育教育配套制度不完善。教育部关于印发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那么,配套的《高等职业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哪?没有就意味着制度上的欠缺;(5)修缮滞后。1990年,国务院批准发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那个时候正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起步的阶段,今天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各自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第一条“为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制定本条例。”如果还停留在保证体育正常开展基本表述上,如何落实“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之号召!有的甚至还留有“试行”“暂行”等字样,多年未改,势必影响其执行效力。

1.3 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有待完善

1.3.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修缮滞后 该《纲要》是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其制定的依据是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主要是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另外一个是1990年2月12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8号、国家体委第11号令联合发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主要是保证学校工作正常开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两个依据都是90年代出台的文件。90年代正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就业需求,1998年国家推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普通高校开始扩招,一些高校通过改革、改组和改制等实现数量上的增长。应该说《纲要》制定的依据满足了我国当时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同时也符合体育工作本身发展的需要。但是,人才的培养是社会的、现实的、复杂的,必须要放在社会现实发展中来考察。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6]马克思人才理论就是把人才培养放在现实的社会劳动实践中考察教育,并且作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中国已经进入新的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条件对人才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强调,“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纲要》制定的依据必须要随之变化,内容体系也需顺应新时代的要求。

1.3.2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禁锢校本课程开发落地权限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就是学校在国家制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框架内“做自己的事情”。[7]改革开放40年,中国课程论实现了学科独立并取得了巨大发展,课程研究对象范围后延到高等教育,旁扩至职业教育等。[8]意味着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和实践研究也随之扩展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纲要》第十八条规定:“各校应根据本纲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大纲,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改革和试验”。还进一步规定,本着“一纲多本”的原则,博采众长编写高质量的教材。以上规定赋予了地方、高校体育承担开发校本课程的自主权限,高校体育课程由原来国家单一管理的课程模式,转变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课程模式。如此,本应出现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而事实上却并没有想像那么壮观!其重要原因与《纲要》第十九条规定:“未经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体育课程教材,各地、各高校均不得选用”。国家高审委的“审定制”,在杜绝质量低劣的教材进入课堂的同时,也给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戴上了一把枷锁。校本课程开发主体是一线教师,也是课程落地的执行者,平时既要完成学校规定的基本教学和科研任务,还要承担一定的社团、班主任、训练队等育人工作,繁忙是基层体育工作者的常态。由于国家高审委的“审定制”与基层校本课程开发使用之间,缺乏简洁高效的连接通道,在申请、审定、通过、印刷使用等系列环节周折下,增加了校本课程落地的难度,打击开发者在《纲要》框架内“做自己的事情”的欲望和冲动,也令开发者望而却步。以主题词“高校体育校本课程”检索中国知网库1978-2018年间科研文献只有112篇,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权限禁锢可见一斑。

1.3.3 高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缺失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剥离与分途发展序幕的拉开,是以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高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普通大学,一部分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念的定位为基准。而我国这一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改革的主要特征“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实践的探索先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9]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缺失当是情理之中。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两部教育法从法规上界定了高等职业学校的高等职业教育属性,从法规上认定了高等职业教育自成体系的属性。从理论上说,两个教育体系的确立也应该确立有不同的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而事实上,正是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大发展时期,特别是90年代末至新世纪初的前几年正是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大发展时期,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张,根据2000年版《中国教育年鉴》,至1999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数占全国高等学校总数的44.3%左右。就在这个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出台了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而对应的高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并没有出台,主要因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成熟度并不高,对其内涵研究较少,认识不到位,相关文献研究也不多。直至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至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重心由规模扩张转变为内涵提升。201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制订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高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同年,网上出现《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稿,却并没有以官方名义发布且下发到高等职业院校。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再次提出,“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自教育功能定位,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遗憾的是官方一直没有公开发布高等职业教育的纲要,造成高等职业教育事实上的无纲状态。

2 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下高校体育课程发展困境突围之略

2.1 厘清上位概念、科学管理

(1)加强对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教育体系的内涵研究,厘清两个概念的内涵,界定好外延。从理论上解决概念模糊的现象,为教育管理部门对应其相应的管理职能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2)管理部门分别对照不同的人才培养体系,划入对应的管理部门,界定其明确的职能,避免概念的混淆,职能的模糊,消除现有的教育管理部门职能交叉模糊不清现象,让下属教育部门清晰知道归属于哪一层管理机构;(3)从制度法规入手,特别是体育制度法规对两种高等教育体系的概念称呼做到规范的区别对待,以此作为相应配套的体育法规制定准绳,上位概念之规范,下位概念之行才有规范可循,行之才有效力。

2.2 健全高校体育法规制度

(1)废除旧的相关体育法规制度。对于陈旧的、过时的体育法规制度,国家有关部门有必要即时废除,以免混淆基层体育课程管理者和执行者的治体依据或模糊其判断;(2)重新修改某些体育制度法规。删除一些对高校体育课程管理或指导法规制度中不合时宜内容,增加健康中国战略,体育强国战略,教育兴则国兴战略等先进性思想内容,匹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体育课程建设要求;(3)新立配套相关的体育课程制度法规。针对不同对象,如区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异性,制定新的配套制度法规。

2.3 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纲要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10]”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所在,完善各学校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增强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高校体育课程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为指导,把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新举措融入到高校体育课程纲要中,是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现代化,不断走向胜利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承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坚持党管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为抓手,提高高校学生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4 科学制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1)方法上。普通高等学校可以在2002年《纲要》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高等职业学校参照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纲要》,汲取职业教育改革和实践基础经验单独制定。二者都要依据国家教育政策,基于各自教育体系课程规律,挖掘学科核心素养,准确定位体育课程任务性质、教育目标,指导课程内容选择、教学实施、标准评价,以适应和满足不同人才培养体系的诉求,令其真正成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2)内容上。要消除大学与中学体育课程教育脱节、内容简单交叉、技术水平等第重复现象,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特别是高3、中职与大1学段衔接,体育课程标准前后对接,上下一体形成梯度、突出健康、发展体能、形成技能、兼修品德;(3)方式上。树立大教育观念,发挥体育课程人文优势,贯通德育课程和专业课程教育路径,真正形成课程跨界育人同向同行,完善有效育人协同机制;(4)逻辑上。组织专家调研,深刻把握教育体系内在规律,科学归类,科学界定我国教育体系,厘清概念,为高校体育课程纲要扫除逻辑障碍。

2.5 打造新型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机制

(1)深度融合互联网+体育的媒介机制。全媒体时代已经来临,由“相加”到“相融”,拓宽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审批渠道,简化了审定程序。校本课程开发成果可以在学校同意下,或学校组织的专家鉴定推荐下,通过网络平台申报、审核、回复,校本课程开发者能简洁高效地得到相应的指导意见,让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少跑腿,减少中间环节周折,提供给课程开发教师与课程专家直接对话机会,提高课程开发者业务能力;(2)建立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激励机制。国家倡导、高校主管,把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学校办学质量优劣,个人绩效、竞岗晋职考核依据,鼓励学校积极落实国家政策、资金等,调动开发者创新探索、创新实践、创新研究的激情,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向深度迈进;(3)降低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权限管理机制。借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经验,改变高校体育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明确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增强体育课程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简政放权,把高校体育课程的“校本”真正放权给学校,让体育课程开发主体真正能“做自己的事”。

3 结 语

习近平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11]。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是推行体育强国的主阵地。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更是实施体育强国之途径,构筑和实现中国伟大梦想的战略手段。在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指导下,牢固树立思想大解放观念,发展高质量意识。尽快健全高等学校体育纲要或标准、教育概念、法规制度等问题,打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通道,科学完善教育机制,为一线体育工作者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方能突破现实的教育困境。全面落实高校体育强国思想,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步伐,补齐高校体育课程教育短板,全力促进提高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努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EB/OL]. http://www.moe.gov.cn/jyb_zzjg/.

[3] 江苏教育[EB/OL]. http://jyt.jiangsu.gov.cn/col/col57797/index.html.

[4] 浙江省教育厅[EB/OL]. http://www.zjedu.gov.cn/type/413.html.

[5] 上海教育[EB/OL]. http://www.shmec.gov.cn/web/glxx/listInfo.php?id=27471.

[6]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57.

[7] 董翠香,周登嵩.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及相关概念的界定[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01):51~53.

[8] 郭 华.中国课程论40年[J].课程教材教法,2018(10):20~27.

[9] 刘 晓.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改革:历史寻迹与时代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3):60~65.

[10] 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11] 积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时政频道-新华网[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2/16/c_127502063.htm.

Breaking Through the Difficult Posi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Thinking of Sports Powerful Country in the New Era and the Way of Breakthrough

ZHOU Wenlai

Jiangsu Institute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Vocational College, Yangzhou Jiangsu, 225009, China.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two different education systems,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Based on the thought of powerful sport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adopts the literature method and analyzes the predicament of The Times brought by the top-level design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from the realistic perspectiv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concept of the superior Education system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vague, the physical educ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not perfect, and the teaching guidelin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be improved. Suggestions: Clarify the concept of superposition, scientific management, improve the physical educ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grate the basic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into the curriculu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ientifically formulate the curriculu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build a new mechanis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powerful country in the New Era;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fficult position; The way

G807.4

A

1007―6891(2020)01―0134―04

10.13932/j.cnki.sctykx.2020.01.30

2019-11-02

2019-12-09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2018年度体育专项课题资助(课题名称: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下高校体育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8TYYB34)。

猜你喜欢
纲要校本体育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