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智慧、博阅:“互联网+”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思考

2020-03-04 02:54陈军英
教育观察 2020年19期
关键词:小个子整本书互联网+

陈军英

(莆田市荔城区黄石中心小学,福建莆田,351144)

语文课上,在学生读了大量的一篇篇文章后,教师为什么还要强调让学生读整本书呢?曾有西方的阅读研究者认为,一个人如果到了四年级,还不经常挑战读整本书,那么他长大以后很可能丧失读整本书的意志和能力。与单篇短文相比,整本书人物更多、篇幅更长、主题更复杂、意蕴更丰富,而经常挑战读整本书的人,他的注意力、分析力、思考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简言之,读整本书就是在锻炼人的意志力。

在如今浮躁而快节奏的社会里,让学生静心阅读,是一线语文教师的重任。互联网让人们身处在一个垃圾信息、碎片化信息过多的世界里,能让学生安静下来的最便捷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读书,让学生读整本书。但是,面对互联网的种种诱惑,让学生抵制住各种诱惑而静下心来读书谈何容易。所有的事情都有两面性,既然抵制不了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力,何不反过来,利用互联网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热情。

一、“互联”导航,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驱动力

目前,互联网主宰下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与遥控器的和网络“战争”在每个家庭中上演。于是,发了“狠”的家长们拔了网络线,没收了遥控器,锁住了电子屏幕。高压的反“战争”手段,让好多学生似乎开始“嗜书如命”了,整天将书捧在手里。殊不知,有多少学生只是在想:相对于繁重、枯燥的作业,还不如看书呢。他们爱阅读是因为在逼仄的空间里没有选择的余地。

这场无硝烟的“战争”无不处处彰显着“互联网+”的魅力。家长、教师如何消除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带来的副作用,让学生真真正正地爱上阅读?最直接且最有效的做法,就是一线语文教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从语文课堂主阵地入手,优化阅读教学环境,营造阅读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来阅读整本书,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驱动力。

如笔者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四篇文章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借助表格、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抓住主要情节等方法来复述故事。为了巩固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笔者又选择了一篇与这四篇文章相似的有趣故事《大鱼轻,小鱼重》,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随后,笔者用班班通,在线播放这个故事的动画视频,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最后,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所学的复述方法来复述这个故事。

一小部分的学生复述得相当生动,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只能干巴巴地把故事情节简单地复述出来。笔者当即利用班班通,再次播放故事视频。这次播放视频,笔者不仅引导学生关注故事内容,还注重引导学生观察视频里的每只动物说话的动作、表情。到精彩处时,笔者还按下暂停键,让学生模仿动物的说话语气、说话表情及动作。几个回合的模仿练习下来,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大鱼轻,小鱼重》了。

之后,笔者又出示了《放大镜和缩小镜》《西红柿水枪》《轮椅和自行车》三个故事,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故事的主人公和《大鱼轻,小鱼重》的主人公都是大个子老鼠和小个子猫,说明这几个故事出自同一本书。就这样,在“互联”的导航下,学生对《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笔者在校园智慧阅读平台的班级阅读任务中布置了阅读这本书的线上任务。在激发内在的阅读驱动力之后,学生也顺理成章地完成了这本课外读本的导读。

除此之外,基于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网上在线阅读课程、学校+互联网阅读平台、远程共同协作阅读等在线阅读方式逐渐进入学校,进入实际课堂教学中。通过这些新型阅读方式,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随时随地查阅与自己正在阅读的书籍相关的图文资料,使阅读不再局限于文字形式。不仅如此,学生还能够更加快速、深刻地了解和掌握书本中的重要内容和知识。而且,丰富多样且有趣的图片、影像等,还能够提升阅读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后,师生还可以通过E-mail、BBS、ICQ、QQ、微信等网络交互读写平台分享阅读体会,分享和交流本次的阅读感受和体会。通过分享和交流,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并且能够借鉴他人的优秀阅读方式和阅读思维,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加大知识储备,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内在阅读驱动力。

二、“互联”护航,培养学生智慧阅读潜在力

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动力有了,可如何让学生把线上交流和线下阅读结合起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碎片化时间进行整本书的智慧阅读?这又是摆在一线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座不易翻越的大山。

阅读整本书的任务在线上布置下来后,教师让学生用可利用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多种形式阅读,如午阅、睡前阅读,线上阅读、线下阅读。然而,对于学生阅读的进度、深度、广度到达何种程度,教师无从了解,因为没有更多的时间跟每一个学生进行谈话了解。笔者借助校园智慧阅读平台,建立班级阅读《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课程,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加入。在学生阅读一周之后,笔者让学生在课程交流群里交流阅读心得,或提出自己的阅读困惑,或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或展示自己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共读点滴,或由家长反馈学生在家的阅读情况……开始的两三天,课程交流群里热闹极了。不久,笔者就发现,学生每天在群里交流的都是一些浮于表面的问题,如××看到了第几页,××今天看了多少分钟等。显然,学生的阅读只停留在形式上,为了读书而读书,没有把书的内容、书的精髓读进心里去。

于是,从第四天开始,笔者在阅读平台的课程交流群里有意识地抛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推进阅读深度,如:“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呀?谁知道有关他的一些资料呀?截取书中的插图,让学生猜猜是哪个故事?读完《喷嚏王》,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呀?为什么?”有了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很好地把线上平台阅读、交流和线下纸质阅读结合了起来,让阅读走向纵向深度。

“互联网+”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和传统阅读教学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通过互联网,学生和教师可以获得丰富的阅读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和拓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潜力。比如,教师充分结合互联网中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以当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为基础,将课外书本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某一章节或段落进行裁剪以及重组,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文本内容进行自由重组和拼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正在阅读的文本。互联网平台还有许多提供免费阅读服务的网站,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此类网站,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范围,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阅读潜力的目的。

总之,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中便捷且丰富的信息资源,实现多文本的链接和结合,打破传统阅读模式下的单一孤立性,不仅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扩展,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怀。在“互联”的护航下,阅读教学指导不仅可以挖掘学生的阅读潜力,还让学生的阅读充满智慧。

三、“互联”助航,提升学生博阅创作表达力

当学生的阅读进行一段时间后,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阅读交流课就可以开展了。在交流课之前,笔者先让学生在互联网校园智慧平台上进行《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阅读闯关,因为平台上会帮忙统计出参加闯关的人数及闯关的正确率、优秀率等数据。交流课伊始,笔者就在线公布这些数据,表扬优秀的智慧阅读者,也让暂时落后的学生取长补短,争取在下一本整本书阅读中取得好成绩。

阅读输入之后,就是输出的表达。交流课上,学生的交流、发言非常积极,发表的观点、道理多表现出博阅的智慧。笔者也趁热打铁,在大屏幕上出示:“请你发挥想象,在大个子老鼠和小个子猫的生活中,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也请你来编个故事吧。”笔者都还没来得及下达讨论的命令,学生已经七嘴八舌地交流开了,一个个有趣生动的大个子老鼠和小个子猫的故事诞生了。经过修改,教师和学生一起把这些故事装订成了一本自创的《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从中选出一部分故事作品分别向学校的红泉书院文学社、海峡语文网的《读写》期刊投稿,进一步调动学生表达创作的动力。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构建的Moodle在线阅读教育平台,该平台能够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阅读情境,支持学生在平台上进行小组协作,共同学习。此外,Moodle在线阅读教育平台还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实时评测。阅读过后,学生也能够在该平台上进行互动、交流,及时与人分享自身的阅读感受,或评价他人所发表的阅读感受。生动形象的阅读情境的代入、小组共同学习和与他人的沟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极大地提升学生表达能力。至此,在“互联”的助航下,学生创作表达力的提升水到渠成。

“互联网+”为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新的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创造力,一举三得。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扬帆护航,培养学生的智慧阅读能力,造就学生的博阅个人素养。

猜你喜欢
小个子整本书互联网+
大个子和小个子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大个子老鼠和小个子猫》系列 防笑针
大个子和小个子(连载)
大个子和小个子(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