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浙贝母的研究近况

2020-03-04 05:52张德鸿杨建宇范竹雯郑绍明柳越冬祝庆明严雪梅陆锦锐张朝杰祝之友
光明中医 2020年20期
关键词:近况熏制浙贝母

张德鸿 杨建宇,,△ 李 杨,, 范竹雯 郑绍明 柳越冬> 祝庆明 严雪梅 陆锦锐 张朝杰 祝之友※

中药浙贝母是浙江的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是常出现在中药处方中的药味。在中医中,浙贝母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应用广泛。时至今日人们对浙贝母的研究如火如荼,在保存浙贝母的传统功效的同时,也为现代医学带来新的治疗思路。本文根据浙贝母的历史,采集、炮制、品鉴方式以及产地变迁近况和药理作用、应用效果几个方面展开详述。

1 浙贝母的历史沿革

浙贝母属于百合科植物,最早出现有关贝母的记载是在春秋时期,之后在汉代《名医别录》中,才又发现记载浙贝母功效的文字,书中收录了浙贝母和土贝母两个品种。唐宋时期,《新修本草》云:“贝母,其叶如大蒜……若十月苗枯,根亦不佳也。出润州、荆州、襄州者最佳。”浙贝母鳞片肥厚多片聚成鳞茎,煮食无毒。宋代苏颂《本草图经》中提到:“贝母,生晋地。根有黄白色瓣子……如聚贝子,故名贝母。”其中提到了山西的“晋地”,虽未表明是浙贝母,但之后明代《本草原始》开始将贝母分为南、西贝母两类。明代倪朱谟的《本草汇言》中,将“贝母”的功效分类比较,并指出浙贝母“解痈毒,破症结,消实痰,敷恶疮……味苦性劣”。张璐《本经逢原》云:“贝母,川者味甘最佳”。叶闇斋云:“象贝苦寒,开宣肺气,解毒利痰。”从1963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将浙贝母收入其中,浙贝母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目前,在浙江省的宁波市、杭州市等均有种植,浙贝母市场需求巨大,产业已达到一定的规模,有望成为浙江医药经济新的增长点。

2 浙贝母采集、炮制、品鉴方式以及产地变迁近况

初夏是浙贝母最佳采集时间[2]。因其鳞茎表皮保水作用较强,不易干燥,挖出洗净泥沙后还要炮制加工。从清明开始要干燥密闭保存。保存过程中根据温度的变化,需要通风、用石灰吸潮。还可以使用硫磺熏蒸以防止发霉。

浙贝母炮制加工方法在以往的著述中不多,在《本经逢源》及《本草纲目拾遗》有少量记载。浙贝母的加工大致有五法:传统加工法、微波干燥法、冷冻干燥法、生切脱水法、硫磺熏制法。传统方法因去表皮导致表皮生物碱损伤;微波和冷冻加工虽品质与形态俱佳但加工不方便;生切片法不易运输且能耗大;硫磺熏制法可使浙贝母表面更有色泽,达到防腐、防蛀的效果,但熏制使用的硫磺成分对人体不利,且熏制过程中还会损失生物碱。临床上,浙贝母生品还常再进行炮制加工:蜜麸炒品、酒炙法、姜汁炙法、炭制法。因此,还需要发现新的炮制方法。

浙贝母种植以轻壤、中壤较为适宜。不同产地的浙贝母因局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生物碱含量有差异[3]。所以鉴定药材的质量十分重要。基源的正确性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首要因素。目前有三种鉴定方法:传统鉴定方法、物理鉴定方法和分子鉴定方法。传统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是常用的基源鉴定方法。以往浙贝母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法等对浙贝母中的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近些年来,研究人员检测出浙贝母中含有贝母素。张翔等[4]依据传统鉴别方法鉴别发现川贝母表面类白色,浙贝母表面淡黄色。这种鉴定方法难以实现客观化及批量化鉴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开始应用于浙贝母的质量控制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热分析法(TA)等技术[5,6]也开始用于浙贝母及其混淆品的鉴定。卓诗勤[7]采用NIRS法对浙贝母鲜切和硫熏饮片进行了快速鉴别;朱广磊等[8]采用蛋白质电泳指纹图谱法对各产地贝母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此外,分子鉴定可实现客观化、批量化、准确化等优点。相关研究结果发现[9-11],浙贝母在750 bp处具有特异性条带,可用于准确、简便地鉴定浙贝母。

3 浙贝母药理作用和应用效果

浙贝母苦寒,善于开泄,具有清热化痰止咳、托里透脓、开郁行滞、散结解毒、通乳之功,主治乳痈、乳闭、肺痈等诸症。与连翘、蒲公英、天花粉等配伍治疗疮痈;与玄参、牡蛎配伍治疗瘰疬[12]。

中药材质量控制至关重要。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3]规定浙贝母含量测定控制项目为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两种生物碱类成分,现在对于浙贝母其他成分的研究仍然欠缺。因此,应加快发展对浙贝母成分的研究。

浙贝母的药理作用很多。孔凤利等[14]发现贝母素有镇咳和中枢抑制作用。武彦舒等[15]建立2种腹泻模型,并从中得出浙贝母提取物对腹泻有抑制作用。李思等[16]的研究发现浙贝母提取物灌胃后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抑制作用。侯政昆等[17]研究发现,浙贝母中的生物碱具有止血作用,并对损伤胃壁有镇痉作用。以浙贝母生药提取物作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大鼠模型,显示出抗甲亢作用。体外实验表明[18],贝母素甲能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王斌等[19]同样得出浙贝母碱逆转耐药的结果,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肺耐药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相关。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对T1炎性乳腺癌细胞及诱导产生的乳腺癌干细胞均有抑制增殖的作用[20]。李春雨等[21]提出浙贝母碱在体外具有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活性。浙贝母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潘峰等[22]提纯浙贝母发现其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较强。说明浙贝母具有抗氧化活性,可能与参与调动或激活机体内源性抗氧化剂有关。

4 结语

本文对浙贝母在本草中的历史沿革、产地变迁、品鉴、炮制等情况进行了简要叙述,着重分析了本品药理作用,并提出了品鉴系统不完善、产地变迁等近况,旨在汇总浙贝母的药用价值,通过研究浙贝母当前的一些近况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积极做出相应解决对策,保证道地浙贝母的合理应用。

猜你喜欢
近况熏制浙贝母
浙贝母花总生物碱微波提取工艺的优化
浙贝母花与宁海白枇杷花配伍的抗炎及抗菌作用
文画苑
浙贝母花配伍宁海白枇杷花的止咳化痰作用
错误百出的生活小常识
枸杞越鲜红光亮表明品质越好吗?
浙贝母超微粉、粗粉和饮片中3 种生物碱体外溶出度的比较
负担着原罪之名的“熏味儿”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