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原饮在小儿发热性疾病中的运用经验

2020-03-05 17:56张学强翟文生高旭光
广西中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纯阳食积外邪

张学强,翟文生,高旭光,杨 濛

(1.项城市中医院,河南 项城 4662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是多种疾病的常见伴发症状,与病情轻重多呈相关性;一定程度的发热是正气抗邪、邪正相争的全身性反应,具有积极意义,正能胜邪,则邪去而热退,病渐痊愈,但高热或持续高烧不退,则易耗伤津气,损害脏腑,甚至导致阴竭阳脱而死亡[1]。达原饮由明代吴又可《瘟疫论》“达原饮”化裁而成,能燥湿消积,清热解肌,适中病机。现将达原饮在小儿发热性疾病中的运用浅析如下。

1 病因病机

1.1稚阴稚阳,以阳为用 小儿生机勃勃,发育迅速,阳气相对偏盛,外感内伤,皆易从阳化热。《幼科要略·总论》云:“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宣明论方·小儿门》云:“大概小儿病在纯阳,热多冷少也。”另外,小儿发病容易,且传变迅速,《温病条辨·解儿难》提出“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邪之来也,势如奔马,其传变也,急如掣电。”小儿罹患病邪,邪气枭张,加之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易入里化火,迅速深入,亦即吴鞠通《温病条辨》所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1.2脏腑娇嫩,外邪易袭 《小儿药证直决》云“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小儿气血未充,腠理不固,肺脏尤为娇嫩,《温病条辨·解儿难》云:“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医学源流论》亦云“肺为娇脏,寒热皆所不宜。太寒则邪气凝而不出;太热则火烁金而动血;太润则生痰饮;太燥则耗精液;太泄则汗出而阳虚;太湿则气闭而邪结”。肺者外合皮毛,小儿肌肤柔弱,卫外功能不足,冷暖不能自调,因此外邪易犯小儿。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过之或不及而成“六淫”,侵袭人体,伤及肺卫,因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疾病易于传变,且阳常有余,即使感受风寒之邪,亦易从阳化热[2]。

1.3脾常不足,易为食积 小儿脾常不足,饮食不知饥饱,且喜食肥甘厚味,辛辣煎炸之品,若家长喂养不当则内伤乳食,停滞不化,脾运无力,湿邪内生,郁而化热,酿成湿热。郁阻气机,不得外达,若受外邪引动,则发“积食热”。正如《冯氏锦囊秘录》云:“小儿气禀纯阳,血气壅实,故脏腑稍乖,阴阳气变,即壅盛于内,熏蒸于外,乃发热矣,盖阴不能以配阳,血不能以配气,故凡疾作,属火俱多。”

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无论外感还是内伤引起的小儿发热,伴食积居多。“小儿百病积为先”,食积可单独为患,亦常相兼致病。正如徐春甫《古今医统》云:“小儿伤寒与大人无异,所以异者,兼有食积而已。”足见小儿食积致病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 辨证论治

小儿脏腑薄弱,为纯阳之体,易感外邪,正邪相争,易于化热。肺为华盖,居于上焦,外合皮毛,其常不足,邪气侵袭,首犯肺卫。脾居中焦,主运化水谷,其气常虚,运化不全;小儿饮食不知饥饱,易为乳食所伤,导致脾运乏力,失其健运,致使饮食积滞,水湿不化,阻滞气机,使阳气郁而化热,酿为湿热。又肺与大肠相表里,外邪袭表,每易入肺而成咳嗽痰喘之患。肺司清肃,邪气束表,饮食内阻,致使宣降失司,郁而化热。外感挟积,太阴阳明相伙为患,所致肺胃热蒸、脾胃积热、湿热蕴结等证为临床常见证。

达原饮由草果、厚朴、炒槟榔、黄芩、生薏苡仁、柴胡、葛根、番泻叶组成,其“达原”即透达膜原。《湿热病篇》言:“膜原者,外通肌肉,内近胃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一身之半表半里也。”由此而立“膜原”为三焦门户,又根据湿热病症邪阻多在胃腑之间,进一步总结膜原下的半表半里乃属阳明,其后更概言其为一身之半表半里[3]。《时疫论》曰“因天时不正,邪气袭于膜原,寒热作矣。”

凡小儿发热,多挟湿食积滞,故方中以大量生薏苡仁清热利湿健脾,并以厚朴除湿散满,化痰下气;草果辛香避秽,宣通伏邪,炒槟榔破气消积,杀虫通便;黄芩味苦而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能清上焦之热邪;柴胡性升散而疏泄,为足少阳胆经主药,汗下皆非所宜,非柴胡不解;厚朴、柴胡、黄芩、槟榔、草果仁五味协力直达膜原,使邪速溃;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发脾胃之清阳,以助胃气;小儿温热表证多挟食积,故加番泻叶以清导胃肠积热,使邪热从大便而出;由于小儿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乳食所伤,受邪之后,传变迅速,未待伤阴,已成他变,于原方中去滋阴清热之知母,敛阴和里之芍药。病当救治于急,又去甘草甘缓调和之性;全方具有疏透膜原,祛湿化浊,通里达外,畅达三焦气机之功,则湿热秽浊之邪尽矣。

小儿发热多为内有湿食积滞,外兼六淫等邪气袭表,内外合邪,郁遏阳气,正邪相争,故而发热自汗、日晡益甚、腹胀厌食、头身疼痛、红舌苔白厚,脉数。方选达原饮辨证加减,切中病机,方证相符,药证相应,效如桴鼓。

3 验案举隅

患者,男,9 岁5 个月。因“反复高热5 天”于2020年1 月3 日下午就诊。患儿1 周前于生日当天进食较多蛋糕及肉食,晚上又在公园游玩太久,夜间出现寒战高热,最高温度达39.6 ℃,遂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西医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收入当地医院(诊录具体不详)住院,给予抗炎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祥)。输液5天,仍反复高烧,遂来该城市中医院儿科门诊寻求中药治疗。刻诊:体温38.9 ℃,精神萎靡,微恶风寒,面红身热,夜间较著,四肢烦疼,腹胀,纳差,口气重,大便3日未行,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数。中医诊断:湿热病-湿阻中焦型;治以清热解肌,燥湿导滞,疏透膜原,方选达原饮。方药组成:草果6 g,厚朴6 g,炒槟榔6 g,黄芩10 g,生薏苡仁30 g,柴胡18 g,葛根10 g,番泻叶2 g,生石膏30 g,焦山楂10 g,炒麦芽10 g,炒建曲10 g。中药免煎颗粒3 剂,每日1 剂,沸水冲开,分2 次温服。2020 年1 月5 日复诊,家属代诉服药1剂后,大便排出较多褐色黏腻之物,臭气较甚。患儿顿觉舒服,倒床酣然入睡,未再发烧。遂以保和丸化裁调理善后。

按: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所谓“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过食则易伤脾胃,食滞不化,内蕴湿热,遏阻气机,三焦不利,营卫不和,气血失调,易招致外感。小儿外感又多挟食滞;外感内伤,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是小儿外感的特点之一。此时应疏利调和,表里双解,截断湿热内伏之源,故选用达原饮能燥湿消积,清热解肌,适中病机。

猜你喜欢
纯阳食积外邪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食积的危害性及防治的必要性
小儿夜间湿咳多食积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四十四)——小儿食积莫担心
食积病证治汇补❋
纯阳山的能人
纯阳山的能人
且听,这阵白墙黑瓦的清风